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帆 (山西大同大學)
瓦格納是德國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著名的歌劇大師,同時也是作曲家、樂器發明家。在瓦格納的一生中,他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劇目。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漂泊的荷蘭人》、《尼伯龍根的指環》等,對于整個音樂事業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學術理論界將瓦格納評定為是歌劇史上承前啟后的巨人,其承前啟后指的是繼承了莫扎特的歌劇傳統,開創了浪漫主義歌劇風格。瓦格納是德國民族主義歌劇的代表人物,也是開創者,更是將浪漫主義歌劇推向巔峰的重要人物。
瓦格納是土生土長的德國人,出生于德國著名的城市萊比錫。在少年時期瓦格納系統地學習了鋼琴,了解了眾多藝術作品,包括莎士比亞的作品、古希臘悲劇作品等。少年時的瓦格納十分熱愛貝多芬的作品和韋伯的作品,深受他們的影響,在之后的個人作品中也加入了許多與之相關的元素。瓦格納在大學期間學習和美學、哲學有關的課程,因此個人對于歌劇的理解也越發深入。隨后,他曾在維爾茨堡等地區擔任歌劇院的各項工作,給他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瓦格納創作的早期,其代表作品包括《漂泊的荷蘭人》等獲得了極高的聲譽,可以看作是少年成名的代表。
在瓦格納30歲左右,歐洲革命的興起以及哲學論潮的發生,費爾巴哈哲學思想的影響,使得瓦格納的作品發生了很多的變革。在他的著作《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作品》中,展現了明顯地歌劇與戲劇結合的特征。隨后瓦格納深受叔本華悲觀主義思想情緒蔓延的深受影響,在音樂作品中融入關于叔本華思想的內容,并且重構音樂結構。瓦格納在藝術表現方融入眾多相關的元素,其藝術創作內涵逐步得到豐富。
瓦格納在自己的創作中指出,戲劇詩歌的特點是將人的感情結合戲劇的方式表現出來,但是不能采取直白的方式來進行表現,要借助一些相對抽象的內容,比如語言媒介、理性感性轉換媒介等。音樂是感情的直接表達,不過需要將其與詩歌做出完美的融合,將理性成分分別地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可以完美的描繪出對象,將人物戲劇沖突等合理的刻畫出來,使得其情感和本性得以展示,這類的創作可以看作是象征性的,也富含哲理性的。
瓦格納的作品從感情出發,轉入理性思考,最后直接反應現實世界,由此可以看出瓦格納對于戲劇創作的理解之深刻。瓦格納的代表作正如上文筆者所提到的是,《尼伯龍根的指環》這部作品是根據古典神話尼伯龍之歌所改編的,主要包括四部歌劇,也就是《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眾神的黃昏》整體的創作先后歷經了近20年,由此可以看出瓦格納對于樂劇的堅持和仔細[1]。
瓦格納的作品充滿了藝術色彩,以第一部作品《萊茵的黃金》為例,該作品是主要圍繞萊茵河的黃金所展開的,在德國的古典著作中很多都提到了和萊茵黃金有關的情節,在傳說中如果有人可以將萊茵河底的黃金鑄成指環,那么他就可以獲得統治世界的力量,不過作為代價,擁有統治世界力量的人必須要拋棄愛情。在古典小說中[2],一天看護黃金的三位仙女在河邊玩耍時,被尼伯龍人的首領阿爾貝里希看到,并對仙女產生了愛慕的情緒,當阿爾貝里希向仙女求愛時仙女們選擇了斷然拒絕,而且還嘲笑了他的外表,特別是他相對比較矮的身高。阿爾貝里希因此而產生了自卑的情緒。于是他對愛情徹底看透,不再追求。當阿爾貝里希在感情方面受到挫折之后,斷然決定統治世界。于是,阿爾貝里希就潛入了河底偷走了黃金。在此之后,清澈的萊茵河突然變得渾濁。諸神之王沃坦知道了這件事后,和瓦爾哈拉神殿事件聯系起來。瓦爾哈拉神殿是由巨人法索特和法夫納所構建的,作為交換條件,沃坦需要賜予他們最美麗的女神弗蕾婭。可是沃坦不想失去弗蕾婭,也不想放棄宮殿的擁有權,于是他將阿爾貝里希所鑄成的指環做了替代品。巨人同意這一交換條件,和阿爾貝里希之間產生了恩怨情仇,最終自相殘殺。這就是該故事的概述,由此可以看出設計之精妙,和瓦格納的藝術色彩。
結合第一部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瓦格納在樂劇的創作過程中十分追求向古希臘戲劇那樣,將詩詞、音樂、表演、舞臺等多類藝術融合起來,就像是打造一件完美的藝術品,而不僅僅是結合著戲劇的創作模式,按部就班的創作,這也正是其樂劇的根本精髓和吸引人之處所在。
