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妤潔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
長笛是現代管弦樂木管組的高音樂器。它的音色優雅華麗、圓潤飽滿、表現力極強。不僅可以演奏優美抒情的樂曲,也可以表現活潑靈巧的樂曲。它的聲音給人一種優雅、恬靜之感。長笛演奏中如何能得到一個美妙動人的音色?接下來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個好的音色與呼吸緊密相關,呼吸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內容。呼吸是基礎,是演奏的動力,是一首樂曲能否完整演奏的重要條件之一。長笛演奏的呼吸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后者出于本能以維持生命,而前者除了維持生命之外,還是長笛演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熟練把握科學、高效的呼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呼吸方法主要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這三種,但前面兩種呼吸法有顯著的缺陷,會使演奏人員在長期的演奏期間發生呼吸障礙,甚至加重肌肉緊張感,影響情緒。胸腹式呼吸法是將前兩種方法綜合起來的結果,也是目前進行長笛呼吸練習的第一選擇。“胸腹式呼吸法”是指通過收縮外肋間肌,將肋骨提起,擴大胸腔,把空氣吸進肺部,收縮內肋間肌時,指引肋骨后降,縮小胸腔,將空氣從肺部呼出。這種呼吸原理好比把身體當作船身,兩肋骨當作兩支船槳,吸氣時將兩肋骨撐起,呼氣時兩肋慢慢收攏,整個過程就像在劃船。下面三個練習方法可加強胸腹式呼吸。
第一:在“吸氣”的過程中要能感覺到腹部向外擴張且逐漸被氣息充滿。練習時雙手叉腰并彎腰,使上半身與下半身呈直角,緩慢吸氣,腹部逐漸向外擴張至吸滿。要慢慢找到腹部控制用氣的感覺,身體站直,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放松,腹部吸滿氣再往胸腔吸氣以達到最大儲氣容量;第二:“呼氣”時,氣流慢慢集中呼出,如果氣流散開,就會出現漏氣、雜音的現象。呼氣時可以摸著腹部感受它收縮的狀態;第三:“狗喘氣”法,既像小狗一樣呼吸。練習者張開嘴巴快速呼吸,氣息吸滿后再快速呼出去。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慢慢來,在完全掌握之后就可以逐漸加快速度以增強腹部肌肉的力量。
穩定的氣息控制是決定長笛音色好壞的重要條件之一。長笛有低、中、高三個音區,每個音區的音色、耗氣量都是不同的。長笛低音區音色厚重、堅實,使人感覺到淡淡的憂傷、孤單、凄苦。在演奏時需耗費大量的氣,運氣時演奏者需打開口腔咽喉部,保持放松的狀態,氣息要沉下去;長笛中音區音色柔和,如溫暖的春風一般舒適、自然,感情表現很豐富,能夠做出各種力度的對比,但氣息不易控制,如果運氣量過大,會出現“冒音”的情況,運氣量過小,音尾不能很好的保持住,容易掉。所以,當我們在吹奏長笛的中音區時,要把握好運氣量,氣流集中起來;長笛高音區音色嘹亮、高亢、華麗,對演奏者的氣息支撐力要求很高,耗氣也會很多,因此,演奏者在吹奏長笛的高音區時,腹部要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同時也要注意對氣流速度的把控。氣流速度過快,很容易造成聲音僵硬、尖銳、刺耳,給人以緊張感。氣流速度太慢又會使聲音發虛,給人一種無力感。
對于長度不同的樂句,氣息的控制也不同。吹奏短樂句時,不能因為有足夠的氣而不在該換氣的地方換氣,這樣會改變樂句的整體效果,作曲家的意圖不能很好的表達出來,以《威尼斯狂歡節》片段為例,見譜例1:
譜例1

譜例中有4個短樂句,每句與每句之間都是用一個休止符來斷開的,這里的休止符就相當于換氣記號,提示演奏者每句之后要換氣。除此之外,此樂段的強弱對比也十分明顯,像是男女之間的對話,第一個短樂句的力度為弱,就像女子般柔和細膩,第二個短樂句的力度為強,就像男子一般剛強有力,形成兩個樂句的音色對比。
而在吹奏長樂句時,氣息要深厚悠長,綿綿不斷。如《陽光燦爛照天山》中的片段,見譜例2:
譜例2

這一樂句的節拍較自由,旋律為上行的半音階,必須保持一口氣從頭吹到尾,這就要求吹奏者必須要綿長的氣息,如果在中間換氣,會破壞句子的完整。如果一直強吹,會給人一種壓迫感。而如果為了節省氣弱吹,會失去此樂句的表現力。所以,演奏者一定要控制好氣息,剛開始可以先弱吹,在慢慢增強,快到結束的地方在逐漸漸弱,這樣,不僅增加了樂句的表現力、增強了樂句的流動感,還可以省氣,音色也豐富了。
