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正 (吉林藝術學院)
隨著聲樂與鋼琴融合的加深,鋼琴不再僅限于獨奏表演,還能夠與其他樂器及聲樂相結合,豐富聲樂作品演繹的形式,帶給受眾別樣的藝術體驗[1]。在聲樂演唱中,鋼琴伴奏通過琴聲烘托音樂氛圍,創造音樂意境,通過調整琴聲節奏的強弱力度配合演唱者的情感及情緒,使聲樂作品的情感及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通過演唱者及演奏者的前期交流,鋼琴伴奏者能夠對演唱者進行指導及引導,糾正其失誤,通過采取補救措施,完美化解表演危機。由此來看,聲樂鋼琴伴奏在聲樂演唱中具有重要意義。
在聲樂表演中,聲樂演唱者及鋼琴伴奏者共同掌握著表演的節奏,聲樂演唱不是獨立的,其與鋼琴伴奏有著密切的聯系,著名小提琴家林耀基先生曾這樣闡釋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關系:鋼琴伴奏者如水,合作者如舟。聲樂演唱則是鋼琴伴奏長河中的扁舟,鋼琴伴奏者能否發揮自身的指揮及協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聲樂演唱者是否能夠正常發揮演唱水平[2]。因此,當聲樂演唱者出現失誤時,鋼琴演奏者可以通過提高琴聲強度的方式進行彌補,通過調整節奏引導演唱者修正錯誤。同時,鋼琴伴奏能夠烘托音樂氛圍,創設音樂意境,使演唱者迅速進入角色。
鋼琴伴奏能夠豐富聲樂演唱的形式,烘托音樂氛圍,創造音樂意境,增強聲樂演唱的藝術效果,使音樂表達更加立體。在西方音樂歷史中,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相結合的音樂表演形式十分豐富,尤其在西方浪漫主義時期,藝術歌曲盛行,聲樂演唱不僅僅需要演唱者具有清晰的發音、豐富的共鳴、舒適而美麗的顫音,還需要演唱者深刻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將情感融入演唱過程中,此時鋼琴伴奏的作用凸顯,能夠極大地提高聲樂的表現力及感染力。
每一部聲樂作品都具有獨特的情感內涵,如《我住長江頭》表達了女子對男子的思念之情;《知己紅顏》表達了女子對知己紅顏愛而不得的悲傷之情等。在演唱情感內涵深厚的聲樂作品時,演唱者雖然能夠利用演唱技巧融入情感,如美聲唱法通過有效使用唱歌共鳴器官制造出豐富的共鳴,或利用顫音增強演唱的優美性,但其音樂表達形式過于單一,難以表現出聲樂作品內人物復雜的情感,而鋼琴伴奏根據樂曲的起承轉合,調整節奏及強弱,使聲樂作品更加富有層次。同時,鋼琴伴奏能夠通過音色的變化,為演唱者的情感表現烘托氛圍,使演唱者及時轉變情緒。此外,鋼琴伴奏是演唱者與受眾之間溝通的“橋梁”,使演唱者抓住情感變化的關鍵點,深化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增強受眾的情感體驗,統一琴聲、人聲、受眾的情感,使聲樂作品的情感更加飽滿、濃烈。
隨著公眾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對于聲樂作品不在于欣賞演唱者的演唱技術及舞臺效果,更加注重聲樂作品的內涵與藝術思想。每一部聲樂作品都是作者思想及情感的積淀,歌詞是作者思想及情感的直觀體現,因此聲樂演唱者需要保證咬字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樂曲是作者思想及情感的內化,一方面需要演唱者注重演唱技巧,通過表情、肢體等展現作者的原意;另一方面需要鋼琴伴奏者深刻體會作者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以琴聲配合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調。由此看來,單獨依靠聲樂演唱者難以詮釋聲樂作品的意境,要想更加準確、生動地表現一部聲樂作品的情感,需要鋼琴演奏者與聲樂演唱者之間的有效配合,釋放聲樂作品活力,兩者需要基于對作者情感的共識,保證情感表現的統一性,在創設音樂意境的同時,使受眾能夠切實感受作者的思想與情感,繼而提高聲樂作品演繹的藝術效果。
每個聲樂作品都包含創作者對物理世界或精神世界的理解。它是作者對周圍環境的反饋,反映了當時作者的內心感受。一部優秀的聲樂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可以通過音樂帶給聽眾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凈化。然而,僅靠演唱者自己的努力很難充分反映聲樂作品中包含的情感。由于人們的情感豐富多層次,在聲樂作品的演唱過程中,必須輔以伴奏,使整個聲樂作品的表現更加立體,生動。通過鋼琴音樂,帶領觀眾進入創作者所建立的音樂世界,一起體驗創作者的歡樂和悲傷。而且聲樂作品的演唱者可以跟隨鋼琴伴奏,迅速進入鋼琴音樂創作的氛圍,這使整個聲樂作品更具美學和藝術價值。
