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琳
摘 要: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從創立到發展,在國外已經開展了數十年。然而,學科服務對于我國高校圖書館來說,卻總有那么一種神秘感和距離感,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都未能找到有效推廣并發揚光大的突破點。直到近幾年,在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形勢下,圖書館人才開始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突破瓶頸,銳意開拓,將學科服務普及化、常規化,使之成為大學圖書館迎接挑戰的切入點和創新點。
關鍵詞: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發展策略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177
1 學科服務的背景
西方國家的學科服務開始的比較早,文藝復興時期就出現了學科館員的雛形,70年代就有專家學者建議大學圖書館實行學科館員制。1981年,卡內基梅隆大學圖書館的“跟蹤服務”是比較早期的學科服務。
我們國家的學科服務實行得比較晚,無論是服務規模還是服務深度上都不如西方國家。1998年清華大學最早實行學科館員制度,目前為止,全國大部分的高校都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學科服務。
2 學科化服務發展存在的影響因素
2.1 學科化信息服務的內容缺乏
學科局限性強,深度的信息內容學科館員提供不了,只能提供一些淺顯的信息內容,一些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在艱難地徘徊,很多服務工作難以向縱深延伸,學科館員無法融入到教學或科研過程中,學科館員很難得到用戶的接受和認可。所以,學科館員的服務大多數都停留在表面層次的基礎性服務,沒有實質性的深層次服務。
2.2 規范性不足
學科服務體系是多因素共同驅動的綜合性項目,融合了團隊力量和用戶參與度,重心在于服務體系內涵建設層面,包含了學科以及圖書館相關內容,因此實施過程中要保證組織管理更加規范與系統。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體系建設依然處在發展以及探索階段,學科服務的開展只是局限在圖書館內部和學校,具體學科無法做到完全銜接,更加沒有與之匹配的聯動機制,缺少有效而又規范化的管理。館員工作過程中無法發現相應的規章制度,造成問題出現以后無章可循,只能夠依據主觀意愿調節,服務工作過于隨意,效果不顯著。
2.3 管理體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學科化信息服務是一項多方參與協作的服務,服務的實施需要系統的管理體制,然而在圖書館管理體制中,缺乏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比如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學科館員的培訓、考核標準和程序以及考核指標、激勵等制度都不太完善,這樣很不利于學科化信息服務的開展,導致學科館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服務意識差,影響了學科服務效果。
3 圖書館輔助學科服務的發展策略
3.1 學科或學院聯絡
學科聯絡是學科館員的基本職責,其根本任務是建立起一套發現學科用戶需求、了解學科用戶的困難、研究學科用戶信息行為、推送學科知識信息服務的快速流暢的服務通道和反應機制。
學院聯絡主要有以下內容:一是采取多種方法,架起圖書館與學科或院系的聯系橋梁,與院系建立正常的學科聯絡。經常拜訪學科專家、教授,與學科團隊成員、學科負責人、院系領導等保持長期聯系;二是深入到相應學科團隊調研、了解學科用戶的信息需求,學科資源需求和院系教學與科研工作發展對文獻信息的需求,密切關注學科或院系最新的教學、科研工作的動向,并爭取機會嵌入其學科教學、科研過程中;三是開辟與青年教師、學生的聯系、溝通、信息反饋的渠道,及時宣傳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開展多種多樣的個性化服務。
3.2 完善服務制度
首先,確定學科館員的職責。學科館員是學科服務的主體,為了用戶群體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圖書館要詳細規定館員的職責,可以從學科資源建設、學科聯絡以及學科信息服務等多個方面闡述學科館員職責。用戶群對于學科館員職責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可是基本上都無法充分了解學科館員的重要性與職責所在,無法充分發揮學科館員的基本作用,導致了資源最終被閑置與浪費。圖書館需要利用多種渠道宣傳、推廣學科館員的服務范圍。其次,完善激勵與評價機制。學科服務性質很難通過館員工作量進行衡量,所以,圖書館需要對學科館員制定出相對應的評價與考核體系,將其作為學科館員評優與收入分配的依據。這種考評機制需要制定出考評體系,作為學科館員評優、收入分配與晉升的依據。這種考評價機制要從用戶群體與圖書館兩個方面評價學科館員的服務質量與水平。
3.3 建設學科信息資源庫
學科信息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基本保障,但是目前圖書館在學科信息資源建設上還存在著資源不足、資源無特色等許多問題。隨著學科化服務的不斷深入開展,我們要改變舊觀念,樹立新觀念,做好學科資源建設的基本功,對現有的信息資源進行了解、掌握并將其資源整合,了解學校各學科的構成情況和學術團隊情況,有利于在開展學科服務工作時做到有的放矢,與學科專家合作,建立學科專家信息庫,將學科網絡導航、學科專題討論組、學科發展最新成果,學科專題網等學科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學科網絡導航庫。
3.4 共建共享,凝聚優勢
專業學科對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影響較大,在學校投入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不能一味重復建設學科資源,這樣會導致人力和物力的極大浪費,不如加大個性化服務的投入,將精力放在特色學科服務建設上,不斷擴大專業學科資源,建立功能全面、界面獨特的專業導航數據庫,使用戶獲得的信息資源更加豐富、完整。提前做好準備,為迎接大數據進入圖書館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
3.5 深化服務內容
首先,在立項階段。學科館員需要充分融入到一線科學研究工作當中,為科研工作提供多元化的學科服務。其次,在科研工作實施階段,科研工作者的信息需求以及承擔職務不同,要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科研服務。學科館員要對知識產權的動態進行定實時監測,按照知識產權實際發生情況,及時調整項目的技術路線以及研究方向。同時,對研究成果以及專利要進行保護,對學術論文的發表要給予協同服務。
4 結論
學科化服務是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和服務機制,它還處于發展進程中,其服務效果受諸多因素的制約。隨著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學科化服務的發展規劃、學科資源建設和學科服務網絡平臺建設以及建立學科管理保障機制、學科館員的素質能力等都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深化,作為學科服務的參與者、組織者、領導者,需要敢于探索、勇于實踐,將圖書館學科化服務深入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鄭燕平.高校圖書館構建多層次學科館員服務體系的探討[J].情報科學,2019,11.
[2]范愛紅,邵敏.學科服務互動合作的理念探析與實踐進展[J].圖書館雜志,2019,4.
[3]潘宇光.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學科服務讀者畫像[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9,37(06):30-33.
[4]賈美娟.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新趨向探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5):96-100.
[5]趙雪巖.高校圖書館精準學科服務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2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