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中華文化之瑰寶。《周禮》有言:“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子曰興于詩,意為人之道德修養始于學“詩”。可見道德修養非“教”而成,唯“熏”而長。前鋒小學的“詩意德育”是孔子詩教思想的傳承與弘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教育的完美結合。以“詩意德育”構建唯美、本真、超然的詩意校園。
一、詩意滿園關不住,班級文化出“墻”來
前鋒小學的“詩意校園”是耐人尋味的詩磁場。“詩意”是前鋒德育磁場的內核,是前鋒校園文化的主題。學校著力打造詩意的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校園處處是詩情,時時是畫意。漫步校園內,到處是 “詩情畫意”的美好境界,俯仰之間,文化熏陶盡在,行思之時,心靈啟迪俱有。從校園外顯文化的營造到校園內涵文化的建設,前鋒小學追尋充滿“詩情畫意,文化品位,育人氛圍和審美價值”境界,打造具有“詩意”的校園文化。前鋒校園文化做到落細、落小、落實,讓詩意在學校里流淌,做到環境育人。在這樣的詩意文化熏陶下,前鋒小學四(1)班“芝蘭玉樹班”獲得了“首屆廣州市示范班級”稱號,五(2)班的“詩意蜻蜓班”獲得了“第二屆廣州市示范班級”稱號。
二、映日荷花別樣紅,“特色之花”香滿園
學校把多元的活動,作為煥發學生個性活力的助推劑,發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促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讓學生詩意文化熏陶中優雅,學校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詩意活動為載體,堅持開展各種特色活動:兒童詩創作、書法、手抄報、筒形玩偶制作等。其中筒偶文化成為學校文化德育特色的一大亮點。學校為了傳承優秀文化,促進非遺物質傳統文化發展,在美術教學中融入了非遺物質傳統文化——粵劇和疍家文化,用學生喜歡的、可愛有趣的筒形玩偶作為表現形式。通過制作筒形玩偶使學生知道民間玩具在題材的選擇上,強調思想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注入了對下一代人的深情與愛心。在造型的塑造上,不僅強調夸張變形,還強調生動活潑、清新健康,傳神地表達了熱愛生活的情趣;在色彩的運用上,更重視色彩自身的對比。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想象、欣賞等方面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藝術的了解和熱愛,真切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萬紫千紅總是春,德育之花遍地開
“詩意”的教育是美好的、智慧的。它引導人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文化德育就是基于優秀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下,運用文化方式,用優秀文化熏陶人,用時代內涵引領人,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利用詩意德育文化活動,以詩為依托,張揚德育的詩意魅力,把詩意文化特色與德育相結合,形成詩意文化德育。讓學生在詩意文化德育的引領下,涵養他們的主體情意,發展其主體能力。在詩意文化教育下做一個有“責”的人,養成責任擔當、自立自強的良好品質。
(一)在詩意德育文化活動中讓學生長出彩色的眼睛
偉大藝術家羅丹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為了讓學生們看到社會更多的正能量,學校以“讓孩子長出彩色的眼睛,塑造少年君子”為口號開展詩意德育,旨在讓學生做一個傳承我國傳統美德,做一個堂堂正正、對社會有擔當的中國人。在這次抗疫中,師生一起觀看《尊重生命、守護生命、熱愛生命——石碁鎮前鋒小學“生命教育”微班會》。通過這次微班會課,做好生命教育,引導學生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學生們學會進行自我保護,珍愛生命,更讓他們長出彩色的眼睛,看到抗疫志愿者的無私奉獻,看到企業家的大愛無疆,看到群眾樂于助人……讓他們感受眾志成城抗疫情的社會溫暖的一面。學校還把詩意德育的課堂移到社會大學堂,前鋒的學生用行動把愛接力,用真誠把愛延伸——實行每年一次的到前鋒村義贈春聯,加入番禺義工聯進行花市義賣活動。讓學生們增強社會責任,回報社會,學會責任擔當。
(二)在特色德育主題活動中讓學生陽光成長
1.感恩活動
為發揚尊師重教傳統,使學生學會向師長感恩,學校每學年少先隊大隊部都開展了慶祝教師節活動。在活動上大隊部的隊干部向全體教師送上了深深的祝福和禮物,還有學生代表進行了詩朗誦表演,表達了全校學生對老師們的感謝之情,此項活動在學校中營造了尊師的良好氛圍。
2.愛國主義活動
為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為了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前鋒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與祖國同行”喜迎祖國華誕系列活動。各班也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旨,開展主題班會、誦愛國詩、唱紅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祖國的生日,他們用行動證明對祖國媽媽的愛。豐富多彩、生動難忘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培育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祖國的繁榮與富強。
3.帳篷節活動
為了培養家委會的組織策劃力,也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活動全程由家委、家長、學生合力組織、策劃和籌備,學校和老師退居幕后給予引導和建議。本次“親子帳篷節”共有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親子同樂”,第二個環節是“帳篷之夜”。在“親子同樂”的活動前,家長和孩子忙得不亦樂乎,如過年般忙碌和興奮;在“親子同樂”的活動中,大家吃著自己精心烹飪的美食,欣賞著自己用心準備的文藝節目,玩著一個個樂翻天的親子游戲,一曲《感恩的心》唱畢,再給爸爸媽媽一個感恩的擁抱,更是把氣氛推向高潮,“帳篷節”既是為了給即將畢業的同學帶來一個“難忘的童年回憶”,更是希望通過活動培養大家的綜合素質和感恩之心,升華親子之情與同窗之誼。
4.垃圾分類知識宣講環保體驗活動
為了促進學生對垃圾分類知識的進一步了解,增強學生規范投放垃圾的意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環境保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環保體驗活動。活動過程中,老師進行了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讓學生知道了廣州的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垃圾分類知識,使學生懂得了垃圾分類的好處,也增強了全體師生的環保意識。
四、“七彩少年評價”如此多嬌,引前鋒學子競爭先
為貫徹《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前鋒小學創設了“七彩少年”評價機制,通過創新的實施手段和多元的評價方式,深入挖掘素質教育的內涵,實行五育并舉,培育全面發展的“七彩少年”。
在開展“七彩少年”評價活動中,我們做到全面與個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總體與抽樣評價相結合,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文化德育活動,積極參與爭章爭星活動,爭做“七彩少年”。通過“七彩少年”爭章活動,學校給學生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印記:在學生的“七彩少年”爭章小冊子里,記載著他們成功;在班級的墻壁有著他們的笑臉及獲得的七色花瓣;在學校的樓梯間,有著禮儀之星、學習之星、志愿之星、特長之星、環保之星、體育之星、勞動之星的照片。
“詩意德育”宛如綿綿春雨細細密密地交織在這片育人的沃土上。在詩意的土壤里,用優雅的詩意德育氛圍熏陶童心,用扎實的詩意德育引導潤澤童心,用豐富的詩意德育實踐耕耘童心,用多彩的詩意德育舞臺感化童心。作為教育工作者,只要懷揣一份執著、真誠的心,報以我們的就會是孩子詩一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