瓦格納對于腳本的注意力并未全都集中在文學性的詞匯上,而是十分重視由故事所引發的內在含義,特別是由樂劇本身所引發出來的引人思考的內在精神,進而充分突出音樂和戲劇的緊密聯系。瓦格納為了做到這個目標,自主采取了充足的音樂手段和文藝手段來實現。比如將傳統歌劇的分曲結構做出分離處理,結合整體藝術的創作模式來制作。又如在他的另外一個代表作《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中,三幕結構之間的轉場和情節設計相比于傳統的歌劇存在著很多的不同。每一個場面的設計都貫穿始終,因此整體感十分強烈,對于傳統歌劇中,對唱設計,瓦格納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將獨唱、對唱、合唱結合起來而,不是分割處理。在旋律設計方面采取了無旋律織體的設計原則,避免了傳統聲樂所帶來的線條缺失性,此外還將歌唱融入了很多的管弦樂之中,避免段落終止所帶來的尷尬,這就使得整體的調性始終被安排在一個維度之上,進而可以給觀眾從頭到尾的整體直接感覺和直接體會[3]。
瓦格納樂劇的第二個特點主要體現在其思想的理念性上,在瓦格納所做出的諸多改革中,其理念是最重要的。這類理念使得它自己的作品和傳統的法國意大利歌劇存在著很多的差別,也正是其作品的代表特點所在。瓦格納十分喜歡在自己的樂劇中加入像古典希臘作品那樣的藝術綜合性,進而提升其完整性。瓦格納十分注重腳本創作,每個都幾乎是親筆來完成的,在音樂特別是歌詞方面要著力表達其內涵。
此外,在題材方面他更喜歡采用德國本土的一些神話故事和史詩,這和其他作品相互之間就存在很多的不同。在表現手段方面其理念的體現也是很直接的。對于傳統歌劇中所多見的宣敘調、詠嘆調等分曲結構。瓦格納是不太認同的,他喜歡采取一貫、整體的旋,也就是音樂沒有出現明確的終止。實際觀眾不會體會到終止的感受,只會在結尾處感受到樂劇的終止。因此作品的整體性表現十分直接,主導機制發揮到了極致,主題元素也可以得到最完美的展示。在理念的具體操作過程中也引入了很多音樂交響性思維,特別是聲樂以及樂隊的之間的完美融合也提升了其聲部地位,這是過去傳統模式中所沒有的重要環節因素所在。
在其樂劇思想的改革性方面,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五個具體的細節。第一,結構模式的改變。瓦格納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合唱、朗誦調、詠嘆調這類的分曲結構做出了銜接處理,像普通戲劇演出那樣場景的結構模式設計和重塑了整個樂曲章節。這可以有效地提升整體的連貫性。
第二,在分區結構模式上做出了廢除,取消了傳統的朗誦調、詠嘆調、合唱等聲樂模式,以一貫的敘述故事的方法來取代上述的各類模式。將整體的樂劇部分轉變為了說話和演唱之間的曲調。瓦格納根據戲劇實際創作的內容需求來做出具體設計和研究,特別是在理智內容的表達上,要接近語言敘述的方法,使得演員個人在舞臺上能夠表現出真實情感,將旋律性凸顯其中,這就是自由模式設計的好處所在。
第三,由于歌唱和說話之間的接近而使得整體的發展趨于單純方向。瓦格納因此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將管弦樂加入其中,使得其重要性得到了真正的賦予,解決了所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設計了新的亮點和特色。瓦格納十分喜歡管弦樂,他認為管弦樂不能僅僅做簡單的伴奏,而是應當負責其更加重要的職責,比如在劇中人物思想的感情表現,可以充分結合管弦樂的演出來做出相應的展示。此外,戲劇場景的描繪以及整體的轉場處理也可以結合著管弦樂來做出設計。因此在瓦格納的作品中,往往會采取相對比較大規模的樂隊編制,除了增加管弦樂器的數量之外還會加入很多的人員,使得各類的樂器加入其中,直接提升了樂器的豐富性和戲劇表現的趣味性。比如低音大號、低音小號的加入就是頗具代表性的設計。此外瓦格納還將弦樂器、銅管、木管分成了三個獨立組,在各個樂曲設計了不同的演奏環節。此外還有相互之間的和聲處理,在三管編制的影響下,整體上的管弦色彩得到了真正的突出,使得其復雜性和交響特征表現得到了真正的展示,這對于其戲劇中人物外在模式的表現和場景的描寫都有很好的戲劇效果。
第四,瓦格納在自己的樂劇中采取了主導機制的原則,這里所提到的主導機制原則是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動戲劇場景等簡單旋律片段所組成的機制,在設計中得到了更加進步的精煉,使其十分的精細。此外,這類主導機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戲劇中可以強烈地表現出概括的要素,也可以使其整體性得到真正的豐富,就像交響曲那樣得到運用。在微妙的情緒變化中凸顯出藝術的外在模式。結合主導動機,瓦格納將藝術的最高結合力和高度做出了充分融合。除此之外,瓦格納的樂劇創作還將半音階和聲提升到了新的階段。半音階和聲法對于接下來業務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也是聲樂史上一個里程碑,瓦格納的和聲運用很豐富變換很多也充分展示出了浪漫主義色彩的特征。
整體來看新時期瓦格納樂劇思想的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對于整個的歌劇事業的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對于實際的從業者應當充分結合時代和理論研究角度,對此做出實際探索,在深入了解瓦格納樂劇思想之后,使其可以在新時期發揚繼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