首先是長音練習,在每日的長音練習時,確保能吹出飽滿的,像鏡面一樣平的音色,長期反復如此訓練可以使演奏者養成吹奏之前吸足氣的習慣,也可以達到氣息平穩的過渡,為日后長期演奏打下良好基礎,保持表演中的穩定性。吹奏時不僅要保持音的一定長度也要訓練音的強、弱、漸強、漸弱等力度的變化,忽強忽弱的氣息訓練對音色的穩定性訓練也有顯著效果,在出現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做出及時調整。因此,對于剛剛開始學習的同學來說,長音練習是氣息訓練中最有效,也是進步最快的方法,可以使音色逐漸穩定,悠長,也能夠使氣息得到充分的鍛煉。
接下來是音階練習,它是手指技巧協調的基礎訓練。在熟練的基礎上,演奏者可將注意力轉移到氣息上,在吹奏較簡單的音階練習時可關注自身的吹奏狀態,身體有沒有僵硬、緊張等。除了單吐,也可用雙吐來吹音階,來增強雙吐技巧。培養音色中的情感表達。音階練習可參考徐瑾編著的《長笛初級音階練習》等。
最后練習曲練習,豐富的練習可以增強演奏者的基本功能力,長笛的音色訓練也需要不斷進行各種練習,練習曲的功能主要是應對不同的調式、調性和千變萬化的節奏型來進行專門的訓練,這種練習對于氣息、音色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多多的練習可以使日后的長笛吹奏中更加得心應手。
音色(Tone Color)的說法涉及美術中的光影概念,就如同人們能夠感受到不同波長的光波一般,在接收光波時,人腦可以通過分析聲音的波形來區別出不同的聲響。在音樂諸多要素中,音色概念最為復雜,到現在也都沒有統一的標準說法,但我們可將音色的概念分為兩個部分:第一:主觀的音色,樂器發出優美,動聽的樂音所帶給我們美好的享受和主觀感悟;第二:客觀的音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物理上的波動。
長笛音色的概念也是抽象的,在有關資料中說明,對于長笛的低音、中音、高音的音色作了形象的比喻,即用不同部分的顏色來區分它們,低音音區是深灰色的,中音音區是淺灰色的,高音音區是金黃色的。此外,在進行長笛演奏中,無論是哪個音區都需實現音區的柔和,自然等特點。好的音色具有以下特點,飽滿柔和,可柔可剛,時而像男生那樣剛強果斷,時而像女生那樣優雅柔美。
在長笛演奏中,站姿不僅決定著演奏者的形象,也會影響長笛在演奏時的音色狀態。忽略了持笛方式和站姿,這樣不利于今后的練習,長笛的演奏姿勢包括站姿、坐姿、行進演奏,運用最多的是站姿。站姿,首先,身體保持直立的狀態,左腳向前邁一小步,身體中心向前傾,全身處于放松的狀態,上身要挺直,頭部微微向上抬,這樣既可使自己呼吸順暢,也可讓自己的站姿形體變得美觀。基本身形做到以后,就要注意正確的持笛姿勢,左手食指的第一關節,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端正笛身,不能向里或外滑動,否則容易漏氣、有雜音。
長笛發聲的基本原理是氣流經過嘴唇形成的風門送入長笛的管身而發出聲音,嘴唇是氣流通向長笛管身的唯一連接體,所以掌握一個正確的口型很關鍵。口型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長笛音色、音量的好壞以及演奏的效果。口型不正確,吹出來的聲音會很生硬,每個人的唇形也是不同的,有厚有薄,但我們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嘴型。練習時,可以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嘴型是否正確,如有不對的地方可以及時做出調整,正確的基本吹奏口型是:臉部肌肉放松,否則吹出來的音會很干澀,稍微控制面部肌肉即可;雙唇貼合,嘴唇的兩邊放松,將笛子端平,下嘴唇壓住笛孔的1/3處,固定不動,雙唇之間形成一個小圓孔,讓氣流可以順利吹出。
學會靈活運用舌頭也是保證長笛優質音色的基礎,舌頭不僅是吐音的“關鍵者”,還可以改變氣流的速度,使吹奏出的音色更加飽滿。首先,將舌頭放在下排牙齒的根部,舌頭中間向上拱起,使舌頭變成圓弧形;然后,將舌頭頂住上顎,這時氣流就會被擋住或氣流方向發生變化。接著,舌尖離開上顎,舌頭呈凹陷的狀態,中間形成一個小的氣流通道;最后,氣流吹到笛孔中,口腔內產生的氣壓使音色更加飽滿、集中。
