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搏宏 韓國全北國立大學
高校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音樂素質,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及道德品質。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高度重視音樂教育管理工作,讓其價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高校音樂教育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課程設置,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在音樂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通過加強音樂教育管理,能夠實現對高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創新與優化,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為有利的,也能夠更好地促進高校音樂教育水平的提升。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對音樂教育教學缺乏管理,必定會亂成一鍋粥。學校應通過強化音樂教育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秩序及學習環境和氛圍,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的良好發展。不僅如此,學校還要加強音樂教育管理工作,讓教師的職責得到充分的發揮,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管理工作,從而更好地保障高校音樂教育效率及質量。
高校音樂教育管理工作中,學生是主要的管理對象。在大學階段,大部分學生有著自己的思想,樂于接受開放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他們希望自身的情感及想法能夠得到表達,因此音樂教育管理往往具有自由性的特征。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高校教師在音樂教育管理工作中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開展各項管理工作。但是,當前我們發現大部分高校在音樂教育管理工作中依然采用傳統落后的管理模式,無論教育管理,還是紀律管理,均是按照從上往下的方式來傳達相關的決定。不僅如此,在音樂教育管理工作中,有的教師不注重對學生個性特征的開發,完全按照教材內容來開展音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特征及社會發展需求,這不僅無法很好地保障音樂教育管理效果,而且所培養出的學生也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我們通過實際的調查分析發現,當前大部分高校均是將教師的職稱晉級和科研成果掛鉤,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教師過于注重科研任務。同樣,高校在音樂教育管理中,更為注重對教師的管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管理。在量化的指標要求下,部分教師為了完成相應的科研任務,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中,導致進行教育管理的時間少之又少。這樣做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音樂教育研究成果,但是極大地犧牲了教學時間,導致最終的教育管理成效并不理想。不僅如此,高校音樂教育中有著大量專業化的知識,由于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會給學生接受知識的廣度造成極大的影響,再加上教師投入度、關注度的不足,會降低學生接受知識的深度,最終導致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成效不盡如人意。
在新時期,要想保障高校音樂教育管理的成效,必須充分意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管理,尤其是對于一些熱愛音樂的學生,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專業化、個性化的指導。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音樂教育及管理的主人,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主觀意愿,充分激發出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其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達到更高的音樂造詣。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高校音樂教育管理中,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高校還要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激發出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營造更加活躍、濃厚的音樂學習氛圍,提升音樂教學效果及管理成效。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具備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針對當前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模式陳舊、落后的問題,教師要積極做好創新工作,轉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多采用情境式教學法。例如,在展開音樂教學前,可以引入一首和課堂相關的歌曲,并引導學生進行賞析,然后再步入正題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提升音樂教學及管理成效。
綜上所述,在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音樂教學作為高校的一門重要課程,要高度重視起音樂教育管理工作。針對當前部分高校音樂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教師要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創新音樂教育管理路徑,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及效果,促進高校音樂教育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