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雄 邵健麗

大龍中學(原石碁三中)創辦于1996年,是一所規模較大的省一級完全中學。二十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學校不斷發展壯大,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成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心理健康特色學校、廣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大龍中學校訓是“崇禮向善,守正出新”,培養目標是“知書達禮,身心諧美”。學校是番禺區“文化德育”首批實驗學校,圍繞“立本”教育理念所開設的立德、立能、立藝校本特色課程,體現個體教育與差異教育,注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生活,成為“身心諧美”的現代公民。經過多年的探究實踐,形成了“立本于心,身心諧美,分類指導,課程潤人”的文化德育之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健全體系,立本于心
一、架構完整,規劃落實
大龍中學有完整的文化德育領導機構,文化德育規范化、制度化。領導組統籌審核全校文化德育計劃、目標、制度的制訂,由執行組負責相關活動課程的規劃與具體實施,納入學校文化德育特色課程體系。
2014年,大龍中學完成了心理輔導室升級改造,設置了接待室、個別輔導室、團體輔導室、放松閱覽室等專用場室;場室設施設備先進齊全,配有心理測評和生涯規劃測評軟件、沙盤等,保障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
二、師資力量強大
大龍中學現有專職心理教師3人,其中卓德婷老師是石碁片區碁樂園心理工作室主持人,林麗芬和彭少丹老師是工作室成員,負責協助石碁片區各中小學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危機干預、心理健康檔案建立等工作,尤其是疫情后石碁片區有些學校沒有專職心理老師,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碁樂園工作室成員分工負責,積極為片區各中小學提供工作方向,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
大龍中學教師團隊中擁有心理健康教育A證8人、B證71人、C證179人。所有心理A證教師均聘任為兼職心理教師。
大龍中學是番禺區“幸福學校”試點學校,學校成立了以德育骨干為核心的“幸福教育團隊”,構建了大龍中學以積極心理學為依托的幸福課程,不斷提升教師的工作幸福感,學生的學習幸福感。另外,大龍中學每學年都會邀請專家對德育骨干、班主任進行不少于2次的專業培訓。
三、以科研促管理,提升文化德育效果
1.課題“以‘禮文化為主題的學校德育工作策略研究”獲廣東省中小學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立項。
2.課題“城鄉結合部中學生的學習動力特征及有效心理教育方式的研究”獲廣州市“十二五”規劃課題立項。
3.課題“基于“研學后教”理念的學困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校本教育模式研究”獲廣州市特殊教育立項。
4.課題“戲劇教育促進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養成的策略研究”獲番禺區“十三五”課題立項。
5.課題“新高考背景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研究”獲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十三五”科研立項。
分類指導,課程潤心
一、以個體咨詢的心理狀況分類,變換硬件裝飾設施
大龍中學心理輔導室窗簾和沙發顏色的配置,從細節上著手,配備了多種顏色,方便對不同來訪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變換,讓不同來訪者感受不同的色調,從而對來訪者起微妙促進作用,真正做到分類咨詢與輔導。
二、根據不同學段學生需求,開設潤心特色課程
(一)《達禮立本》校本課程
大龍中學研發《達禮立本》校本課程,把“學校、家庭、社會公共禮儀”等編入校本教材,使禮文化深深扎根于學生成長過程中。
