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中強 (內蒙古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音樂通識課程是高等院校進行藝術教育,提升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陣地。隨著習近平主席提倡“文化自信”以來,民族民間音樂的地位更是突飛猛進,在公共音樂通識課程中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周青青老師在《音樂學基礎知識問答》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國的民族音樂,是一個包容面很廣的概念范疇。……也就是說,凡是由中國人創作出來的、符合中國音樂總體風格的音樂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國的民族音樂。”“民間音樂一般是指在民間形成并流傳于民間的各種音樂體裁,例如我國的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戲曲和說唱音樂。”所以,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應該定義為:由中國人創作,符合中國音樂總體風格,在民間創作并流行于民間的音樂。漫瀚劇正是其中的一員,它是內蒙古中西部地區重要的戲曲藝術,是在傳統二人臺藝術的基礎上,吸收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漫瀚調、爬山調等藝術的精華,創立而成的戲曲種類。
高等院校的公共音樂通識課程是提高高等院校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是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公共音樂欣賞課程由于其課程性質等各種問題比較繁雜,使得公共音樂通識課往往不受學生重視,根據目前的情況筆者認為公共音樂通識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注意以下的幾點原則:
教學目標設置的簡單化是指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應比其他的課程相應的簡單一些。第一,音樂類通識課程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對各種傳統的音樂形式進行了解,使學生慢慢喜歡上這些藝術形式,進而深入的聆聽和欣賞。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引導是較為重要的,如果課程目標設置的比較困難,反而會適得其反。第二,音樂的欣賞需要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對某一類的作品反復的聆聽,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漸漸的喜愛上這類音樂,這也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視聽欣賞,而課程的時間是一定的,這樣過多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反而不太適合。所以,這類課程的理論方向的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應該偏向于簡單,應該強調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
音樂類通識課程是為全校的各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程,學生在上這門課程之前受過何種音樂教育,掌握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導致課程的教學目標在設置上比較困難。所以,筆者認為在公共音樂通識課程中,課程目標可以是多層次的。我們以漫瀚劇為例,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置成好幾個層次,第一層為學生能夠了解漫瀚劇的歷史背景和作品故事情節,第二層為能夠分辨出唱段所在的漫瀚劇劇目,第三層為學生能夠演奏或者演唱漫瀚劇唱段,等等。根據難度不同分層次的給學生設置相應的考核難度和相應的成績,這樣更加符合學生自身的條件,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等院校的公共音樂通識類課程面對的學生多是沒有專業音樂教育背景的,沒有收到過專業的音樂訓練和進行過音樂理論知識學習的學生,這些學生不懂得音樂的基本知識。所以,對于這些學生的公共音樂欣賞類課程不可能像音樂專業的學生一樣,進行相應的教學,其教學的側重點應該具有以下的特點:
現在的世界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信息化世界,知識的獲得不是必須要通過課堂。獲得的途徑更多。在這種情況下,原本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育已經有些過時了,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一個是要求教師在專業和學術上要有更加廣博和深厚的造詣,同時要求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身份,要對傳統的教師工作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深入挖掘教師各個職業的潛能。將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上,介紹專業特點和專業特色,為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框架,解答重點和難點。
