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
燦爛悠久的山西文化孕育了種類和元素豐富多彩的山西民間舞,它具有濃郁的漢族風格及獨特的表演特色和古老的文化形態,以夸張的身體形態和表情表現了山西人民質樸又美好的生活愿望。小花戲是山西民間舞中極具特色的代表性舞種,其中飛舞多變的扇花是小花戲中最具風格特色的表演形式之一。在此,筆者著重研究了小花戲中雙手扇的藝術特色及其在作品《我們倆》中的運用,以期大眾對山西小花戲雙手扇有更多的了解。
小花戲中的雙手扇獨具特色,是在全國民間舞中唯一使用雙手扇的舞蹈種類,其扇法獨特又花哨。其中,一些扇花既活潑有趣又生動形象,極具藝術感染力。尤其是“蝴蝶扇”,它是小花戲中最具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一種扇花,舞起來很像飛舞多變的蝴蝶,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1.蝴蝶扇
蝴蝶扇是小花戲中最富特征的扇花,舞動起來猶如飛舞的蝴蝶,要求表演者在翻轉時必須180 度大翻轉,以造成扇花飛舞的視覺效果,速度加快時可以不按節奏,以更好地訓練手腕的力量。
2.撒扇
雙手的拇指與食指捏住扇子一側的扇骨,同時順勢將扇子向身體的斜下方快速撒出去。
3.柔扇
雙手三指夾扇,手背面向前方,扇子立直放于體前,手上的扇子都要先經過一個下弧線向外碎抖扇往遠送出去,再經過一個上弧線向里碎抖扇收回至準備的位置,雙手交替。
4.翻扇
雙手立扇平行握于體前,扇尖相向,手背向前,翻扇時一拍將扇子從體前向斜下方送出,手心向前,扇尖相對。
5.挽扇
三指捏扇,扇尖向上,挽扇時同時微微提肘和腕,這時扇尖向下,隨之手腕快速旋轉一圈轉至準備位置。
以上僅是一些基本的扇花,還有許多扇花需要我們去采風、整理、創造。
1.極高的辨識度
無論在舞劇中還是在組合里或是在民間,看到飛舞的雙手扇便知道這是山西的小花戲。在一定程度上,雙手扇成了小花戲的代表元素之一。
2.專業訓練意義
小花戲的雙手扇對舞者的手腕及胳膊還有身體的多個部位的靈活度都有較高的要求。民間有一句順口溜——“歡抖彩扇如蝶舞”,指的就是這一對雙手扇。如要達到揮舞著扇花像彩蝶飛舞一樣,手腕首先要有高度的靈活性,還需加上身體舞姿和造型性、舒展性和優美性。所以,小花戲雙手扇對舞者身體的訓練及塑造有積極意義。
3.美化小花戲
山西小花戲無論慢動作還是快造型或是瞬間姿態,其實都離不開夸張;無論小造型還是大動作,都有著山西民間舞獨特的味道,這些都需要雙手扇輔助完成。因此,雙手扇對于小花戲姿態及動作的完成度具有關鍵作用。
在作品《我們倆》的編創過程中,筆者將小花戲的雙手扇運用其中并突顯它的作用,以表現舞蹈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部分。首先,體現作品總的風格特征,即用它完成很多小花戲中特有的和應有的身體形態和舞蹈動作。其次,表現人物形象、人物含義及人物特征等。在雙手扇的動作語匯方面,我們還處于基礎階段,可以將課堂所學內容與作品結合起來,將雙手扇的基本扇法和基本扇花與動作的配合運用到作品中,將雙手扇的藝術特色通過作品體現出來。最后,編創的內容與風格既要符合山西小花戲的風格特點,又要符合雙手扇的藝術特色,在作品中既要體現傳統小花戲和雙手扇的繼承,又要體現在這基礎上的發展。如此,《我們倆》才能算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作品。
綜上所述,筆者詳細論述了山西小花戲雙手扇的藝術特色,結合小花戲的基本扇法和基本扇花闡述了小花戲雙手扇的基本動作語匯及在小花戲風格特征上的把握。筆者的個人畢業作品也體現了小花戲雙手扇的藝術特色和基本動作語匯,將小花戲雙手扇的藝術特色和個人作品結合在了一起,充分展示了山西小花戲的藝術特色與個人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