音樂表演是音樂創作當中的二次創造,演奏者在音樂表演過程中既要尊重原音樂作品,也要在此基礎上創造新的音樂表達方法,做到兩者的協調統一。尊重原音樂作品,就是要求演奏者表現音樂作品本來的樣子,盡量還原作曲家在創作時想要表達的情感,眾所周知,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也是不同的,其風格特點決定演奏的方式,我們需要達到每個作品的演奏要求,這樣才能更好地重現原音樂作品的魅力。而創新音樂則是要求演奏者把每一次的表演作為一次創造的過程,投入自己的全部激情、能力、智慧,去碰撞新的靈感和音樂表達。作為長笛的演奏者,對每一部自己演奏過的作品都要有自己的理解,要了解每一個作品的作者,也要表現出演奏者應有的創造能力。它的節奏、節拍、音調都體現在譜面上,但長笛的音色是由演奏者控制的,不同的演奏者會演奏出不一樣的音色,其中的變化就取決于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演奏者心理素質的好壞也是影響長笛音色的因素之一,心理素質較好的演奏者能夠在演奏的過程中流暢自如,可以將自己的真實水平充分發揮出來,反之,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可能會出現手抖、嘴抖甚至錯節奏,使自己處于一種極度緊張的狀態。
音色,是聽眾和演奏者心靈溝通的紐帶,要想擁有動聽的音色,除了能夠熟練掌握長笛演奏技巧以外,對于好的音色的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長笛演奏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文化基礎,深入了解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此,才能使音色更加悠揚、空靈,讓聽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對人心靈的震撼。要多聽大師級別的作品,時刻保持思考,鍛煉大腦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精神面貌與心理狀態時刻保持最佳,才能從容不迫地解決專業學習上遇到的技術問題,確保吹出優美動人的音色。
長笛的外形是一根圓柱形狀的長管,管身有很多音孔。起初的長笛是椰木或烏木等材料制作而成的,而在近現代采用金屬的材質,比如普通的鎳銀合金到專業型的銀合金,9K和14K金等。90后中學生多使用笛頭純銀或純銀長笛,較受歡迎的牌子有愛攀、阿塔斯和雅馬哈等,音色飽滿、通透。傳統木質長笛的音色溫柔、細膩,而金屬長笛的音色就比明亮、寬闊。演奏者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
韓國良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師從王永新教授,1988年赴美國波士頓大學音樂學院讀碩士學位,完成學業之后,他活躍于美國許多大大小小的樂團進行演出,并多次獲得國內外長笛比賽獎項。有許多長笛學習者迷茫最好的音色是什么樣的,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定性問題,但我們應該清楚,好的音色需大量吸氣,有每日的長音練習做支撐,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像韓老師的音色,低音渾厚圓滿,中音悠揚婉轉,高音高亢嘹亮,具有穿透力,整體像奶油一般細膩無雜志,這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好聲音。在氣息的訓練上韓國良老師著重強調平穩,盡量少使用顫音以保持干凈的音色,高音時需要腹部力量的支撐,低音氣息的位置則應稍微靠前些以保持聲音的穩定。他所出版的《每日練習》,是我們學習長笛的必備教材,這本教材對氣息的控制有著很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練習和積累。
長笛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要演奏出打動人心的音色,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練習氣息。在初學階段就開始培養正確的氣息,打下扎實的基礎,每天堅持練習長音、音階、練習曲等,加強自己的吹奏技巧,對音色不斷進行探索,并用心感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長笛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