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光健 (重慶市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
2011年出版的《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把影響學生音樂素養提升的學習內容分為了“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部分,其中,“表現”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合唱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它在學生表現過程中所呈現的音樂知識、音樂素養和情感表達等,都是其他的演唱形式所不能比擬的,學生在合唱中的表現可以說是對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對比美國小學音樂教學,美國把小學音樂的教學內容分為了“合唱”“合奏”“普通音樂課”三個部分,其中,“合唱”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借鑒他人經驗,結合自身特點,我們全面開展班級合唱教學,可以讓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到更加有效的提升。
班級合唱教學的開展,必須要有合適的教材作為支撐。國家教材作為全國統一教材,面對的是全國1千多萬小學生。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素質差異較大,因而在國家教材中,合唱歌曲的內容不會太多,如果完全依賴國家教材作為班級合唱教學的教學內容,就會顯得教學材料的不足。班級合唱教學的開展還得依靠教師自身對合唱教材的開發,特別是對國家教材的校本開發,音樂教師要做到對國家教材的二度創編,開發適合學生演唱的合唱歌曲。
在很多常規音樂課的開課是這樣的:

這種開課形式是很多音樂老師在上課時用的問候方式。這種方式除了具有音樂學科特有的旋律性的特征,其實和其他學科沒有什么區別,學生每節課的開課都這么唱,早就沒有了興趣。我們要把班級合唱作為常規教學的主要內容,在開課的環節就可以很好的融入合唱的因素,讓學生在一開口唱歌就能感受到合唱帶來的美感。
創編合唱譜例:

像這種帶有兩個聲部的師生問候,已經超出了問候本身的含義,它不但可以讓師生間的問候變得親切,而且還充滿了美感。二聲部和聲帶來的美感讓學生相互間的配合也充滿了溫情,為了唱好二聲部,學生個體對聲音的把控也讓他們時時的提醒自己“音樂課開始了,我要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溫柔、親切,我和同學們是一個整體”。
音樂課開課用合唱的問候方式有很多,每個老師要切合自己學生的特點,不同的年級可以用不同難度的合唱,讓學生在上課的最初環節就能感受到合唱帶給自己美的感受,并讓學生從一開口唱歌就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常常這么說,這也是一句經典教育名言。培養孩子對合唱的興趣,就必須要有學生喜歡演唱的合唱歌曲。現在的教材歌曲中,合唱歌曲比較少,特別是在低段的一、二年級,教材中還沒有出現合唱歌曲。那么,低段的一、二年級是否就不能演唱合唱歌曲呢?答案是否定的。越是及早從低年級培養孩子的對合唱的興趣,越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會得到更好的延續。那么創編能吸引低年級學生興趣的合唱校本教材就尤為重要。
案例:《動物說話》,選自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二年級上冊四單元

這首《動物說話》是二年級的演唱歌曲,用模仿小動物叫聲的方式來演唱表達歌曲的內容,低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歡。在歌曲的拓展階段,大多數學生都能夠自己創編出很多教材上沒有的動物的叫聲,把這些動物的叫聲都加進歌曲里面。像這首歌曲就可以創編出適合學生演唱的合唱歌曲,并能更添學生的演唱興趣。
創編合唱譜例:

這首歌曲,低聲部旋律用了歌曲主旋律的音調,進行了變化重復,并在低聲部加上了小動物的叫聲。雖然是二年級的學生演唱,但由于在低聲部的創編上用了變化重復高聲部旋律的形式,學生對音準的把握并不顯得困難。模仿動物的叫聲是每一個低年級孩子都十分喜愛的活動,因此,學生演唱這樣的二聲部會非常感興趣,也樂于進行二聲部的合唱。
在小學音樂教材當中,可以用來進行二聲部合唱創編的歌曲有很多,比如:《小雨沙沙沙》可以創編風雨聲的二聲部、《小動物唱歌》可以在結束的時候創編一個二聲部尾聲、《法國號》為低聲部創編一個模仿號聲的節奏,等等。在創編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演唱的趣味性,讓創編的歌曲既要曲式結構合理,也要讓學生樂于演唱。
大部分小學生喜歡演唱單旋律的歌曲,即使在合唱團中的學生也大都喜歡演唱高聲部,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因素是因為合唱歌曲的二聲部太難,學生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對音準的控制。那么我們在進行歌曲的合唱創編的時候,就要注意了,創編的合唱聲部不能太難,一定是要符合自己學生的學情,學生能演唱怎么樣的難度,就創編什么難度的合唱聲部。
案例:《西風的話》,選自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課

