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瑞 王 珂
(德州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中國音樂學院,北京 100101)
“單元教學設計”[1]理念的首次提出是十九世紀末歐美教育心理學家德克樂利,它主要強調“興趣”和“整體化”理論原則,是指通過教學各個環節要素的整體優化和組合,為達成預定設計教學效果的教學目標而呈現的最合理優化的教學設計。本文的聲樂單元教學設計是借鑒前人理論,強調擯棄以往聲樂教學重點以傳授呼吸、共鳴、咬字、聲音、情感等聲樂理論知識技能為主的做法,提倡“大觀念”“大主題”與“大過程”的聲樂教學理念,凸顯審美創造性的聲樂教學,促進高師師范生聲樂核心素養的提升。“大觀念”是指整個單元統挈下的聲樂教學目標要有鮮明突出的聲樂教學觀念進行統一協調,通過對聲樂教學內容整體優化組合,有效達成聲樂教學目標的實現;“大主題”是指聲樂單元教學打破以往相對零散孤立的教學學時,以目標指向顯明的主題文化背景聯通聲樂單元教學的各個聲樂教學環節,以順利地開展聲樂教學;“大過程”是指聲樂單元教學摒棄以往聲樂教學中帶有雜亂無序的聲樂教學活動環節要素,以具有整體、計劃、統一性強的聲樂實踐活動為載體,有效確保師范生聲樂核心素養培育的落實。因此,基于聲樂核心素養的聲樂單元教學設計,不但宏觀上能夠全面統轄聲樂理論知識、技能、觀念與教學過程,而且微觀上也能對具體的聲樂理論知識、技能模塊的意義、作用和價值進行全面關照,能夠順利達成高師聲樂課堂教學與師范生聲樂核心素養培育的有效對接。
學生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扎實落地提出具體標準和要求。高素質的高師師范生新型聲樂人才應具備既能夠適應自身終身發展,又能夠順應社會未來發展的關鍵品格和核心能力特征即師范生聲樂核心素養目標。師范生聲樂核心素養目標的落實歸根結底要體現在高師聲樂課程實踐教學中。2017年,教育部頒發的《高師學校師范認證標準》中就明確規定:教學要以學科教學為基礎,以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為重點,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目標。我們知道聲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是以聲樂學科教學為基礎,聲樂單元教學是聲樂學科教學最基礎的單位。因此,聲樂單元教學設計在學生聲樂核心素養培育過程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著名課程論專家鐘啟泉教授認為,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是直接由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問題情境中借助問題解決的實踐培育起來的”[2]。因此,本文基于聲樂核心素養的聲樂單元教學設計,是根據“大觀念”“大主題”理念,在“真實”可控的問題情境中,師生在系列的合作、探究的聲樂實踐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是高師師范生聲樂核心素養培育的必然需求。
我們知道,教學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的內容,是體現師生教學相長的過程。因此,基于聲樂學科核心素養的聲樂單元教學對于聲樂課堂教學及教師和學生都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第一,聲樂教師層面,聲樂單元教學設計不單單是將原有聲樂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要點教學的簡單羅列拼加,而是將聲樂教學的各項指標、元素、環節從整體、統一的角度進行有機的綜合和重組,聲樂教學單元自身就涵蓋完整的目標、主題、活動及評價內容。這時,聲樂教師就要從教學單元的學時為起始,立足聲樂學科核心素養,摒棄零散孤立的聲樂理論知識技能要點,進行重新整合、重組聲樂教學內容,完成聲樂單元教學設計,從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動聲樂教師專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第二,學生層面,聲樂單元教學設計是擯棄傳統聲樂教學中抑制學生思維拓展,阻礙學生聲樂知識技能結構體系完整架構的做法,從整體、統一的角度,全面充分地考慮各聲樂相關知識、技能要點,環節,要素之間的溝通和聯系,使學生依靠完整的聲樂知識技能載體形成聲樂核心價值觀念,并在循序漸進地掌握聲樂學科觀念及教學方法過程中,形成聲樂學科思維能力與關鍵品格,有利于學生深度學習狀態的自然生成與學習進階能力的發展。
以《中國歌劇《江姐》詠嘆調演唱中江姐人物角色的塑造》(簡稱江姐角色塑造)為實踐課例。
1.指向“聲樂學科”素養,彰顯聲樂單元教學設計價值導向
