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香
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過:“取得優異的成績,不但同我們教什么有關系,而且同我們怎樣教和怎樣引起學生的興趣有關系。”這就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盡可能地把教學貼近生活,更好地引導學生熱愛語文,輕松地學習語文。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其知識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最后還得開放性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如果把語文知識點都比喻成是一磚一瓦,一梁一柱的話,那么教師就要教會學生怎樣取舍各種材料,如何搭建好自己的一座語文大廈。語文知識大廈的形成離不開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尤其離不開教師的口語化教學。例如學習單韻母“e”時,告訴他們“扁扁嘴巴 eee”,這樣來記住它的讀音。再告訴他們“e”的形狀就像一只大白鵝,這樣淺顯通俗的語言恰到好處,便于學生記住新的韻母的讀音和字形。如果學生很熟悉鵝的話,那學生就從鵝的樣子會聯想到“e”的寫法,還會從鵝的“呃、呃”的叫聲中聯想到它的讀音。這樣的生活化的教學非常適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當易于被他們吸收,無論是記讀音還是記字形,印象都非常深刻。
首先,我們要讓語言文字“活”起來,為了活躍起來,我們可以讓文字與人物對上號,讓課文與生活對上號,讓文字與篇章都以一種貼切的方式呈現到學生的想象中來,讓學生盡情發揮,自由穿行在文字的世界里,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其次,盡量用課文內容把教材的插圖“活”起來。新教材圖文并茂,每幅 插圖都很好地詮釋了課文內容,只要引導看懂插圖,就能對課文有深刻的領會。有時候有些學生對課文內容還存在疑惑,在看了插圖的內涵后,或許就能頓悟過來。再者,充分利用多媒體,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讓學生更有效地注意所講知識,教師要利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來做到。例如在學習課文《小小的船》時,打開多媒體,展示小寶貝坐在月亮船上,周圍群星圍繞,天空深邃,并且配上一支小曲子,一下子就把課文優美的意境打開了,學生就不容易被簡單的詩歌困住了想象,而是在一種動聽的音樂中輕松地學習,非常有學習詩歌的氛圍。
生動形象是語文教師語言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要簡潔生動,要讓學生想聽、愿聽、樂聽。教師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就要把知識點和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起來,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一層層地展開知識點,做到給學生輕松愉快的教學。一年級的拼音規則中有一點是關于聲母“j”“q”“x”和韻母“ü”相拼的,這個地方的關鍵是讓學生知道寫在一起時韻母上的兩點要省略,一年級的兒童的特點是易學易忘,為了讓他們牢記這個規則,我們就可以采用念兒歌的方式來教學:小“ü”見到“j”“q”“x”,擦掉眼淚笑嘻嘻。同樣歌訣對于兒童識字也非常適用,如“碧”字的兒歌:“王大媽,白大媽,兩人坐在石凳上拉家常。”這種朗朗上口的兒歌有一種親和力,聽起來明白曉暢,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拼音和生字原來這樣簡單又有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大部分語文作業都是以課文展開布置的,所以就會有很多的抄寫和記憶為主的部分,很難讓大部分的學生有新鮮感和寫作業的熱情。我們在布置家庭作業時不能是老三件:抄、背、練,而是要順應小學生活潑的天性,布置的形式要多樣化一點。比如給他們布置畫畫、話劇、歌舞、手工制作等作業,既讓他們動了手,又動了腦,學生會很投入地去創新,去設計更好的作業方案。這樣不拘一格的作業形式,都是為了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成長。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也要緊緊跟上。
通過教學手段多元化和教學方式 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樂在其中,輕松學習,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