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青 安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在大學階段,學生要掌握許多音樂基礎知識。對于非音樂專業的高校學生來說,音樂理論知識很難理解透徹,久而久之,便會對音樂學科失去興趣。因此,在高校的音樂課中,教師應與時俱進,通過各種有趣的律動、聲勢游戲、打擊樂器合奏等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音樂理論,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和小學、初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同,大學階段的學生思想已經成熟,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學生懈怠聽課,結果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豐富的教學元素,如使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真正愛上音樂學科,從而能夠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眾所周知,高校的音樂課程內容大部分涉及中國民族音樂及西洋樂的賞析及運用。對于大多數沒有接觸過專業音樂訓練的學生來說,很難融入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及西洋樂的賞析中,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然后闡述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教師通過身體律動方式,引導學生由被動參與變主動參與相應的練習,在培養學生肢體協調性的同時,增強學生理解音樂元素的能力。
例如,在賞析法國名曲《加沃特舞曲》時,如果教師直接放出旋律讓學生聆聽,隨音樂打出拍點并分析旋律的曲式結構,那么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其感受定會是枯燥、乏味的。要想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通過使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賞析熱情。第一,教師組織學生圍坐在一起,隨音樂左右交替拍腿四拍后,雙手擊掌兩次為一組共12 次,感受A 樂段;第二,雙手拍腿兩次,手繞線兩次后,雙手伸開做飛翔動作,兩次為一組共4 次,感受B 樂段;第三,隨音樂左右交替拍腿四拍后雙手擊掌兩次為一組共8 次,A 樂段再現。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國家要求高校學生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給學生講授四三拍節奏特點與穩定拍訓練時,如果教師直接列出相應的理論知識,相信大部分學生在實踐中容易出錯,畢竟他們并沒有接觸過相應的音樂訓練。
要想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聲勢(soundgesture)活動來帶學生做“節奏游戲”。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節奏學習的主要引入渠道為語言,其中包括朗朗上口的兒歌和童謠。聲勢包括兩個方面:身體打擊樂(bodypercussion)和嗓音打擊樂(vocalpercussion)。正式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身體打擊樂的技巧,先讓學生跟隨教師邊念兒歌邊強拍拍手、弱拍手交替拍打左右膝蓋。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練習,讓他們感受強弱拍的特點,并讓他們嘗試使用身體其他部位,組合更多的三拍子的音響特點。接下來,教師可以借助“卡農”再次進行節奏游戲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穩定拍。通過游戲教學的方法,教師將理論融入實踐,從而將理論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應的音樂知識。
音樂學科不同于大多數學科,它講究的是實踐演練。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很難實現學習音樂的目標。因為學習音樂的目標是靈活運用與自我展現,教師可以選擇簡單的節奏型,讓學生使用不同的奧爾夫打擊樂器,利用不同樂器的音色特點加以組合,以此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器合奏能力。當然,提升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團隊協作能力對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是很有幫助的,而與此相關的便是學習的氛圍與契合度。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音樂理論知識。在檢驗環節,教師可要求學生使用《卡門序曲》進行奧爾夫打擊樂器合奏練習。教師需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讓他們使用不同的樂器組合編配,研討音色的和諧性與可行性,同時還可以進行一些即興演奏。當然,除奧爾夫打擊樂器外,教師還可融入中國傳統民族打擊樂器,來豐富演奏效果。教師應讓學生看到即興演奏的有趣之處,讓他們主動地參與進來。通過這種方式展開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配器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在分組表演后,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激發他們的表演欲。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一些樂器和豐富的材料,進行音樂游戲活動的節奏訓練,提升學生的基本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