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容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博覽群書,開闊思路,活躍文思,心飄萬里之外,神游八荒。讀書的好,古人清楚,今人更是明白。語文課程標準中也積極提倡:“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好書,好讀書,讀正本的書。”在實踐中,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一、采用多種措施,激發孩子閱讀興趣。
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我充分利用我校充滿人文氣息、文化底蘊的環境,努力“誘惑”學生喜歡課外閱讀。
(一)誘惑一: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想自己的學生喜歡閱讀,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一個閱讀者。每位教師要有每天讀書的好習慣。我總是把想推薦給學生的書籍早早買來,放在教室的書櫥,一閑就看。沒過兩天學生們就入“圈套”了:或偷偷地來翻上幾頁,或在我閱讀時圍在邊上一同分享……“魚兒已在餌邊了”,我適時地在課前五分鐘閱讀幾段或幾篇給他們。雙休日回來,已有一半學生擁有了和我一樣的書。午間,捧著這書與學生們閱讀,交流,此時的我與孩子們的臉上是陽光般的燦爛。這樣,孩子們很快樂地閱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窗邊的小豆豆》《世界名人傳》及楊紅纓、秦文君的部分校園小說。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們課外閱讀的熱情,而且避免了課外閱讀的盲目性。
(二)誘惑二:活動激趣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喜歡表演等特點,我開辟了說話園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如每天早讀之前的五分鐘進行系列演講訓練,以抽簽的形式,背誦自己課外閱讀的精彩片段;利用閱讀課,每周舉行一次好詞好句欣賞會,讓學生將自以為優美的詞、句、段與同學一道仔細品味;每兩周舉行一次故事會,或詩歌朗誦會、好詞好句接龍比賽、辯論會等。在這些活動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舞臺,設計說話情境,讓學生暢所欲言,倡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閱讀中獲取的知識,談收獲,議看法,讓學生一方面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另一方面在“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況中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與渴望。
(三)誘惑三:家校聯手
學校教育是離不開社會與家長的支持的,當前社會對小學生的誘惑很多,要小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保質保量地完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閱讀量,光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更需要家長的配合以及支持。因此利用家長會向家長提出倡議:讓家長和孩子一起來閱讀,做“愛讀書的好爸爸、好媽媽”。為此,我利用閱讀卡,用閱讀積分的形式激勵學生們在家里自覺閱讀。閱讀半小時得1分閱讀積分,超過一小時得2分,與同學或父母同看一本書并相互交流的加5分。閱讀卡分紅、黃、綠、藍四種顏色,第一次為紅卡,滿15分換黃卡,滿40分換綠卡,滿60分換藍卡,滿100分就被評為“閱讀之星”。學生們響應熱烈,讀完了一本又一本的書。
二、加強閱讀方法指導,讓孩子事半功倍。
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
(一)與課堂教學結合
語文教師的指導作用,對孩子掌握閱讀的方法,學會閱讀有著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師在認真進行課堂閱讀教學的同時,應該注意選準切合點,加強閱讀方法的示范與指導,使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中學會閱讀。
(二)泛讀與精讀結合
科學的閱讀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而閱讀方法的確定應根據內容和閱讀需要來確定,什么樣的文章適合于泛讀,什么情況下可采用精讀,要一清二楚。泛讀,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是逐字逐句地讀下去,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精讀,就是對某些重點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精細地閱讀。泛讀是量的積累,同時是精讀的基礎,精讀是培養閱讀能力,學習典范語言,增強語言修養,提高思想能力和認識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在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孩子學會精讀與泛讀,如果選擇的是知識性讀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瀏覽式的泛讀法,讓學生按照“速讀—尋找—摘記”的程序進行,如翻閱報刊可采用讀版面,讀標題,讀導語的方法,快速了解內容,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選擇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優美文字,宜采用精讀法,對文中精美的字、詞、句、段通過反復朗讀,仔細品味,加以吸收。
(三)讀與記結合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重在積累,這是古今中外的讀書經驗,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要“豐富語言積累”的原因。而寫讀書筆記具有明顯的積累功能和表達功能,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有效措施,為此,我注重培養我班學生隨讀隨記、“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讀書筆記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表格式的,主要項目有閱讀日期、書(篇)名、作者、主要內容、精彩片段(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等)、名言佳句、不足之處等。另一種是心得式的,如果是自己的書,也可在書上畫符號、加批注、標重點、寫體會和看法。記錄好詞好句、寫讀心得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只注意欣賞故事情節,引導他們積累語言。引導孩子們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與游戲結合
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開展一些延伸活動。例如念、演、畫、唱等方式,教孩子制作書簽或小書,這些活動都能激發孩子更大的閱讀興趣。
通過實踐,孩子們也因此有了可喜的變化:
——很多孩子養成了每天閱讀的習慣,而且,他們選擇好書有方法,推薦好書有熱情,閱讀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閱讀量大增,整個班級表現得書香濃濃。
——孩子變得更愛學語文,更愛寫日記了。文章越寫越活潑了,他們積極向各種報刊雜志投稿,有多篇習作分別發表在《石獅日報》《小學生周報》等,受到家長好評,家長驚喜于孩子的變化,紛紛表示支持孩子閱讀。
——孩子變得越來越可愛了。他們知識面廣,想象力豐富,活潑且富有幽默感,平時變得愛思考也更善于思考,言語、舉止也表現得不一般,更細致,更善解人意,有人情味,讓人感覺更溫暖。
課外閱讀是我們人類的一個全新的生活領域,更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和趨勢。我們的語文教育要追趕時代,就得超越課堂,帶領學生“躍馬平川”去開辟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