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饒華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在高職高專院校開展《舞蹈鑒賞》課程是素質教育趨勢下的一個必然行動。通過《舞蹈鑒賞》,能夠讓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具備更高的文化內涵以及審美能力。目前,該課程已經廣泛地應用到了各個高職高專院校中,多數高職院校也都對此加強了更多的重視。舞蹈鑒賞是舞蹈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常必要的前期教育工作,通過培養學生對舞蹈作品的鑒賞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事半功倍,進一步的增加對舞蹈的熱愛。然而事與愿違,在該學科的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限制了該學科的現實意義發揮?;诖耍疚脑诿鞔_當前高職院校開展《舞蹈鑒賞》課程的現狀問題之后,基于該課程的特點,提出可行有效的對策建議,旨在提高《舞蹈鑒賞》的理論指導作用,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強化舞蹈素養提供助力。
1、舞蹈鑒賞課程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大多是非藝術專業的,這些學生的藝術素養不是很強,對舞蹈藝術的了解也不夠深入。通過開設藝術教育課程,能夠讓這些學生對中國古典舞、漢唐舞、民族舞等等有基礎的認知,使其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同時也能為其培養一門終生的興趣愛好。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藝術教育同樣能夠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另外,舞蹈鑒賞中有很多民間舞蹈藝術,都是錄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展舞蹈藝術教育,無疑是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良好有效傳承。
2、舞蹈鑒賞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創造精神的培養是開展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段璧歌b賞》課程能夠展示各具特色的舞種和表演形式,有利于學生了解不同舞蹈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精神,以此有利于形成龐大的創新源泉,為提高舞蹈理解水平和創造新的舞種等提供創新素材,各種新穎的表演形式也能給學生提供更加寬松的表演舞臺,也有利于進一步激活廣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于學生大膽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3、舞蹈鑒賞課程有利于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喜歡宅,不愛運動,而舞蹈課程為其提供了一個走出寢室,與人交流,認識新朋友的平臺。通過舞蹈鑒賞課程中的實踐課能夠把學生組織起來一起去完成一個舞蹈,通過學習,排練和演出的過程,通過不斷地交流和磨合,齊心合力的完成一個學習任務,既能讓同學們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又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極大的豐富了自身課余生活。
1、舞蹈鑒賞課程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舞蹈鑒賞》課程是高職高專院校的一門選修課程,而且僅僅設置了一學期。這種設置方式使得部分教師對此重視程度不高,而且在教學中,長期使用說教的方式,把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傳遞給學生。如此一來,學生很難對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想必也很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與意識。造成這一現狀的關鍵原因就在于《舞蹈鑒賞》課程的目標不明確,對學生群的針對性不強,教師幾乎都是按照課程的大綱要求去按部就班的實施教學。對于非舞蹈專業的學生而言,全部是陽春白雪的傳統舞蹈對他們來說太高不可攀,曲高和寡,導致學生們容易失去對舞蹈的學習興趣。但是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在如此隨意的教學中,很難真正的學習到舞蹈賞析方面的專業知識,也就會造成他們的舞蹈訓練缺乏理論知識的鋪墊,無法進一步提升他們對舞蹈的專業水準的提高。
2、高職舞蹈鑒賞課程教學內容陳舊
雖然《舞蹈鑒賞》學科是一門選修課程,但是該課程與其他的舞蹈學科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古典舞技巧課程、民間舞課程等等。但是過于單一的傳遞理論知識,缺乏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在教學課時設置方面也以課堂教學為主,忽視網絡舞蹈鑒賞內容、課外舞蹈實踐等的引入。因此相比于舞蹈專業課教學而言,高職舞蹈鑒賞教學在內容組織與分類方面,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教學資料欠缺的問題。
3、高職舞蹈鑒賞課程教學方式單一
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是發揮學科實效性的關鍵過程。但是在高職高專院校的舞蹈鑒賞實踐中,教師主要采用的就是單向式的教教材方式。沒有趣味生動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度就會不斷下降,對舞蹈的興趣程度也會快速降低。目前,信息技術已經快速的普及到教育中,但是在舞蹈鑒賞實踐中,教師還是單單依靠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呈現所謂的舞蹈動作與技巧,很難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會增加他們的理解難度。