大龍中學利用升國旗儀式,讓學生向祖國行禮;利用德育基地,讓學生向先烈行禮;利用敬老活動,讓學生向長者行禮;利用感恩節,讓學生向父母行禮;利用畢業典禮,讓學生向母校行禮;利用入團儀式,讓學生向組織行禮;利用成人禮儀式,讓學生向自己行禮。
(二)常規心理課程與活動相輔相成
初、高一的常規課程主要以體驗式活動開展,以冥想、思考、交流為主,通過老師點撥,讓學生自主領悟;初、高二及畢業班則主要以團體心理輔導形式開展。
2020年疫情期間,大龍中學第一時間在學校公眾號發布了《廣州市番禺區大龍中學抗擊疫情自我心理調適指引》等文章引導全校師生和家長學會自我調適和管理。
心理老師充分利用“釘釘”等工具為學校學生講授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組織并引導學生參加線上生涯規劃手抄報比賽等,關注畢業班的備考情緒,制定了非畢業班和畢業班的學生心理防護方案,實時監測學生心理動態發展,為之后返校復學奠定良好基礎。
1.《感恩·成長》課程
初一級:學生人生最后一個“六一”兒童當天,舉行拉練暨退隊儀式活動。
初二級:學生人生第一個“五四”青年節當天,舉行“定向”拓展實踐活動。
初三級:學生人生第一次“選擇”中考后,舉行“感恩自己、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畢業典禮。
在初中學生三年成長歷程中貫穿感恩教育活動:如,感恩父母 的“致青春一封信”、感恩師長的“我與班主任的故事微視頻”、感恩母校的“三中優秀學子返校共話勵志青春夢”、感恩社會的“科技創新活動成果進社區”和“關愛空巢老人送溫暖”等。
2.《生涯規劃》課程
大龍中學于2015年成立“高中學生發展指導中心”,通過選修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在高一高二開設自編校本課本《遇見更好的自己》;同時還專門開設了相關職位體驗活動,如,家長職業分享會、求職簡歷撰寫講座、模擬人才MALL等。
人才MALL活動
3.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課
大龍中學每學年根據不同學段學生實際情況,由班主任承擔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公開課,如,初一、高一基礎學段的《構建良好的班級團隊》《一箭易折,十箭難斷》,初二、高二叛逆學段《團隊協作我能行》《護蛋行動》《孝在我心中》,初三、高三沖刺學段的《我的夢想》《學會感恩》等。
以生為本,以情養心
一、根據不同學段學生需求,整合各方資源創新團輔形式
大龍中學從2011年開始,就非常重視利用團康來調節學生心理狀態。多年來,舉辦了多場大型團康,如,2014年“攜手心連心,與愛共成長”,2017年“讓愛傳遞,共創世界美好”等。
大龍中學多次邀請廣二師心理系學生、番禺區心理教研員陽作香老師、外校專職心理老師、大龍街社工站社工等,到學校協助開展各年級心理團康。如初、高一新生團建活動,初二“青春一封信”團康,高二“動力提升”團康,初、高三考前心理調試活動等。
二、開展“潤心四節”活動,用實踐暖心
女生節——每年3月,展示當代女性之美
心理節——每年5月,觸動學生之心
體育節——每年10月,聚合集體之力
藝術節——每年12月,綻放學生才藝之花
三、以心理特征分類,開展個體專業心理輔導
(一)單親家庭
主要采用心理疏導、支持的方式,借助班主任和社工的力量,從家庭著手,幫助學生建立對環境和人際關系的安全感。
(二)性格偏激沖動
主要采用改變認知和情緒輔導方式,讓他們學會合理宣泄負面情緒,建立合理認知。
(三)人際關系緊張
主要采用認知和行為療法輔導方式,比如角色扮演、空椅子等技術,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四)隨班就讀
主要采用融合教育方式,適當進行相關的特教訓練和學業指導,幫助他們適應班級生活,融入班級。
四、多種教育方式,多元校本選修課程,促進各類學生健康成長
(一)“導師制”體系,助力學生心理健康
“導師制”是大龍中學的文化德育特色,每個老師都是自己任教班學困生導師。每個導師負責三到五人,以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平時以教育敘事形式反映情況,學期末進行總結反思,已形成完整的導師制體系。
(二)社團活動豐富,讓學生的成長“扎根人性之本,綻放生命之花”
若學生愛運動,他們會選擇“籃球社”“排球社”等;若學生喜歡高談闊論,他們會選擇“‘新聲演講社”“新聞評談社”;若學生喜歡發明創造,他們會選擇“編程與機器人社團”“模型社團”等;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會參加“心靈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