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曉婷 (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qū)教育局)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的中小學生、幼兒園的寶寶們都宅在家里。除了吃、喝、玩、寫作業(yè),更多的是通過互聯(lián)網每天學習知識。而一直站在講臺上的音樂老師也搖身一變,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教師主播。老師們打開手機、打開電腦、甚至于把家里所有的電子產品全都排上了用場。學生們利用互聯(lián)網學習,手忙腳亂,老師們絞盡腦汁,家長們也跟著焦頭爛額?;ヂ?lián)網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引起了我們對它更多的思考和要求。
互聯(lián)網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的初期。當時美國國防部實驗室將部門中的主要計算機聯(lián)結起來,并采用一些規(guī)則來實現用戶間的信息交換。在我國,九十年代中期互聯(lián)網開始創(chuàng)建。2000年在中國的城市開始了撥號的方式上網,從寬帶到光纖,直到2009年移動互聯(lián)網開始廣泛使用并迅速的蓬勃發(fā)展。中國也進入了信息多元化、網絡互聯(lián)網的時代?;ヂ?lián)網在對社會影響的同時,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F在人們可以足不出戶通過網絡瀏覽新聞,知曉世界發(fā)生的一切。在家聽音樂、看大片、與親人朋友聊天、視頻既開心又快樂,把遠在天涯的人變成了近在咫尺:在家逛商場、購物既方便又實惠;在教育教學中它的貢獻也有著巨大的,可以連接到國際名校、國家教授、各個學校的名師進行講座。大家都可以進入他們的公開課去學習,網絡的發(fā)展為大家提供了便民的服務。通過網絡學歷史文化、科學技術、醫(yī)療養(yǎng)生、心理咨詢等方便至極。在音樂的世界里,各種器樂類、聲樂類、音樂史類都可查詢和學習?;ヂ?lián)網消除了信息壁壘,但是,互聯(lián)網在信息非常豐富的同時也魚龍混雜,帶給我們很多便利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一些困惑。比如:假消息、假新聞、偽知識、偽科學等等。
在音樂教育教學中,自媒體教學課和釘釘直播課,如何能全面的、準確的針對中小學生、幼兒園音樂課進行互聯(lián)網教學,成為了我們本次研究的重要課題。接下來我們從兩個方面進展開研究和討論。
音樂課運用互聯(lián)網教學中,呈現出各式各樣的課程,其中授課的音樂老師魚龍混雜,同一個音樂類課題就有不同的版本出現,各個領域都在進行直播講課,而中小學生、幼兒園學生和部分家長們卻無法辨別其正確與否。因此,在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訓中就要有一個規(guī)范的教師隊伍。在職音樂教師從網絡直播課--這種新型課堂中如何生動、有趣、讓學生接受并學會教學內容上是需要向自媒體和直播課的主播去學習的。因此民辦藝術培訓機構的音樂教師和在職音樂教師都需培訓來提升在線授課能力。首先是音樂類教師資格證的審核認定和培訓。社會民辦藝術教育培訓機構應在教育局的指導下取得民辦資格,對其老師進行審核與培訓。音樂教師需要通過正規(guī)的培訓與學習,取得相對應學科、學段的教師資格認證以后,進入第二階段的實習期,方可進入教學課堂。在講課前要通過備課、教案、多媒體的正確使用;對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內容不斷的完善、優(yōu)化。音樂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文明用語,心理健康等諸多方面的具備才能持證上崗。努力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辱師名”。
教學是教和學所組成的,它是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在自媒體互聯(lián)網直播課中,全國乃至于全世界的音樂類藝術老師們都可以通過平臺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也可以通過講課的方式來講解個人總結性的課題。在多元化的互聯(lián)網教學中,釘釘直播課讓老師充當了主播的角色,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網絡教學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學生和各科老師足不出戶,通過網絡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網絡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不受教師和課堂的限制。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通過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構建知識。學生將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學習過程中真正的認知主體。從生搬硬套、死記硬背的學,到帶著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從按部就班的學到自定步調自定目標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再以指導者的身份出現,而是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不是講壇上的圣人,而是學生親密的朋友和指路人。