本設計將以往學習“江姐角色塑造”時側重發聲技術、呼吸共鳴、咬字情感等聲樂技能技巧目標轉為強調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觀念”,突出在音樂本體審美感知基礎上,通過歌唱、音樂編創、話劇、舞蹈等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解放戰爭前夕國共兩黨斗爭中,對江姐等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和崇高精神贊頌的文化內涵,彰顯教師站在學科價值觀念的髙度思考教學目標。
2.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狀態生成
本設計將以往讓學生掌握“歌劇背景、詠嘆調演唱分析、鑒賞名家歌唱”的三個孤立模塊內容轉化為把“江姐角色塑造”作為主題探討活動,幫助學生在主題活動的引領下,對“江姐角色塑造”過程進行多維度探究和深度思考,注重音樂教學內容的整體、系統、進階性設計,在整體性認識基礎上促使學生深度學習狀態的生成。
3.統挈教學內容,把控單元教學目標與課時目標的關系
本設計以“審美、文化”大觀念統挈整個教學內容,將體現“江姐角色塑造”的歌劇典型唱段作為單元教學設計一課時,依據整體目標設計三個進階性課時目標。第一,讓學生搜集有關“解放戰爭前夕”的文學、小說、報刊、雜志、電影、藝術理論著述和音響、錄像等各類文獻資料,了解“解放戰爭前夕”時代背景下孕育的音樂文化觀念,引導學生探尋“解放戰爭前夕”社會文化背景與歌劇創作及江姐角色的勾連,為學生融入時代文化“初識”人物角色奠定基礎;第二,調動學生的音樂本體知識技能的審美感知儲備,引導學生在作品中找尋“自我”,捕捉情緒出發點,激活藝術形象,體驗作品人物角色;第三,通過演唱技法、藝術風格、情感表現等表現手段,調動學生情感積累,融入“時代文化場景”,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力,將自身與作品人物角色融通,立體化塑造藝術形象,整合凝練形成音樂學科文化理解觀念。
1.“真實”大主題情境下學習
本設計基于學生審美認知感受,將“渣滓洞集中營中的江姐”大主題情境貫穿整個教學內容,圍繞解放戰爭前夕國共兩黨斗爭主題、人物形象的塑造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在“時代文化場景”中融入角色,有效啟發學生深度學習和系統思考“江姐角色塑造”。
2.大過程探究下開展教學活動
本設計立足學生核心素養,深度思考串聯層次分明、循序遞進的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包括獨唱、重唱、表演唱、音樂劇等),圍繞“江姐角色塑造”教學內容展開,以“審美感知、藝術表現”為大活動探究過程,促進學生從審美感知認識角色、藝術表現體驗角色、文化理解塑造角色的承遞學科知識素養的漸進生成過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本音樂單元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高度學習熱情,深刻認識到深厚廣博知識技能的廣泛積累、深度廣度的思維凝練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性。兩點體會總結如下。
1.重構教材內容,奠定單元設計基礎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單元教學設計,要立足學生審美認知和知識技能邏輯發展基礎,打破“江姐角色的塑造”課題原教材內容“了解背景—演唱—賞析”的知識技能固有順序編排,以“渣滓洞集中營中的江姐”為創設主題情境,將“時代文化場景”、音樂藝術觀念與人物角色塑造聯通,在時代文化與歌劇創作中“初識”江姐角色,在融入生活、情感經驗與時代作品碰撞中體驗角色,調動融合多種音樂表現手段塑造角色的層遞思路設計下,體現“時代認識角色,音樂體驗角色,文化塑造角色”的特色設計內容,較系統地促進學生音樂學科知識及文化素養提升。
2.全局思維掌控單元教學設計
本設計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將以往孤立零散的模塊內容重新整合,以全局高度思忖課時之間的邏輯關聯,將教學單元分解成若干利于學生系統學科知識技能素養遞進的教學階段與課時安排,強調大主題設計思維。本單元教學以“渣滓洞集中營中的江姐”設立大主題情境思維,以“審美、文化”為大觀念,以“音樂創新實踐”開展大活動過程,完成富有時代文化內涵和個性特色的“江姐角色塑造”,彰顯了高師音樂學科的價值蘊含與人文教育情懷。本設計整個過程始終凝聚學生的深度學習和探究思考,在全局思維統挈下促進學生音樂學科素養的提升。
總之,促使高師音樂師范生核心素養扎實落地,首先要厘清高師音樂師范生核心素養現狀,勾勒高師師范生核心素養宏觀設計方案,倡導實施“大觀念”“大主題”與“大過程”的單元教學設計理念,加強學生在孕育探究、表現、愉悅反思的思維課堂教學中明了“學什么”“怎么學”,完成在音樂學科知識技能理解、拓展與凝練基礎上,達到知識技能的運用與創造,最后形成心智習慣的蛻變過程,提升師范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