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俠軍
摘? 要:微課是近幾年來從美國引入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我國依托強大的互聯網資源得以快速發展至今。當前,我國微課教學模式在利用率及質量上均有著突飛猛進的提升,不斷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著眼于小學重要學科之一數學的角度,簡要分析微課如何更好地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并給予幾點對策,希望對廣大小學一線數學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其內容單一,教學方式極為枯燥,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無法起到有效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急需進行改革與創新,需要教師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而微課教學法的出現,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支持,使教師看到了教學發展的希望。基于上述問題,小學教師應當加強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進而有效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一、課前教學準備階段
在小學數學課前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法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性預習,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顯著作用。在利用微課教學的過程中,微課自身具有主題明確、內容精簡等特點,使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對學習方向具有清晰的認知,使預習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教師可以在教學前階段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學生收集各類有關的教學素材,并為學生錄制教學視頻,或者制作成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利用教師設計的視頻與課件,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師提前布置下來的學習任務。進而使學生有效地完成課前預習任務,并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并且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基于上述觀點說,教師在選擇互聯網資源的時候,應當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特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微課教材。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優勢,進而體現出微課教學模式的優越性,使教師的教學效率更上一層樓。
二、課上教學實踐階段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在課前為學生設計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資源并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在課上利用制作好的視頻資料創建教學情境,在生動直觀的情景演示中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研究與思考,進而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其對數學學習充滿積極性。微課的設計應當更為貼合生活實際,應從學生實際生活著手,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擴寬學生知識面,還能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實踐能力。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認識三角形與四邊形》這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將微課整合到情景教學過程中。在課前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學生搜索有關三角形、四邊形的生活常見物品,如三角形衣架、三角尺、屋頂等常見事物,并將這些素材進行裁剪整合,運用到微課視頻中去。在課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制作好的視頻引入課堂,為學生搭建更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視頻中所出現的物品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經常看到,因此十分熟悉,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使教材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進行潛移默化的轉變,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過程打下基礎。在這種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大腦思維能力得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提高,進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逐漸增長。
三、課下知識鞏固階段
在一堂數學課程結束之后,對新知識學習完的知識和鞏固對于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很多學生在課上學習過程中由于自身學習進度問題,很難對新知識掌握透徹。因此為了保證每名學生都得以充分完成學習任務,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課后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在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可不斷拓展學生學習思維,增強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結束完《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課堂教學工作后,教師便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設計問題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加以鞏固。具體實施階段,教師可以播放視頻展示組合圖形的切割與拼湊的全過程,以學生已經學到的四邊形、三角形為基礎。接下來,結合學生所掌握的面積推算公式進而演示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形式,利用視頻的靈活性直觀向學生展示切割求面積的過程,繼而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課上知識內容。最后,學生根據教師制作的視頻為指導,完成課后習題。通過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學生根據教師在課上挖掘的重難點內容進行鞏固練習。這不僅使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得到了鞏固與提升,同時還可以通過視頻的觀看不斷擴展延伸,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微課教學法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該階段每個小學教師都應掌握的教學手段,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不斷擴展延伸,找出更適合自身教學實踐的可行之法,不斷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時刻根據課堂教學需求,科學地利用微課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掌握學習節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馮春潔.微課資源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綻放光彩[J].中國電化教育,2016,(z1):294-295.
[2]向健.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運用[J].讀寫算,2018,(30):17.
作者單位 :甘肅省岷縣西江鎮八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