音樂通識課程是為學校其他專業的學生開設的公共類通識課程,這些學生普遍沒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音樂專業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興趣的培養。學習的興趣的培養,是學生們學習的一個基礎,尤其是高校中的音樂類通識課程,這種課程的課時相對較少,相比于掌握知識來說,引導學生的興趣,才是公共音樂通識類課程的核心,通過對學生們興趣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初淺的了解一種藝術形式,進而使他們熱愛這些藝術形式,最終讓學生能夠通過收集各種資料進行終生的自主學習,才是這門課程教學的核心。
漫瀚劇作為戲曲藝術的一種,具有戲曲藝術的獨有的特征。江明惇老師的《中國民族音樂》中這樣寫道:“戲曲是一種綜合戲劇、詩歌、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表現手段的中國傳統藝術……”,這種藝術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種類,他不只包括音樂,也包括了劇本,舞臺布景等等其他的藝術種類。所以戲曲音樂在欣賞上要比器樂作品更具直觀性,讓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同學更加容易理解。
考核是教學中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了解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音樂專業的考核與其他的課程有著很大的不同,音樂專業的考核模式較為多樣化,既有學生舞臺表演的展示考核,也有筆試的考核和論文寫作的考核。高校音樂通識課程由于是公共選修課程,授課對象是全校各專業的學生,其考核模式往往采用比較單一的考核模式。但是,由于學生上課之前的音樂基礎教育情況參差不齊,能力不同。所以這種考核根本不能達到考核需要。但是如何進行考核,屬實也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
鑒于以上的問題,現考慮通過以下幾種手段豐富和完善課程的考核。
由于音樂通識課的課程性質和特點與其他的課程完全不同,所以將本課程可以使用的考核模式總結為以下三種形式。
1、舞臺表演
舞臺表演是音樂專業最為基礎的一種考核模式,這種考核模式主要對學生演唱和演奏能力進行考核。在音樂通識課程中主要考核學生對漫瀚劇音樂的掌握情況,詳細說來就是讓學生在考核中演唱或者演奏一首漫瀚劇的唱段或者旋律。通過學生現場的表演來了解學生對漫瀚劇的掌握情況。
2、試聽考試
這種形式的考核模式主要是考核學生對音樂片段的聽辨能力。在考試中給學生播放幾段漫瀚劇作品的音樂片段,讓學生寫出這個音樂片段出自哪部漫瀚劇音樂作品和演唱這個唱段的劇中人物。這種考核模式可以讓學生主動的記憶一些漫瀚劇的音樂作品或者音樂片段,有利于學生對漫瀚劇戲曲藝術的掌握。
3、結課論文
結課論文是目前較為常見的音樂通識課程結課形式,這種結課方式是在學生對課程知識了解的情況下,自選或者限定題目撰寫一篇論文。這種結課形式較為自由,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者事項進行一定層度上的深入學習和研究,并反映在結課論文中。這種考核方式對主動學習的學生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對于不認真的學生,這種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實的反映出學生對于課程中漫瀚劇知識的掌握情況。所以這種考核方式應輔助以其他的考核方式。
因為音樂通識課程的課程特點和課程性質比較特殊,這門課程的考核不能夠同音樂專業課程或者其他通識課程一樣采用單一的考核模式。因為,單一的考核手段并不能夠真實的、具體的反映出學生對于漫瀚劇藝術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調查問卷并統計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選用幾種考核模式,根據考核的情況再給學生評定成績,這樣得出的成績基本上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夠反映出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有益于教師掌握自己教學情況,進行后期的教學改進。
音樂通識課程是為全校各個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促進學生藝術修養的課程,參加課程的學生音樂水平參差不齊,背景各異。在這種教學背景之下,統一的考核模式和評分標準是非常不合適的。所以要求教師應該因人而異的構建考核模式和評分標準。如:在課程中,將考核要求分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小學習過器樂的同學,其考核標準最高,在考核中要求學生能夠演奏漫瀚劇的片段,如若完成考核要求,比照滿分100分,按照其演奏情況進行打分。第二部分是平時經常欣賞音樂的同學,要求這部分同學能夠聽辨漫瀚劇的部分音樂片段。如果學生完成相應考核,比照滿分90分,按照學生考核情況進行打分。第三部分是沒有受到過相關音樂教育,并且也不是很愛好音樂的同學,要求這部分同學能夠根據網上的資料撰寫一篇關于漫瀚劇作品的相關論文,如果學生完成考核,比照滿分80分,按照學生論文完成情況進行打分。在考核中也允許各部分的同學參與其他部分的考核,考核成績根據其選擇的考核方式進行相應的評分。當然,也可以選擇幾種考核模式綜合評分。
漫瀚劇作為內蒙古中西部重要的戲曲藝術形式,其創建和成長的時間很短,但是其依然是戲曲屆重要的一員,在高校中對漫瀚劇藝術進行推廣有益于更多的青年學生了解漫瀚劇這種藝術形式。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入手探討了漫瀚劇融入高校通識音樂教育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望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