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誠 四川音樂學院
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許多大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在沿用傳統的講授制教學,忽略了對學生個性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玩游戲、睡覺或曠課的問題。因此,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流行音樂資源,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將結合筆者的音樂教學經驗,對該問題進行簡要分析,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答疑解惑。
流行音樂一直充斥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隨意哼出幾首,用來滿足自身的情感表達和活力需要。流行音樂取材較為簡單,許多流行歌曲都是描述發生在當代的愛恨糾葛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不僅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感知和鑒賞能力,還能提升大學生的理解水平。所以,在大學課堂上運用流行音樂資源至關重要,這也是順應新時代音樂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的關鍵所在。
音樂教師將流行音樂資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創造力與表現力。如今大學音樂教材中收錄的歌曲幾乎都是關于過去的作品,散布著不同國家中各歷史階段的樂律,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將流行音樂的資源運用其中,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流行音樂都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征,能夠產生藝術的創造性,使學生沉浸在流行音樂營造的氛圍中,體會其獨特的魅力。與此同時,流行音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水平。儒學中有句話:“高雅音樂中的情感表現要有所節制,要秉著適度的原則。”在過去的音樂教學中,許多大學教師認為只有古典樂或莫扎特、巴赫等名家的音樂才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流行音樂則遠離這一范疇,從而全面否定流行音樂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盡管出現在教材中,也不過草草幾頁,難登大雅之堂。這樣錯誤的觀點阻礙著流行音樂資源在大學音樂課堂上的應用。流行音樂中也有許多可塑性很強的樂曲,具備極高的藝術價值。因此,教師在結合學生興趣挑選相關資源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的理解。另外,在21 世紀,多元化和包容性早已成為藝術發展的大趨勢,流行音樂作為音樂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不能被隔離在音樂課堂外。何況流行音樂本身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是現代人生活與情感的真實寫照,也是學生感受社會溫度的窗口,宣泄自身情感的媒介,接受多元音樂文化藝術熏陶的平臺。
當前音樂教學存在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講授,不能有效調節課堂氣氛,導致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前要注重導入環節,如結合流行音樂,創造相應的學習情境。教師可以秉承“拿來主義”觀點,利用流行音樂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同時也要規避其存在的問題,透徹掌握教學中的輔助功能,使學生能夠在流行音樂中辨別與感知藝術,然后再進行教材講解。與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欣賞和演唱流行音樂,并將從中習得的基本分析手段與情感體驗的方式融入教材教學中,促使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主動欣賞中外與之相似的經典作品。例如,教師講解古典音樂知識時,可以從流行音樂中挑選關于古典詩歌且富有古典韻味的曲子,讓學生嘗試找到二者的相似之處。例如,周杰倫的《青花瓷》可以被引用到大學音樂課堂中,這首歌的歌詞中有對中國瓷器的描述。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首歌,借助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生與藝術的情感共鳴,開闊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樂曲的理解,繼而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流行音樂的作用,就需要肯定流行音樂資源在大學音樂課堂上的應用價值。因此,教師需要積極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音樂觀念,引導學生學習相關音樂歷史,使其更全面地認識流行音樂資源具有的教學價值,繼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在大學課堂上開設相關的教育活動,明確教學目標,有效發揮流行音樂資源的教學價值。但教師對流行音樂不能全盤接收,而要找到優質的作品,取其精華,更好地發揮流行音樂在大學教學中的審美作用。另外,流行音樂還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音域雖然比較狹窄,但曲調朗朗上口,深受大學生的喜愛。教師在選擇音樂的過程中,可以多找尋一些帶有鼓舞和激勵性質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在大學階段不再沉迷享受,而是時刻保持一種上進、奮斗的狀態。
綜上所述,大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做到上述內容,解決現有的教學問題,將流行音樂資源充分運用到教學中,繼而在轉變自身教學方式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大學音樂學習生活充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