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睿 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愿意選擇實踐性、創新性、趣味性更高的創作型專業,廣播電視編導便是其中的熱門專業之一。所謂“影視創作類課程”,即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大多為《微電影創作》《影視制作》等課程。然而,就目前來看,此類課程更加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集體授課,沒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機會和實踐體驗。
影視創作類課程的分散式教學就是在課程初期先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然而通過設置不同的主題,以“項目”為依托,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創作空間。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會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鞏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基礎的理論知識,進而不斷提高學生作品質量。所以影視創作類課程分散式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大部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興趣不大,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使理論知識的傳授效率大打折扣。而在分散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會通過發布“項目”任務的方式,給予學生更多自由和發揮空間,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他們的思維。并且這種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廣播電視編導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完成的,而是一個團隊一起努力的成果。從前期籌備、確定劇本細節,到中期攝像拍攝、導演場面調度、演員創造角色、確定道具服裝,再到后期的剪輯包裝,最終創作出成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學習到如何溝通協作、如何面對人際交往、如何獨立解決問題,而且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時,能冷靜思考、團結敬業、恪盡職守。
通過這樣的實踐過程,教師也能發掘有潛力、有能力的學生進行著重培養,發現有特點、有技能的學生進行特色教育,使學生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最大作用,各司其職。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會提高自信心,提高對創作類課程的興趣,并發揮自身優勢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總之,在這樣活躍、團結、友愛的氛圍中,學生不僅能學習到理論知識,還能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影視創作類課程分散式教學最大的特點便是化整為零,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在實踐創作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問題,而教師會根據每個小組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例如,在劇本創作問題上,教師首先會推薦學生多觀看與“項目”相關的影片,尋找規律,然后再進行獨立創作;而在攝影攝像的問題上,可以向學校租借相應的設備進行訓練和教學,最后教師總結學生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不僅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作品質量。
對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所創作出的優秀學生作品,教師會指導學生推廣及參賽,如可以在校園網絡平臺,短視頻App 平臺,及網絡媒體進行推廣,也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微博、抖音、快手等進行推廣,最終達到提高知名度的效果,使學生作品不僅是課堂作業,也可以向作品過渡。同時,教師也可以推薦學生報名參加一些相應類型的比賽,如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全國大學生攝影大賽、中國大學生微電影大賽、“大成杯”短視頻大賽等,讓學生在參賽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并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改正,促進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
此外,教師也可以向學校申請建立校園展示平臺,以豐富課程的資源庫,并通過實踐作品來檢驗教育的成效。教師可以將學生作品分為微電影、紀錄片、電視散文、MV、廣告片和影視廣告等,把歷屆學生作品按主題、題材、時長進行分類,形成豐富的資源庫,依托校園網平臺,讓學生不僅可以看到大師級的優秀作品,還能夠觀賞到自己身邊同學的作品。這一方面能增強學生的專業信心,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其創作靈感。
隨著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不斷發展,各大高校的教學模式也應該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影視創作類課程分散式教學具有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各項能力、作品質量、作品知名度、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等優勢,所以,將創作類課程分散式教學推廣到各大高校是大勢所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優勢和長處,不斷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從而開啟影視行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