舞蹈鑒賞課程面對的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大多數都是非藝術專業的,舞蹈專業的更是少之又少。因為這些學生缺乏對舞蹈藝術的認知,此前也沒有接觸過專門的舞蹈訓練,同時在學習舞蹈鑒賞選修課的過程中,并不能像舞蹈專業的學生一樣,還有其他的舞蹈課程去配合學習。所以教學對象的專業基礎相對是比較弱的。但是高職高專的學生也有他們的特點,他們興趣廣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社會潮流的緊密跟隨者。因此筆者認為,《舞蹈鑒賞》課程的內容需要根據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特點,去選擇難度較低、各個舞種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此來作為鋪墊,然后適當的加入一些新潮的舞蹈鑒賞內容,循序漸進的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舞蹈藝術的認知。
《舞蹈鑒賞》在高職高專院校一般作為藝術類選修課程,而且只有一個學期的學習時間。沒有其他的舞蹈課程做配合,學習時間又有限制,這就需要在教學內容設置和教學方式的調整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授課時間里,確保學生掌握基本的藝術知識以及審美能力,才能保證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展現。
選修課往往都不會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在很多的學生看來,選修某個學科,為的就是獲得相應的學分,同時通過《舞蹈鑒賞》課程可以緩解學業上的壓力。而教師也只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學任務而已。針對這樣的情況,高職高專院校教育部門必須要提高重視,并且針對《舞蹈鑒賞》的特征去明確教學目標,同時嚴格制度化管理,讓老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去開展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對《舞蹈鑒賞》的關注會有明顯提高。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根據教材去尋找更多相關的教學素材,讓學生接觸到書本以外的舞蹈知識,比如在講解民族舞時,教師應該要講述這些舞蹈藝術的起源以及歷史,通過展現悠久的歷史淵源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專注度,再配合教師的言傳身教以及視頻圖片的呈現,相信學生對民族舞的認知與理解會大大提高。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在舞蹈鑒賞課程中,也要引入電化教學設備、多媒體軟件、網絡課程資源等,結合《舞蹈鑒賞》教材的理論內容,對學生開展舞蹈基礎知識、舞蹈動作演練、藝術鑒賞的教學,以取代傳統的舞蹈鑒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舞蹈鑒賞課程參與度和學習質量。例如:在不同民族舞蹈鑒賞課程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選擇一系列的民族舞蹈表演圖片、表演視頻,向學生展示各民族舞蹈的肢體動作形態、表現形式與節奏。如土家族擺手舞的舞蹈動作幅度大,表演形式多樣,營造的舞蹈氛圍非常歡快;傣族“孔雀舞”輕盈、靈動的舞蹈動作,再搭配上舒緩的管弦樂曲,使人仿佛置身于孔雀王國。因此通過直觀的舞蹈圖像、視頻展示,可以在短時間內對學生視覺產生強烈沖擊,逐步提升學生對不同舞蹈藝術形式的感知力、鑒賞力。
不同舞蹈類別的藝術塑造、情感表達,通常會借助于一連串的舞蹈動作來展現,教師也需要對舞蹈演示動作進行教學,才能完成舞蹈理論、舞蹈動作、情感表達等內容的傳達。特別在高職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通過多元化舞蹈鑒賞課程教學情境、教學方式的設置,向學生講授舞蹈基礎內容。之后與學生一起進行舞蹈動作的實踐與演練,強化雙方在舞蹈鑒賞內容學習中的互動交流,來提升學生的舞蹈審美能力、文化素養。比如,教師可以安排空曠的舞蹈排練室,或者帶領學生到戶外操場,開展民族舞、古典舞動作內容的探討與演練,學生模仿教師的呼吸、眼神、肢體動作、步伐,進行典型舞蹈動作與舞步的練習,從而達到舞蹈鑒賞與學習融合的教學目的。
為了提高該學科的教學實效性,還需要優化考試模式。以往應試教育下的考試,多數都是以理論的方式去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前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舞蹈鑒賞的考察主要是書面考試為主,這種傳統的考試方式本質上不適用于舞蹈類課程,阻礙了學生發揮創造性,在此我建議通過綜合素質考察的方式進行考評,其優點在于忽略了對舞蹈學具體知識點的重視,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而當前環境下,除了考察學生關于舞蹈鑒賞方面的理論評價之外,還應當增加實踐性的舞蹈表演內容,然學生從《舞蹈鑒賞》教材內容中選擇一部自己喜愛的作品,或者自己喜歡的舞蹈視頻,不限內容不限風格不限舞種的寬松條件,極大限度的給學生的自由學習的環境,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申請老師的指導,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老師要隨時的介入和指導,雖然這樣會給授課老師帶來很大的工作強度,但這種考試模式能更加準確體現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考察,也能有效的提高該課程的教學作用。再者就是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表演作品上傳到網絡平臺上,通過網絡的點贊和瀏覽人數來給學生評分。網絡帶給了教育更多的發展助力,而上傳視頻也是極為創新的一種考試模式,網絡是面向全社會的工具,通過上傳視頻至網絡,學生的舞蹈能力會得到更多專業舞蹈家的評論與點撥,這也有助于學生舞蹈能力的快速提升。多種途徑,靈活的考試模式可以讓學生多方面的體現教學成果。
綜上所述,《舞蹈鑒賞》課程融入到高職高專院校的藝術教育體系中,不但能夠實現非藝術專業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提升,還能幫助我國民間舞蹈藝術有更多的發展契機。眼下,高職高專院校由于非藝術類的學生居多,且選修課時較短,所以《舞蹈鑒賞》學科的教學實踐,務必要調整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同時多樣化教學方法,靈活的考察模式,才能發揮該學科的現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