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段春燕
摘要: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醫生成為抗疫的主力軍之一,而臨床實習是醫學生過渡到醫生的重要階段。本文就如何面對疫情下臨床實習教學的挑戰,利用“互聯網+教育”的現代技術和手段,融合PBL教學理念,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進行思考與探索。本研究對疫情期間或以后可能面臨的類似情況下,推進互聯網技術與臨床教學深度融合,開展教學改革創新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臨床實習;教學;互聯網+;PBL模式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9-080-01
2019年12月以來,一場突入其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效果顯著,但全世界其它國家新冠疫情依然肆虐,內防疫情反彈、外防輸入依然是未來很長時間抗疫主導思想,在這樣新形勢下,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做到抗疫與教學并重,提高臨床實習教學質量,培養出合格的醫學人才,是醫學教育難題。現結合我們自身的實踐體會,對新冠肺炎疫情下臨床實習教學的挑戰與探索做一研究。
1、新冠肺炎疫情下臨床實習教學的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下,傳統的教學模式面臨更多挑戰:1)抗疫自身的要求與教學的矛盾:防疫抗疫中,需要統一組織、統一管理,同時,為了減少人與人可能的疾病傳播,佩戴口罩,減少群體聚集,減少人與人面對面交流是抗疫的內在要求;而學習本身,特別是醫學臨床學習,需要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這更需要師生的互動,醫患的交流與接觸,這種內在的矛盾給臨床實習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2)臨床中,帶教老師面臨眾多的患者,實踐精力有限,教學付出不足,“重實用,輕教學”是長期面臨的問題,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除外日常的醫療工作之外,還需要就防疫抗疫的具體措施、方案、流程精心落實,這更擠壓了臨床實習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怎樣在疫情下,利用有限的時間,注重臨床實習教學的質量,也是新時代突出的問題。3)新冠肺炎疫情下,實習學生的臨床動手機會更少,專業知識應用的場景更少,同時要處理考研、實習、就業、防疫等復雜的關系,學生常常表現實習動力不足,主動性差,重考研、輕實習的狀態中。怎樣面對這些困難,培養成合格的人才,也是防疫抗疫下面臨的新的挑戰。
2、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聯網+教育”在臨床實習中的探索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聯網+教育”對臨床實習教學帶來了便利。互聯網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共享性、重復性、自主性。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利用互聯網的時間和空間的優勢,利用互聯網的虛擬和現實的優勢,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IPAD等終端,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了解并學習相關知識,利用互聯網資源的“零邊際成本”,在不占用教師有限的教學時間下,可以反復瀏覽和閱讀相關知識及視頻,學會利用網絡知識完成臨床實踐任務[1,2]。同時,利用開放式網絡課程、人衛慕課、釘釘、QQ群、微信群、騰訊會議等在線教學平臺,將臨床知識形象生動展示與學習。再利用微信群,學員之間、師生之間可以及時的交流討論,將知識深化。這樣,不僅能降低教學成本,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教學研究發現,通過“互聯網+教育”生態下的教學,學生的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明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主動性更強。
3、PBL模式與“互聯網+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學效果
PBL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員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臨床實習常常是8~10人為一批在各專業輪轉,這有利于PBL模式教學。新冠肺炎疫情下,將PBL模式與“互聯網+教育”的融合,利用“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將經典PBL教學模式的步驟與互聯網融合,從入科到出科,根據臨床病例,從問題提出、查找資料、組間討論、分析問題、制定方案,到問題解決,反饋評價,形成一個不斷學習提升的循環,結合線上線下的交流學習,師生互動,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合作,分析解決臨床問題,逐步提升臨床技能。同時,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可以利用互聯網工具,將實習效果評價方法(如Mini-CEx、DOPS)應用到評價體系中,從臨床實習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判斷、醫患交流、人文關懷、組織能力多個方面及臨床常見動手操作評估,查找問題,及時反饋,再根據這些問題,查漏補缺,形成PBL學習的良性循環。
綜上,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臨床實習教學面臨眾多問題和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和教學的需要,應用“互聯網+教育”現代技術,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優勢,融合PBL先進教學理念,幫助實習生開闊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臨床操作技能,增強臨床教學效果,做到防疫抗疫與實習教學并重,促進互聯網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對臨床教學方式改革創新具有一定的創新示范作用和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婷.醫學教育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7):56-58.
[2]劉維,蔣文功,朱桂平,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臨床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6):48-49.
基金:西南醫科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0xSJG-C01-09,2020xSJG-C01-15)
作者簡介:王松(1977-),男,漢族,副主任醫師,博士,研究方向:脊柱外科與臨床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 ?四川瀘州 ?6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