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疫情期間教師于“云端”守護學生成長的方法,提出通過網絡開展“抗擊疫情,我們同在”“播種希望,展望未來”“致敬英雄,傳承精神”“親子互動,拉近距離”“睡前故事,培養情操”系列主題活動,陪伴學生度過一段特殊的抗疫時光,讓學生在疫情中學會保護自己,提高防控意識,健康生活。
【關鍵詞】網絡 主題活動 抗擊疫情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025-02
2020年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陰霾籠罩中華大地,教師和學生的寒假變得漫長而煎熬。為了讓學生在疫情中學會保護自己,提高防控意識,共同抗擊疫情,健康度過抗疫生活,筆者通過網絡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活動,陪伴學生度過一段特殊的抗疫時光。
一、抗擊疫情,我們同在
疫情剛爆發時,大人都有些不安,更何況孩子?我班有一名學生在寒假回了武漢老家,封城后,她給我打來電話:“王老師,我們不能出門、不能回深圳啦!”我安慰她:“別怕,老師、同學們和你在一起,全國很多解放軍叔叔阿姨和醫護人員正火速趕來,幫助我們一起抗擊疫情,趕跑病毒。深圳也往武漢派去了醫療隊呢!”隨后筆者在班里啟動“抗擊疫情,我們同在”主題活動,號召學生組建網上互助小組,每日相互問候、交流、學習,很多學生給在武漢的這名同學發去了加油打氣的小視頻。
隨著疫情的擴散,筆者開設了“空中課堂”,向學生普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病毒,并邀請家長一起參與,積極配合疫情防控,開展“爭當抗疫小先鋒,紅領巾在行動”主題活動。筆者發動學生用制作手抄報、寫小作文或拍攝小視頻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宣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身到這場萬眾一心的抗擊疫情戰斗中。
學生精心創作,完成了一張張精美的手抄報、一篇篇動人的小作文、一個個精彩的小視頻,有的介紹冠狀病毒,有的告訴人們如何防控疫情,有的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學生的作品精彩紛呈,筆者一一為他們“點贊”。
梁啟超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及時的引導,讓學生消除了恐懼與驚慌。他們相信科學、嚴密防控,成為疫情阻擊戰的一員。學生雖然不能出門,但他們停課不停學,聽網課、寫作業、做家務、進行防疫宣傳……一樣任務也沒落下,紛紛爭做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少先隊員。
二、播種希望,展望春天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播種希望,展望春天”主題活動,指導學生在家播種,觀察種子發芽和生長的過程,寫觀察日記,感受生命的張力,展望美好的春天。
在活動中,學生成了“種植小能手”,種子的每一個變化都牽動著他們的心。他們從播種的第一天就開始觀察,每天盼著種子發芽。當種子破土而出,他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蓬勃生命帶來的震撼。種子的生長過程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寫日記,分享成果,生活過得充實而快樂。小小的種子點亮了學生的世界,給學生和家人帶來了春天的希望。
一名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將日記寫得詳細而生動,并抒發了自己真實的感觸。他在觀察日記中寫道:“你們看,只要給一顆小小的種子適當的環境,它就能生機勃勃地生長,最終開花結果。我們現在不就如同一顆顆飽含希望的種子嗎?只有盡情地汲取知識的養分,才能茁壯成長。疫情期間,我們雖然只能在家學習,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只要我們在冬天積聚力量,定能迎來春天的勃勃生機!”從學生的日記中,筆者看到了生命帶給他的力量。
三、致敬英雄,傳承精神
歷經兩個多月的堅守和奮戰,終于春暖花開、英雄凱旋,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為了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筆者主持開展了一堂以“致敬英雄,在‘戰疫中成長”為主題的線上班會課。
致敬英雄是一種精神的傳承。筆者與學生共享抗疫英雄的視頻,讓學生從英雄們的身上學到了堅守與奉獻的精神,也對英雄的平凡與偉大有了更多的了解,懂得“白衣天使”、執勤的警察叔叔、社區的義工們都是身邊的平凡英雄,這些身邊的英雄默默奉獻、忠于職守,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學生懂得了每個人都應該為國家盡一己之力,紛紛表示要向這些平凡的英雄學習,堅守學習陣地,做最好的自己。筆者還引導學生制作“致敬英雄卡”,用一筆一畫勾勒英雄的最美身姿,用一字一句表達對英雄的崇高敬意。