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消失,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課本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轉變?yōu)閯討B(tài)的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將豐富的網絡多媒體信息融入教學和學習之中。學生可以見其形、聞其聲,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音樂課也以不同形式參與到了互聯(lián)網教育教學中,中小學、幼兒園在釘釘直播課中如何呈現的有趣、有意義成為了音樂老師們功課的難題,首先幼兒園的寶寶們以動手動嘴的方式學習兒歌,搭配音樂,運用奧爾夫音樂的模式進入課堂,生動有趣;小學生的音樂課用教材的機會變少,老師們用網絡流行音樂代替課本教參,從中把愛國主義精神和眾志成城的愛國情懷,運用音樂的方式來表達出來,中學生如何能把中考音樂特長和高考藝考的音樂相關知識學會學好,成為了主要學習內容,互聯(lián)網把音樂課傳遞給每個孩子,也把它的優(yōu)勢表現的淋漓盡致。
互聯(lián)網自媒體教學和直播課豐富多彩,擁有它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發(fā)揮了它的獨特作用,但在現在網絡安全和規(guī)范性沒得到充分解決的當下,也體現出了它的不足之處。比如:互動效果差,音樂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變成了單項輸入模式,也影響教學效果。互動性相比線下課程大打折扣。而中小學、幼兒園的孩子們,在上課時容易出現走神、分心的情況,因此不能夠保證課堂的學習效果。虛假宣傳難查、教學資質存疑、其網課遭遇陷阱比比皆是。例如:一些網友反映在某知名學習應用APP上購買一對一網課后,發(fā)現上網課的音樂老師水平差到要學生糾錯的地步;還有在網課騙局中,參與者不僅沒有獲得指導,更面臨著個人信息泄漏的風險;另外購買網課遭遇霸王條款的事也不在少數。過度使用電子設備影響孩子視力,電子屏幕對視力的危害也是網絡課程的弊端之一,眼睛造成了更大的負擔。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期,更應該注意科學用眼、保護視力。德智體美勞、心理疏導都不可能在網絡程中面面俱到。
如何優(yōu)化在這次疫情中中小學生高頻率的使用網絡學習呢?在此,筆者提出幾個建議:首先,支持研發(fā)具有互動性、音樂類的APP,教育局集中職能部門及專家開辟網絡教師團隊建設,音樂教研室建立小班制教學及一班分組教學。合理運用微信、視頻軟件、教學APP、釘釘直播等軟件;其次,激發(fā)民辦、社會培訓機構以及具有音樂科教師資格證的社會教師加入,聯(lián)動在職音樂教師、大學生器樂家教、及家長協(xié)助配合,承擔起家校、課外培訓等教育團隊,讓孩子在互聯(lián)網學習中發(fā)揮最大的能動性,克服懶散,把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轉為主動。再次,加強音樂方面的針對性學習,例如:聲樂、西洋樂器、民族樂器、中外音樂史、音樂鑒賞、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專業(yè)性的學習;也可以進行幾個家庭成為學習小組,讓孩子和同學互動溝通、互相學習;能把線上線下教育同步、互補,社會辦學融入、加以補充。最后,要提倡適當的調整作息時間,讓發(fā)育中的中小學、幼兒園學生保證充足的睡眠,保護視力,補充營養(yǎng),能更好的保證學習質量;在特殊時期,疫情防控期間,釘釘教學的重點可以多轉化多在課后的音樂劇、歌劇、奧爾夫音樂游戲中去,老師線上布置音樂相關鑒賞的作業(yè),線下聆聽。
音樂課是一個廣泛的定義,音樂課從年齡段劃分可分為:音樂啟蒙、音樂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級階段;從專業(yè)上劃分可分為:聲樂、器樂、舞蹈、表演等專業(yè);聲樂專業(yè)又可以分為:童聲、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舞蹈專業(yè)可以分為:民族舞、芭蕾舞、體育舞蹈等等,器樂分為:民族樂器、西洋樂器;光樂器就有幾十種,對于中小學、幼兒園的音樂老師來說不可能各種音樂范疇的知識都掌握的爐火純青,專業(yè)的一對一教學就更加重要,掌握一種樂器是需要數十年的學習,所以校外的藝術培訓也是學生們需求的重要部分。如何運用互聯(lián)網補充就是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屈原曾在詩中寫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中小學、幼兒園音樂課互聯(lián)網教育教學中,有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音樂老師們在實踐中前行,遇到問題不要畏懼,勇敢前行,遇到挫折也不要害怕,邊探索邊前進?;ヂ?lián)網已是音樂課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模式,對音樂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教學上的調整,為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和實操性強的教學實踐。在多元化的教育體制中體現出網絡學習的創(chuàng)新和價值,發(fā)揚優(yōu)點,優(yōu)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