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賢 朱海斌 張獻強 黎麗華 周志勇



摘要:目的 探究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全面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全面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度以及護理前后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LS)得分。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護理總依從度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護理前SQLS得分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QLS得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QLS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全面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
關鍵詞:全面護理;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價值;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9-138-02
前言:精神分裂癥是神經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精神疾病,多于人體青壯年時期開始緩慢或者亞急性發病,主要病情特征為人體感知覺、思維、情感等多功能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病情發生遷延反復發作,極易對患者精神造成損害,甚至出現精神衰退或者殘疾狀況,且約有10%~30%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衰替或者殘疾狀況不可逆,對日后正常生活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1]。本文中,筆者選取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病例,探究全面護理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作用,具體探究過程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本次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2]。
排除標準:排除存在心肝等臟器功能嚴重不全或者全身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排除存在暴力傾向嚴重患者。
對照組30例,其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齡29~76歲,平均年齡(52.5±3.5)歲,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5±0.8)年。觀察組30例,其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齡28~77歲,平均年齡(52.7±3.4)歲,病程2~16年,平均病程(8.6±0.7)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一般資料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主要護理措施有:
①護理人員叮囑和指導患者按時服用藥物。
②護理人員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并叮囑患者家屬多多的給予患者關心。
觀察組采取全面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為:
①環境護理[3]:環境因素是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變化主要的因素之一,故而護理人員需從衛生、噪音等多方面入手。護理人員需積極對患者居住病房內進行消毒清潔工作,并定時打開窗戶進行通風換氣,通過空調等控制病房內的溫度、濕度,勤換洗、晾曬患者病床被褥,提高病房內居住舒適度;護理人員需控制患者親友前來探視的時間,盡量將時間控制在下午,并且盡可能將治療和護理檢查等也安排在下午進行,減少夜間對患者的打擾,并減少患者病房周圍夜間走動,控制噪音,給予患者一個舒適、安靜的休息環境。
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可定期對患者開展疾病知識教育講座,或者通過發放健康知識手冊、觀看視頻等方式進行,并著重對患者進行精神分裂癥疾病、治療過程、護理流程等信息講解,促使患者了解到依從護理工作的重要性,積極配合護理工作。
③心理護理:精神分裂癥患者必定會存在情感、感知、思維等多方面功能的障礙,心理壓力較大,通常會出現焦慮、恐慌、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患者還易產生悲觀、厭世情緒,極不利于護理工作以及患者身體的康復。故而護理人員需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始終對患者保持溫和、耐心的態度,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懷和鼓勵,還可用已經康復出院的患者作為例子講解,同時可叮囑患者家屬一同進行對患者的心理護理[4]。
④生活護理: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具體狀況如: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等制定出適合患者的生活計劃表,表中內容包括:健康飲食、合理運動、作息等方面。
1.3評判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度以及護理前后SQLS得分。
護理滿意度由我院于患者出院時發放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為準,信度系數Cronbach's?α=0.82,問卷得分0~100分,納入: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種狀況,非常滿意:患者問卷得分80~100分,滿意:患者問卷得分60~79分,不滿意:患者問卷得分0~59分,總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問卷共計發放60份,實際收回60份,問卷結果有效。
護理依從度由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結束后對患者護理期間表現進行綜合評估得出,納入:非常依從、依從、不依從三種,總依從度=非常依從+依從。
SQLS得分區間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存質量越差。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6.0系統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護理依從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總依從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2。
2.3兩組護理前后SQLS得分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SQLS得分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QLS得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QLS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3。
3.討論
全面護理是指護理人員以促進患者身體康復為目的,結合患者身心需要、科學運用健康指導,從而對患者實施的具有計劃性、連續性、全面性特點的護理干預模式[5]。通過全面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可對患者具體病情狀況進行評估,從而制定出包含環境、身體、心理等多方面的護理措施,從而盡可能穩定患者的情緒,減少環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對病情的影響,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
在本文中,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護理總依從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QLS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全面護理干預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對護理工作的依從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戴望娣學者在研究中也顯示,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采用全面護理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護理后SQLS得分低于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這與本研究的結果大致相同。
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采用全面護理干預效果顯著,不僅有效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值得被大力的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周艷.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3):184-185.
[2]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188.
[3]朱惠娟,郭淑瓊.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17):96-98.
[4]崔姬榮.淺談全面性護理對長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2):175-177.
[5]陳傳樹.全面化護理改善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飲食保健,2017,4(22):274-275.
作者單位: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男一區 ?廣東廣州 ?5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