與此同時,筆者讓學生分享各自多姿多彩的抗疫生活。從這些豐富多彩的照片和視頻中,筆者看到學生在這場特殊的戰役中迅速成長,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在家認真地看書,準時進行網絡學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四、親子互動,拉近距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節奏,使原本輕松、愉快的寒假變得格外沉重,但這也正是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的特別課堂。
美食讓人著迷,對美食的追求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當人們心情不佳時,大概率是用一頓大餐撫慰內心的傷痕。當味蕾得到滿足,似乎整個人都覺得心滿意足。在特殊的日子里,學做美食是一項很好的親子活動,也能給學生的生活增添情趣。筆者引導學生從簡單的一菜一湯開始,學做“家庭小廚師”。學生興趣盎然,挽起袖子學做羹湯。在家長的指導下,孩子嘗試烹飪并分享成果,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家庭,各成員協調合作,步調一致,做的美食色、香、味俱全,學生看到自己做的香氣四溢的菜肴喜笑顏開;而有的家庭在做美食的過程中狀況百出,家長和學生雖然手忙腳亂,但其樂融融。學生在實踐中感到了父母做飯菜的不易,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拉近了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在學做美食的過程中,學生也學到了一技之長,培養了生活能力。筆者隨后于“云端”組織學生開展“美食派對”,更讓學生有了成就感,使學生覺得生活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家庭體育運動也是一項不錯的親子活動。學生精力旺盛,開展體育運動既符合學生好動的天性,又有益于學生的成長發育和身心健康。疫情得到控制后,筆者引導家長在家開展一些孩子喜愛的體育活動,增進與孩子的溝通。當學生穿上跑鞋,推開家門,奔向戶外,運動的音符在身體內復活跳動,那是一種勇于挑戰、享受人生的愜意,更是一種知行合一的快感。晨光熹微中,一大一小跑步的身影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落日余暉里,“親子運動會”上迸發出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夜間的捉迷藏、逮蟈蟈游戲讓學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各種球類運動既讓學生鍛煉了身體,又讓學生提高了運動技能;一場說走就走的野外徒步更是給學生的家庭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在各種體育活動中,學生、家長增進了彼此的了解。
五、睡前故事,培養情操
筆者針對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為了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享受閱讀的快樂,筆者指導家長開展了“睡前故事”活動。活動中,家長在睡前半小時為孩子講述充滿童真童趣、符合孩子思維和接受能力的故事,開啟智慧之門,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父母講得專心,孩子聽得開心,親情在故事間流淌。
聽故事、講故事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啟迪學生增長智慧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途徑。學生不只是在聽,還進行互動,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在講完故事后,引導孩子復述聽到的故事或者提出自己的問題、看法,為孩子創造表現的機會,培養孩子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的能力。“睡前故事”活動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和成長。這一活動也為學生搭建了健康成長的橋梁,讓學生在聽故事、讀故事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做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迷上了“睡前故事”,閱讀興趣大大提高,很多學生還在班級QQ群、微信群分享自己聽到、看到的故事,學生的抗疫生活彌漫著濃濃的書香。
在抗擊疫情的背景下,筆者組織學生開展的這一系列主題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又有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學堂不僅在課堂內,還在課堂外。在抗擊疫情的這段特殊日子里,筆者于“云端”守護每一個孩子,傳遞點滴關懷、絲絲溫情,為學生的生命成長保駕護航。筆者也深深感到作為師者的幸福和快樂,堅定了做一個“心中有愛、眼中有光”的“靈魂工程師”的職業理想。
作者簡介:王紅玉(1975— ),女,一級教師,深圳市鄧小冬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研究方向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