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
摘? 要: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一塊透明的玻璃。成長的過程中,白紙有了顏色,玻璃有了沾染。但不要忘記,最初的本色是白色的,是透明的。作為老師,不僅要認真選擇顏色,擦洗塵埃的沾染,還應時刻記得孩子當初的本色,是白色是透明;時刻記得自己當初踏上三尺講臺時的激情,是真心是熱血。在有限的教育時光里,面對學生,面對自己,請留心保護那份白和那份凈。
關鍵詞:人性本善;純凈;德育;自我反省
泰戈爾說:“每個孩子出生時都帶著神諭?!?/p>
冰心說:“孩子是新的未來,是新的希望?!?/p>
我說:“孩子是玻璃,落的灰,是我要清洗的孩子的缺點;透明本色,是孩子要教我的人性本善?!?/p>
有著五年工作經驗的我,以為我能做到對待學生,實事求是??蛇@一次,一個不滿12歲的小男孩讓我再次反省自己。
又是一年新初一,帶完兩屆初三學子的我,這次換了一個工作陣地——我來到了涪陵九中南坨校區。
走進教室,孩子們一臉單純地望著我。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這一次我打定主意,從一開始就要讓孩子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個性,在進入中學后應該慢慢穩重下來。所以,第一天的見面禮便是從靜坐開始。我收斂了笑容,認真嚴肅地要求孩子們“現在來檢驗你們的軍訓成果,雙手放平在桌面上,背挺直,頭抬起來,眼睛正視前方,我們靜坐10分鐘?!庇辛诉@樣的臨時測試,孩子們一下子嚴肅了起來。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過去,沒有人動。我正暗喜“這群孩子還不錯”。眼睛一瞥,靠前門第二排的一個小男生正用手指頭撓手肘呢。我警惕地說了一句:“不要隨便亂動哦,動一下,所有人靜坐時間延長一分鐘?!痹捯魟偮洌莻€小男孩又挪了挪屁股。此時,我感到我的話被無視了。臉色一沉,請那位小男孩站起來,我嚴肅地說:“軍令如山,軍規不容輕視,請你站到最后吧。”
在這安靜而嚴肅的十分鐘里,我記住了這個愛動的小男孩。他叫朱世榕。
接下來的兩周里,他竟然成了我眼前的常客。數學課講小話被老師點名,英語作業未交被扣分,語文課文沒背罰抄寫,歷史、地理作業亂做被批評......見到一次又一次犯錯的他,我是一次又一次地批評教育,和家長多次溝通交流。在我心里,他儼然是一個愛講話、總偷懶、學習差的孩子了。
這一天,午休結束,宿舍老師再次將朱世榕和宿舍長交到我這里來。見到兩人耷拉著腦袋,我已經心中有數了。我讓宿舍長先說。原來是午休時,朱世榕一直講話,違反紀律,宿舍長為了阻止他,向他的床上丟了一只鞋,弄臟了他的被子,最后兩人大聲爭吵了起來。朱世榕在一旁小聲嘟囔著“是他先丟我鞋,我才講話的?!蔽乙宦?,便禁不住提高了聲音,“你不講話,他會莫名其妙地拿鞋丟你?我相信任何一個正常人不會無故生事,故意制造矛盾。再者說,宿舍長有權管理宿舍紀律。你要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見我已經發怒,嘟囔的小嘴馬上癟了下去,眼睛也只敢看著地上。接下來,我一頓義正言辭地說教,說得他低頭不語。最后我問他:“你知道錯了嗎?”他紅著眼眶,說不出話來。見狀,我再次提高聲調:“你知道錯了嗎?”他終于小聲地“嗯”了一聲。這一次宿舍丟鞋事件,最終以我維護宿舍長管理權,但指責其管理方式不當,批評朱世榕違反紀律,承認錯誤而結束。
然而,兩天后,他們同一宿舍的另一個男生向我舉報宿舍長在寢室里經常捉弄他們,他們敢怒不敢言,上一次朱世榕就是無故被宿舍長用鞋丟了。聽到這里,我心里一驚,原來是我錯判了。心中無比愧疚,我趕緊找來朱世榕和寢室里的另外幾個男孩,細細地過問那一天的始末。盤問結束,我拉著他的手,無比誠懇地向他道歉,“對不起,是老師沒問清楚,誤會你了?!彼麉s傻呵呵地說:“沒事了,老師,都過去了?!?一只手還不好意思地撓著小腦袋。看著他的傻笑,我的內心變化了。眼前的他是可愛的,是大度的,是樂觀的。我不禁想到,學習不好就一定是那個犯錯的人嗎?就像一塊玻璃,落了灰,它就不再純潔透明?
的確,在學習這件事上,朱世榕他基礎弱,主動性差,習慣不好,可這不代表他就是一個壞孩子,只會懶惰,只會犯錯,就應該被人捉弄,就應該被人取笑!作為老師,教書育人是本職,而好好讀書也是這群鄉下孩子最好的出路。然而,對于孩子來說,讀書不是他們唯一的出路;對于老師來說,育人卻是對一個孩子一生負責。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是從教育者的素質開始的?!崩蠋煹乃枷牒途衲芗ぐl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學生的道德面貌和善惡態度也取決于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從朱世榕身上,我明白了接下來要做的事:(1)鼓勵基礎差的同學認真完成作業,努力跟上大部隊。(2)教導孩子們不能取笑、捉弄學習吃力的同學,應該主動幫助他們、帶動他們一起學習。陶行知說:“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敝挥邢葘W會做人,學知識才有意義。
我眼前又浮現出朱世榕傻笑的樣子,我想,這樣一直笑著的他,就算沒有一個優異的成績,也能是那一個在雨中跑著、跳著、憧憬著美好未來的孩子。
玻璃無論有多少灰是掩蓋不了它本身的純凈的,那落的灰,我會繼續擦洗,那透明的本身,我會時刻留心。
參考文獻:
[1]丁麗萍. 胡瑗的教育心理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