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紫碩 王雨欣 周 媛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在古代,音樂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產生、存在的,最早的音樂叫作詩歌,我國最早的詩歌集是《詩經》。它是周代社會生活的寫照,講述了周王朝由繁榮走向衰落的生活故事,用詩歌的形式譜寫了關于愛情、勞動、戰爭等方面的樂章。其有助于人們健全人格的養成,對其進行誦讀可以達到人格不斷完善的效果。
古希臘時期,音樂就成為普通學科。柏拉圖提出,通過音樂教育,為“理想國”培養全面發展的“理想人”。自20 世紀60年代以來,英國在小學、中學、大學深入推行音樂課程,德國、法國更是將音樂教育納入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梢?,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開展形式之一,在學生人格塑造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學生學習音樂可以提高自身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提升氣質。廖乃雄在《音樂教學法》中指出:“音樂教育和教學的一切,歸根到底應當以審美體驗為最高任務和主要內容。音樂是以精神陶冶為最高目的的藝術,以審美體驗為主要內容。”
多數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心靈疏通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多以音樂為載體,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實踐證明,音樂可以舒緩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壓力,使其放松身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音樂可以傳遞真、善、美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教化學生。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例,其悠揚和激昂相結合的旋律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學生感受到“我和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離的心情,從而增強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和依戀。
有調查結果顯示,59%的學生表示對音樂教育有一定的了解,而非常了解和全無了解的學生占少數;在談及是否學習過音樂課程時,12%的人表示從未學習過有關課程。雖然高校對音樂課程的開設已經有了一定的意識,但是仍然存在漏洞,除音樂專業學院開展相關音樂教育活動外,其他專業及院系并未開設相關課程及活動,甚至出現了音樂相關課程被其他專業課和公共課擠占的情況。
關于高職院校開展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59.18%的學生表示自己受到的音樂教育枯燥單調,31.63%的人表示有關音樂教育的觀念比較陳舊,教學與實踐脫節??傊?,很多高職院校雖然開展了與音樂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但其課程設置方面仍有欠缺。
非音樂專業學生同音樂專業學生享有的資源是不同的,相關教育設施也有所差異,因此,配備的師資力量也有所不同,致使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樂課程專業性不足。校方對專業音樂教師的安排不能只面向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還應為非音樂專業學生安排合適的專業教師進行授課。
各大高職院校應在思想上提高對非音樂專業學生音樂教育的重視。在開展各種音樂教育活動時,學校各級領導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從而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整體教學質量。
很多高職院校雖然已有開展音樂教育的意識,但在實踐過程中藝術類選修課經常會對其他專業必修課程做出讓步。鑒于此,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有全面意識,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
音樂教師不僅要不斷提高專業教育能力和專業知識儲備,還要重視提升音樂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音樂教育活動,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