這是一首學生非常喜愛的歌曲,很多學生都能有感情的演唱。旋律簡單,結構工整,像這樣的歌曲,就可以把它創編成適合學生演唱的合唱歌曲。這首歌曲有很多老師和作曲家都把它改編成了合唱歌曲,有的是改成了大型的合唱作品;有的是用三度疊置的方式進行和聲的創編,等等。然而,我們在進行班級合唱訓練的時候不可照搬別人的合唱作品,而是應該對自己的學生先做分析,問問自己:“我們的學生有沒有能力演唱那些合唱作品,那些合唱作品是否適合我的學生演唱”。這首歌曲是小學四年級的演唱歌曲,四年級的學生不管是演唱技能還是音準節奏,能力都還不太強,作為班級合唱,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不是校合唱團的團員,而是基礎參差不齊的全班學生。所以,我們得降低合唱的演唱難度,自己創編適合全班學生演唱的合唱教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演唱對象的特點,合唱聲部的創編要做到既簡單易唱又要符合歌曲所表現的內容。我們可以這樣做:在第三樂句用長音“u”模仿風聲,在第四樂句的結束句上采用和主旋律相反的級進方式結束。
創編合唱譜例:

為了降低難度,一二樂句用齊唱;在第三樂句的高潮部分,加入二聲部襯詞模仿風吹的聲音,對高潮起到烘托的作用;第四樂句為歌曲起承轉合中的“合”,只是在倒數第二小節的“屬和弦”上加入二聲部,為最后回到主音起到強調作用。像這樣的改編,歌曲變化不多,難度不大,學生易于演唱。
因為班級合唱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學生的音樂素養高低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學校,不同時間段的同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能力都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進行班級合唱教材創編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差異,根據學生的學情來創編適合學生演唱的合唱歌曲。
創編合唱教材雖然在提高學生合唱能力和音樂素養上有很大的幫助,但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不是任何歌曲、任何方法都適用,一定要結合歌曲內容、結合自身寫作能力量力而行,不要讓創編的合唱教材違背了音樂的審美特點。
在進行合唱創編的時候,主旋律可以在創編中做發展,歌詞也可拓展創編,但歌曲的主旋律和歌詞都是作者的創作意圖,作為創編者,不可隨意改動原作的主旋律和歌詞。
作者賦予了歌曲的風格特點,作為合唱創編者,有的歌曲不可做隨意改變。在創編合唱之前,要對歌曲做細致的作品分析。比如,大小調的歌曲,我們在創編合唱聲部的時候不可用中國五聲調式去編配合唱;日本都節調式的歌曲,我們也不可用大小調去編配合唱聲部;新疆風格的歌曲也不能把合唱聲部編配成了西藏風格,等等。
合唱歌曲的縱向和聲美是合唱的魅力所在。在創編合唱聲部的時候,不可為了合唱聲部旋律好聽、易唱,而不管不顧歌曲的縱向和聲,讓和聲變得不協和,尖銳、刺耳,違反和聲寫作的規范性。在做歌曲輪唱的時候,也要有選擇性,不是所有的歌曲都可以用作輪唱,做輪唱創編也要注意聲部縱向和聲的合理性。在合唱教材創編中,特別要注意縱向和聲的協和、合理,一定要符合寫作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