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毅 大連大學美術學院
2010年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設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后[1],信息化技術的教學改革逐步得以推進。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也不例外,實體性的面對面的線下教學方式暫時被擱淺了,網絡的飛速發展和普及讓線上教學在這個特殊時期沖到了主體的位置上。線上教學在時間的可控性管理上、教學痕跡的保留上、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上,特別是教學內容的可重復收聽、學習等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優勢,但對于具有實訓性特征的設計類學科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實現線上教學高效性,保證教與學的有效實施,是我們在教學設計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為術科的設計類課程是由基礎理論講授和設計實訓兩個環節構成的,基礎理論的講解是在結合案例的分析中進行的,然后在實訓中完成對理論知識的消化理解和掌握。而實訓的過程,又可分為設計立意構思、草圖勾勒、設計表現的深入完善,有的課程還涉及材料的選擇和設計制作等,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在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探討中完成。課程主體以實訓性為主的教學特點在完全線上教學的網絡課堂中如何能保證教與學的有效性和指導的實時跟蹤,將是網絡課堂教學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
線下課堂中,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是在一個共同的教學空間連貫完成的,過程中的眼神和肢體語言的輔助表達豐富了教學中各種信息的傳遞方式和互動體驗。而線上教學在某種程度上缺失了一些線下課程面對面的即時溝通以及面對面交流的生動性,老師面壁似的單純講授,時間稍長學生會因持續性地面對屏幕的視聽疲勞而導致信息內容的接收率降低,從而產生對線上學習的倦怠感;學生離開了實體課堂,在個體空間中獨自學習,缺少學習的氛圍和適時有效的督促,教師無法把控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完整的內容講授,學生是否能真正學完、聽懂,是否溜號或者干脆沒學,不能做到及時有效的觀測。
教師作為課程設計的主體者,應重點考慮的是作為課程信息接收的主體——學生的感受,而線上教學無法面對面地觀察學生對新知識理解的差異化反應,為把控和及時調整課程節奏、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需要提前進行教學進程的預估預判,教與學的方式方法上的思考也需要在課程的教學設計中輔以針對性的調整。另外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優勢,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上如何利用線上資源進行有深度和廣度的引導,也是體現教師線上角色價值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線下課程中,學生的設計過程是在與老師和同學的持續性溝通交流中進行的,適時性強。而在線上,無法及時發現學生實訓中所反映出的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偏差;無法見證學生作品的創作過程,其獨立完成的可能性有所降低;無法隨時檢測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作業質量。學生線上獨自學習,相互間學習的通道可能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學生線上平臺不愿意說話、不愿意參與互動;無法隨時關注學生小組互動的狀態,缺乏團隊之間相互學習的氛圍。
(1)線上視頻講授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舉,以提升學生在線學習的有效性和自律性。教師在線上進行視頻講授以直播與錄播相結合形式,并在講授過程中,適時拋出問題,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通過自主查閱、篩選和整合資料來完成,然后再進行線上平臺討論和交流,可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提升對信息的梳理整合能力,同時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平臺上的交流討論,教師可以了解和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態,間接地起到督促的作用。勢互補、共享資源,是高校和地方雙需雙贏的最佳選擇。既能提高高師人才培養質量,又能有效解決基地校教師水平和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為基地校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升學和素質教育需求提供了保障。同時高校師范類人才培養方案亦體現了基地校實踐教學的重要性[1]。
(2)同步學習和異步學習相輔相成。同步是在線上與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討論,異步是個性化的學習,規定時間內自己掌握進度,教師不定時地答疑解惑,從個體差異的角度有針對性地給予一定的拓展資料,充分發揮線上資源優勢,為學生創設一個更為個性化的、獨特的學習環境。教師由傳授知識主導者,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者,視角更關注學生主體的多元化發展,合理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充分發揮線上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引領作用。
(3)視頻授課的過程中穿插設計訓練和議題討論,使講授、訓練、互動交替進行。對課堂節奏的合理把控、強化課程設計的緊湊感,可提升學生對課堂信息的有效接收和學習的緊迫感,并可適度調整因獨自長時間學習而產生的倦怠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討論議題的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現有階段的專業認知,能夠引發學生更多的話題,并對發言、參與討論的同學的意見給予及時的回應,加以肯定和鼓勵,強化教學中的鼓勵機制,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度。
(1)線上實訓教學的段落化設計強化課堂的節奏感以把控學生實訓環節的學習狀態。通過定時發布教學內容,并督促學生在固定時間內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學習后完成單元實訓作業并定時上傳成果,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可以把握學生的方向,加強個別即時溝通,增加師生的互動,真正地做到對實訓過程的實時監控。
(2)實訓中增加團隊合作的課題形式,將大作業拆分成團隊協作的點狀小作業,在團隊協作中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取長補短,提高學生的組織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
(3)單元作業增設作業匯報的環節,開啟學生互評與教師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模式,以激發學生的互動參與熱情,改善學習的效果。作業協作和匯報環節開啟了相互學習的通道,學生間相互取長補短的同時,也提升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激發動力,奠定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
首先在實訓的每一個過程環節除由教師或學生間的互動點評外,還需要求學生明確參與課堂討論作為學生最后學習成績評定的權重,以此來激發和調動學生參與課程討論的熱情和積極性,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團隊合作的課題中,增加團隊成員間的互動互評,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一定的相互監督作用。
在作品提交上改變了原本只提交最終成品作業的方式,要求從開始構思的草圖階段到中間的完善調整,直至最后的完成作品,以文本的形式加以整理,充分體現完整的設計過程,在降低學生抄襲可能性的同時,又可以間接對實訓過程產生一定的監督和約束作用。
互聯網的線上教學對教學的規范化管理、對學生的自我約束管理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基于設計類學科的線上教學高效性的研究,其教學模式或方法的成功實施,在考慮學科門類差異的同時,也需要在平臺建構、教學管理以及觀察分析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專業學習狀態等諸多問題上加以綜合把握,以便于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