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鵬 四川傳媒學院
停頓作為一種對戲劇內部和心理動作的捕捉,也是衡量戲劇生活化內涵的一種標志。在戲劇中進行適當的停頓,是促進戲劇生活化和戲劇質量提升的關鍵。基于此,本文以戲劇導演在排演中對停頓的處理與把握為題展開積極的討論。
節奏是戲劇的靈魂,是一個很難處理和把握的部分。對戲劇中停頓的處理就是對節奏的一種把握。導演運用好停頓,就是把握好整個戲劇的節奏。演員運用和把握好停頓能夠讓表演更具節奏感,表演結構更加清晰,戲劇情節更有章可循,避免戲劇表演過程雜亂無章。所以,導演應對重點進行感知和控制,調節戲劇的內容和結構,讓整個戲劇張弛有度、緊而不繃、停而不脫,達到觀眾想要的效果。
節奏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生活有節奏,音樂有節奏,戲劇有節奏,戲劇演員的表演也應有節奏。但是,節奏很難用一個準確的概念來進行界定,也很難進行把控。在戲劇表演中,表演人員通常會用快慢來給戲劇的節奏下定義,但這樣太過草率。后來,戲劇表演者發現,停頓不僅能讓表演者把握住整個戲劇過程中的快慢,還能讓戲劇的整體結構更加合理化;不僅能讓表演者熟知戲劇的整體結構,還能讓其掌控戲劇的外部節奏和內部節奏,使戲劇表演者的語言和行動更加有節奏、有條理,戲劇表演更加清晰。
戲劇表演作為一種動作藝術,停頓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戲劇表演單單靠動作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停頓來實現動靜結合,使戲劇結構合理化。停頓能將戲劇人物的動作與生活相聯系,使戲劇內容更加生活化、結構化。戲劇家常常用停頓表現人物比較抽象的心理狀態,用生動、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現十分明確的精神狀態。例如,19 世紀俄國劇作家契訶夫在創作過程中發現,停頓具有強烈的特殊內涵,可以充分表現戲劇人物開槍自殺時的心理狀態和談情說愛時的心理狀態。
停頓是戲劇人物面對沖突時出現的停滯狀態,沒有停頓和定格的變化就沒有戲劇的節奏。舞臺停頓是一種動作和情感的表現手段,可以將戲劇發生沖突時人物的情感、思想表現出來,也可以增強戲劇的氣氛和節奏感。舞臺停頓常常出現在戲劇沖突發展的尖端,即在戲劇的高潮。在戲劇人物之間產生激烈的交流和碰撞時,舞臺上就會發生尖銳的思想沖突,或情節的驟然變化。此時,導演安排舞臺停頓,可以更好地使戲劇氛圍感染觀眾。
在戲劇表演結束后,戲劇人物經常會處于停頓狀態,我們可稱之為打點。以舞臺停頓來打點,最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能增強戲劇主題思想的力量。在結尾處理中,導演可以留下一個正常的停頓,使觀眾產生更多的想象和回味,有時也可以利用舞臺停頓來延伸戲劇人物的心理活動或情緒。例如,很多戲劇表演學家在戲劇表演中通常利用停頓來把握戲劇的節奏。有些導演的戲劇總是出現中斷,并喜歡利用停頓來改變節奏,這雖然使觀眾很難融入戲劇表演者的情緒中,但是總能讓觀眾深刻思考導演想要表達的思想,還能激發觀眾的想象力。
導演可以把停頓用在語句之間,對語言表達的節奏進行調整,雖然停頓時演員的語言表達也停止了,但演員的心理活動卻沒有停止,還能繼續延續下去,直到說出下一句臺詞。所以,導演把停頓運用在語句之間,不是用來強調臺詞的意義,而是為了突出表演者的心理活動。導演在語言表達的關鍵時刻插入停頓,可以使語言更加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還能延伸人物情感和情節意境。在一部戲劇中,演員做出的一系列的表演動作應能表現戲劇高潮,營造戲劇意境,表達戲劇情感。延續不斷的表演并不意味著中間沒有間歇,逐步上升不代表直線上升,表演中動與靜的相輔相成,能夠使戲劇情節在停頓中沿著戲劇主線逐步推進,促進戲劇結構的合理化。這種動靜結合、強弱交替能夠使事物呈螺旋上升式發展,這正是唯物辯證法的體現。
戲劇的節奏對戲劇演出至關重要,戲劇的節奏是戲劇藝術的本質。沒有正確的節奏,戲劇就不可能是一部好戲。導演可利用停頓調節戲劇節奏,使觀眾更輕松地看懂戲劇的內容,感知導演通過戲劇表達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