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婷 湖南省株洲市幼兒師范學校
中國的傳統藝術是反映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生活樣態與精神追求的典范形式,彰顯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包含著深刻的中華智慧。傳統藝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素養,而傳統音樂在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文化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職學校不僅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場所,還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因此,中職學校不僅可以推動傳統音樂的傳播,還可以表現自身獨特的發展特色。
(1)從學生層面分析:學生對傳統音樂的學習興趣不足,對傳統音樂淡忘和漠視,而且學習傳統音樂的時間和效果得不到保障。(2)從學校層面分析:中職傳統音樂文化的教育方式吸引力不強,傳統音樂教育體系不完善。(3)從教師層面分析:中職音樂教師大多接受的是西方音樂教育體系,對傳統的音樂如戲曲、民樂等缺乏了解。
中等職業學校順應地方傳統藝術中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需求,開展系統、嚴謹的傳統音樂學科教學,這既是傳統音樂在當代傳承的踐行,也是滋養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有益之舉。把探索中國傳統音樂融入中等職業學校音樂學科教學工作,通過“三軸聯動式”創新傳統音樂文化育人活動路徑,即從傳統音樂涵養提升路徑、學生特色音樂發展促進路徑、身心健康滋養路徑出發,三軸聯動,豐富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理論意義:為了解決現實中存在的迫切問題——片面的音樂藝術觀和教育觀,突顯傳統音樂教育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傳統音樂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新課題,該領域的研究具有創新性,對于當前的中職學校人培方案、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實踐意義:傳統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關系到國家的文化安全和民族文化的血脈傳承,它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加強傳統音樂傳承保護,既是國家和民族保持文化多元性的必然要求,更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邀請省市內優秀的傳統音樂專家與中職學校音樂教師共同研討,考慮學生實際、教師實際等現實情況,制定中職學校傳統音樂教學體系,通過對中職學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進行傳統音樂實踐研究,并不斷完善、修訂,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中職學校傳統音樂教學體系。
修訂完善傳統音樂教學常規的考核考評制度,打破傳統的音樂課堂以教師評價為主的教學評價體系的局限,從課前、課中、課后三維觀測點,從師評、互評、自評三維評價角度,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評價模式。
以湖南的湘劇、花鼓戲等作為傳統音樂的切入點開展中職音樂教學,不但能讓學生了解這門極具湖南地方特色的戲劇文化,還能欣賞品鑒部分劇目,并能演唱其中的經典段落。在進行人才培養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發展的關鍵點,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傳統音樂比賽,以競爭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以賽促學。
傳統音樂在中職音樂教學中要得到良好的傳承與創新,師資和專業人才是達成目標的關鍵。中職學校在進行優秀師資培訓時,應當定期對教師進行傳統音樂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還可以邀請民間老藝人為師生開展專題講座,促進與傳統音樂的對話與交流。
根據中職學校的學生群體特點,發揮音樂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收集、開發、整理具有主流代表性的傳統音樂素材,推陳出新,設計編寫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和學校發展的校本教材,為在中職學校推行傳統音樂教育提供藍本,從而為打造傳統音樂特色校本課程奠定基礎。
當代互聯網技術發達,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可以通過開發新的傳播方式使傳統音樂得以傳播。教師可以在原有傳統音樂表現形式上改良創新,賦予它古為今用的寓意。在不失傳統音樂“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借助先進的傳媒工具向學生展示傳統音樂的魅力,同時在讓欣賞、品鑒的基礎上加強音樂的演唱、演奏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味、感受傳統音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