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征


摘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育,協同開展教學工作。圍繞教學的三環節“課前、課中、課后”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摸索和創新,設計有利于學生開展的探究性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探索、思考、合作的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線上教學;教學模式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大,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那么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出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也隨著技術的革新有了新的教學模式,目前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成為新的趨勢。如何更好地利用線上線下協同開展教學工作,提高教學實效,就需要教師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摸索和創新,基于教學的三環節“課前、課中、課后”設計有利于學生開展的探究性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培養他們探索、思考、合作的能力。
二、線上線下學習利弊對比分析
線上線下教學各有利弊,在通過對教學實踐過程的觀察,圍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分析二者利弊有利用后續協同開展教學工作。
一是基于互聯網技術開展的線上教學,在空間和時間上有明顯的靈活性,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地點和開展學習的時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激發學習內驅力;二是線上教學資源豐富多樣,供教師和學生選擇的范圍十分廣泛,教師可以根據教的情況向學生推送合適的教學資源,學生也能根據學的情況進行相應的篩選和補充。這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化特點,及時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
但線上教學也不是毫無弊端,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較多的局限性,如教學過程分散難以進行監督,課堂完成率難以得到保證;教學資源的篩選和使用需要技巧,知識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容易達不到標準等詳見下表。
這一利弊的對比建立在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之上,我們的學生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自主自覺學習的能力比較弱。其次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長時間的接觸電腦、電視、手機屏幕勢必會對其視力造成不好的影響。
三、摸索和嘗試
(一)發揮網絡優勢,開拓數學思維
網絡的優勢在于靈活性,設計有效的微課開展思維訓練,學生能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通過微課先學
習知識點,再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實操,最后和老師溝通進行再修改。思維導圖,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在日常線下教學過程中課程有明確的規定和目標,很難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詳細地拓展學習思維導圖。而線上教學不設限的時空特點,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拓展性學習。教師通過網絡資源的篩選、整理、再設計,整合成適合小學生理解的課程。《思維導圖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程,可以通過學習畫思維導圖對學期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設計思維導圖。學生反復學習微課,結合自身理解,設計了思維導圖的入門課。
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初步了解到什么是思維導圖,利用課余時間設計自己的思維導圖,在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和教師一對一的交流,進一步明白思維導圖的設計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一對多”的交流,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線上、線下教學聯合
在線下常規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起點、能力各不相同,老師在班級授課過程中只能統一性地把教學目標設定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教的目標和學的目標難以區分,教師在授課中只能以班級中等水平學的目標為基礎,盡可能多地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存在學困生聽不懂,優等生覺得沒意思,課堂效率比較低下。新課標下,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學生學習目標在保證最低下限之后應該是有所區別,各有不同的。
線上教學不能照搬線下教學的模式,設計教學過程時將課程分解為“認知(知識模塊)、鏈接(階梯練習+個性答疑/互動討論)、評價(作業+測試)”三個階段,既保證教學的基本目標任務又符合學生發展個性學習需要。認知階段:通過網絡直播(騰訊課堂)/微課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分析,網絡直播課或微課
只集中對知識點的分析講解,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選擇觀看的次數和速度,學生通過觀看形成新的認識。鏈接階段:數學學習最終要回到實踐中,通過基本練習感知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判斷是否需要對知識點進行重新學習,學生可以在群聊軟件中進行提問,階梯層次的習題則結合學生實際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和作業,照顧到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互動討論既能進行教師的集體答疑,通過分討論組則更能聚焦討論問題,教師只需切換到各個群組中就能進行教學指導,效率大大提高。評價階段:通過隨堂作業或小測試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學習軟件自動批改,教師則用在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分析和建議。
(三)線上教學反饋
線上教學最大的弊端在于無法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完成情況和掌握程度,發展形式多樣的考評方式。通過使用小盒學生等學習app開展即時堂上小測試,馬上收到學習掌握程度的反饋。線上答疑則可以照顧到各層次同學的疑難問題,利用好QQ作業的“需更正”功能,督促學生作業的修正更改,重視做錯的題目和尚未掌握的知識內容。
四、結語
線上教學學生可以用多種方式開展學習。自由的學習時空,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在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便利性時,也要考慮到線上教學的局限,不應一面倒地吹捧線上學習,學校線下的學習還有很多隱形的課程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把握好線上線下的平衡才能保證學生學得輕松。
【參考文獻】
【1】鐘秉林:《“互聯網+”帶來的學習革命》 《中國教師》2016年第6期,第5~9頁。
【2】周裕德:《依托網絡直播平臺促進教學課堂延伸的探索一以CCtalk平臺線上教學為例》,《教育信息技術》2018年第3期,第74~76頁。
【3】丁又紅:《如何實現課堂與線上教學的有機整合》,《實驗教學與儀器》2018年第35期,第97~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