張光永
摘? 要:語文是縱橫和貫穿了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同時,小學是學生接觸和學習語文的開始,該階段學生能否學好語文至關重要。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認識便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所在。
關鍵詞:趣味;低年級;語文教學
雄鷹有了雙翅,才能在天空中自由飛翔;船只揚起風帆,才能在大海中乘風破浪。同樣的,學生只有張開興趣的雙翅,才能在課堂中快樂翱翔。然而,不少學生在語文課中,常常不能張開興趣的雙翅。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已經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剪刀,剪斷了學生得以飛翔的興趣之翼。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依據教學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構建小學語文趣味課堂,改變這樣的局面,使學生沉浸于知識與趣味齊飛的氛圍之中。
一、優化課堂導入,激發識字興趣
新課伊始幾分鐘,對整堂課的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筆者來說,一直是個難題。在識字教學的課堂導入中,我們要不斷創新導入方法,以期能夠解決這一難題。
例如,在教學《文具的家》時,筆者就這樣導入:“同學們,我們來猜一猜好不好?(1)像糖不是糖,不能用口嘗。幫你改錯字,紙上來回忙。(橡皮)(2)小小身體細又長,愛穿木頭花衣裳。畫畫寫字它全會,就是不會把歌唱。(鉛筆)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文具?”學生都知道很多文具。“我書包里也有很多文具,我們把他們的名字喊出來好嗎?”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文具。文,本義是‘文身,在身體上刺花紋圖案。(看圖)具,兩手捧出高級飲食器皿。(看圖)重點學習‘具,那我們給‘具找幾個好朋友,給它組成詞語,使之與圖片相對應。”筆者拓展了四張圖片,對應著四個詞語:餐具、家具、玩具、面具。“最后,我們再請一位同學當小老師,帶著我們把這些生字挨個兒認一遍。”(帶讀生字)。如此,就激發了學生潛在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教學情境,享受漢語拼音
在教材中,漢語拼音教學的第一課“a、o、e”,課本上就通過幾個簡單的事物給學生呈現出了一個美好的情境——小河、船、鵝、打鳴的公雞,以及正在劃船的爸爸和媽媽。作為教師我們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借鑒能力,充分將課本資源利用起來,創設出合適的情境,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漢語拼音、享受漢語拼音。筆者就根據教材中的提供的圖畫內容,通過簡潔的語言,給學生編造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遠離城市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村落,那里漫山遍野都是可愛的小草,村子也都被參天的大樹所包圍,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從村里旁趟過,那里的天是藍的、云是白的。夏日的清晨中也有著一絲炎熱的味道,太陽公公還沒起床,小紅一家人就劃船到小溪中游玩,他們玩得開心極了,小紅不住地喊:“baba、mama,劃快一點”。在小溪的岸邊上,一只美麗的大公雞剛剛梳理完自己的羽毛,歡快地唱起了歌:“ooooooo”,一只大白鵝和她的兩個孩子循著歌聲,也來到了小溪中,他們欣賞著自己在溪中的美麗的倒影,情不自禁地也唱了起來:“eeeeee”。這時,筆者向學生說道:“你們看這么多動物都來參加清晨音樂了,讓我們也加入他們吧!”通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很好地創設出了情境,學生在情境當中開開心心地學習漢語拼音,享受漢語拼音。
三、運用繪本資源,熏陶學生情感
繪本,它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織,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它以絢麗鮮艷的圖片、生動有趣的故事、包羅萬象的內容、熱情洋溢的語言牢牢吸引著學生的眼球。實踐證明,繪本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能夠得到有效地運用,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繪本《警官貝克爾和警犬葛芮雅》,當講到“警官發布安全提示。每講一條,葛芮雅都在警官身后做出了夸張的動作,學生又是拍手又是歡呼。”教師和學生根據文字說明,模仿文本的畫面,進行合作表演,并讓學生點評:我們是不是好搭檔。從而讓學生真正讀懂了文本,理解警犬如何在警官看他時是規規矩矩,看不到時就表演不遵守安全提示的危險動作,突出安全提示的重要性。這個關鍵處,如果不逗留,不表演,不點評,學生就不會意識到警犬是在暗暗地幫助警官,而會膚淺地認為:警犬是在警官背后故意搗亂出洋相。這樣,學生讀到后面就很難理解:警官為什么會想出“要永遠和你的親密伙伴心手相連”這條安全提示的原因,在自己猜想寫話的時候也會偏離主題。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學任務,我們需要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熱情,緊密結合生活內容,拓展語文學習途徑,并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一環緊扣一環,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秋琴.探究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7(22).
[2]王秀琴.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6).
作者單位: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田壩鎮力行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