聲樂作品所包含的不同情感被其音樂所反映,并在聽眾的腦海中呈現出特定的場景,從而可以很好地傳達和表達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在演唱聲樂作品之前,將首先進行鋼琴伴奏。根據作品的情感核心,將為觀眾創造一種意境。隨著鋼琴聲音的緩慢流動,聲樂作品意圖的情感世界正在興起。之后,聲樂演唱者將能夠在已經確立的聲樂藝術構想中使他們的歌曲充滿情感。完整展現了第一支聲樂作品所創造的情感世界。因此,鋼琴伴奏不僅在聲樂作品中起到聲音協調的作用,而且可以引導演唱者和聽眾進入聲樂作品的情感世界。
通常,聲樂作品的情感是從淺到深,從緩慢到強烈。一些相對復雜的聲樂作品具有更豐富的層次,其演奏也更加多樣化。在演唱聲樂作品時,演唱者必須在演唱過程中把握這一水平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聲樂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才能綻放出其獨特的藝術美學。演唱者需要體驗和搜尋這種聲樂作品中的層次感。但分界點之間的情感過渡也不能僅靠人的聲音來實現。這時,鋼琴可以幫助演唱者準確地找到聲樂作品中各個層次的分界點,并通過鋼琴獨特的音調轉換和節奏變化使這種層次感更加明顯,從而使演唱者更容易進入,還可以使聽眾準確地感受到聲樂作品的層次變化。
聲樂鋼琴伴奏被看作是“綠葉”,其作用也被固定為凸顯聲樂演唱這朵“紅花”,但在實際的聲樂演唱中,聲樂鋼琴伴奏雖然處于客體地位,但其作用不僅僅是服務或協助聲樂演唱[3]。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的關系更像是水粉畫中的明暗交替,兩者在相互映襯之下,才能夠將聲樂作品演繹得更加完整。為此,一方面,鋼琴伴奏者不應“妄自菲薄”,忽視自身對于聲樂演唱的重要性,應致力于結合聲樂作品的藝術及情感特點,為聲樂演唱者及受眾創設意境,如部分聲樂作品情感憂傷,節奏緩慢,此時鋼琴伴奏者應降低琴聲強度,放緩節奏,配合樂曲及表演者的情緒,通過自身高超的鋼琴演奏技術,為聲樂作品演繹注入活力,使受眾能夠快速進入角色,欣賞聲樂作品的同時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演唱者作為聲樂演唱的主體,應當深刻把握聲樂作品及人物形象的內涵,用歌聲還原作者原本的情感,與鋼琴伴奏者演奏的琴聲相互配合[4]。
演唱者和鋼琴伴奏不能嚴格遵循譜系,應該研究作曲家創作的真實意圖,以進一步再現作曲家通過其作品詮釋的思想內涵和人文氛圍。當歌手表達情感時,鋼琴伴奏者還應根據激情的表現來給速度和力量提供幫助。在緩慢的抒情段落中,節奏和速度不宜過快或過強,并應提供鋼制伴奏,以控制手指的力量,營造連貫而優美的音樂線條,使人有連續的聽覺感,如波濤洶涌,形成反差和被褥背后的高潮,實現了人聲與鋼琴聲的完美融合。
在歌者演唱時,彈奏者的音量的大小和力度的強弱始終要保持略低于演唱者音量和力度,起到烘托主旋律的作用,第一個是讓演唱者放松休息的同時,使音樂進入另一個不同的層次,第二種為間奏去烘托歌唱者意猶未盡的情緒,其兩種類型的間奏都應該控制手指的力度,讓聽眾的重心依然在歌唱者所紫繞的意境中,鋼琴伴奏的音色應更加襯托其聲音,這樣音效效果更加統一和諧[5]。
聲樂鋼琴伴奏這與聲樂演唱者需要在日常的訓練中多加配合,共同分析聲樂作品的藝術風格與特點,準確掌握聲樂作品的樂曲結構,對其進行合理分層,掌握每一樂段的演奏及演唱要點。其次,聲樂鋼琴伴奏者及聲樂演唱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一方面,聲樂鋼琴伴奏者需要主動掌握演唱或演奏整體音樂的技能、指揮意識與協奏技巧、敏銳聽力以及音樂理論知識,能夠與演唱者進行良好的配合,充分發揮鋼琴伴奏的作用;另一方面,聲樂演唱者,如美聲唱法演唱者需要把握美聲唱法發音清晰、共鳴豐富、顫音優美的特點,調整自己的呼吸,同時注重演唱中的情感表現。最后,聲樂鋼琴伴奏者與聲樂演唱者可共同觀看影視資源,借鑒并學習其中的演奏及演唱技巧。同時,兩者需要對演出時可能出現的狀況進行預演,在磨合與配合中減少演唱及演奏的失誤次數。
聲樂鋼琴伴奏能夠深化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對于聲樂演唱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價值。為此,聲樂鋼琴伴奏者及聲樂演唱者需要加強配合,從前期準備開始,溝通并交流提高聲樂作品表現力的方法,共同把握聲樂作品的樂曲風格及情感基調,通過共同學習,獲得處理表演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正確認識聲樂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之間的關系,兩者各自發揮作用,協同配合,才能夠為受眾帶來良好的藝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