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江蘇省淮安市黃集九年制學校)
初中音樂新課標指出創造是發掘學生思維潛能和培養學生想象力的保障,要注意在音樂學習領域積極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并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創作實踐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促進創新人才培養。在音樂教學當中對學生進行即興創作指導有助于拓展音樂教育內容,延伸教學空間,給學生提供創造力素質發展的動力。初中音樂教師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利用學生對音樂即興創造的興趣和動力,為學生參與音樂活動提供多方保證,使得學生能夠在即興創作當中發揮聰明才智,點燃創作思維,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就音樂即興創作這一概念而言,國內與國外在研究過程當中提出了多樣化觀點與認識。《音樂百科詞典》把音樂即興創作翻譯成即興演奏,指出這樣的演奏活動是具備創作性特征的,并非依照是先完成的曲譜或者是依靠已有記憶進行演奏,而是完成現場性和創造性的演出。《新格羅夫和音樂家詞典》對即興創作的說明是在音樂表演環節創作音樂作品或創作音樂作品的最終形式,包含表演者對音樂作品的即興創作,也包括在現有結構之下加花或變化。國學者在對音樂即興創作進行研究時指出,即興創作是音樂演出環節展開創作是創作和表演同步發生的一個過程,同時還是創造行為與成品共同完成的過程。不管是選擇哪一種解釋,我們都能夠發現音樂即興創作具備靈活多樣、變化性強、無計劃與準備、有感而發等鮮明特征。初中音樂即興創作教學就是基于音樂教材內容,將培育學生創造力作為出發點,并不要求學生一定形成完整準確作品的即興創作行為。這樣的教學活動不會給學生帶來過大的學習壓力與負擔,也契合學生的學習層次,有助于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第一,音樂即興創作教學彰顯了新課標的新型教育理念。新課改理念的核心內容在于以學生為本強調學校教育的宗旨,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初中音樂教育改革當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要彰顯音樂教育的創造性,彰顯音樂教育功能與價值,為新型人才培養打好基礎。即興創作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課程,是在新課改背景之下產生的一種課程類型,對學生進行即興創作,教學指導服務和新課標要求,也彰顯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參與創造性音樂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實現自主能力與創造力的發展。第二,音樂即興創作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力。在音樂即興創作活動當中,學生沒有任何的準備,所有的創造都是興之所至,都是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成果,這會讓學生在創新思維訓練和發展當中不斷強化,并把音樂創作變成一種自覺行動。第三,音樂即興創作教學開展有助于指導學生積極傳承發揚我國傳統音樂的創作思維模式。伴隨著多元文化的發展,研究、保護以及傳承發揚中國傳統音樂已經成為了音樂教育當中的一項核心內容。在對學生進行音樂即興創作指導時,教師可以巧妙滲透傳統音樂的創作思維模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品味傳統音樂的魅力,讓學生能夠借助這樣的學習活動,主動傳承傳統音樂,靈活運用相應的創作思維模式。第四,音樂即興創作教學可以夯實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學習基礎,促進學生知識技能靈活應用能力的發展。即興創作需要有長時間的積累,也需要有豐富的音樂理論與實踐經驗作為必要支撐,所有的創作活動都需要建立在知識與技能基礎上。
即興創作教學作為新課改背景之下被反復強調和重點提一級的教學模塊,在初中生的音樂學習生涯當中占據重要地位,也是滿足學生音樂學習需要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必要支撐和保障。為了充分體現即興創作教學的功能,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創造力素養的發展,教師需要在即興創作教學活動當中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引導學生建立對即興創作的正確認識,消除創作神秘感。在即興創作教學的開展過程中,不少教師因為不能夠正確認識即興創作學習的內容而出現了錯誤的思想認識,認為即興創作專業性強,甚至是高不可攀和無法企及的音樂活動。這會導致學生在音樂即興創作中望而卻步,從而降低學生的創造效果。對此,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區分即興創作和專業創作之間的差別,盡可能降低對學生的創作要求。第二,教師要積極開展專業學習,提高自身的創作教學能力。初中音樂教師要把提高個人創作能力作為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樹立創造教學意識,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以便在即興創作活動當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
初中音樂新課標為音樂教育的改革發展指引了明確方向,其中節奏學習是音樂新課標當中的一項重要要求,并指出音樂是一門將聽覺作為主要形式的藝術學科,在教學實踐當中要充分尊重學生聽覺感知規律,強化學生的節奏韻律感知素養,以便啟蒙學生的音樂藝術素質。所以在音樂即興創作當中,教師要加強對音樂課程標準的滲透,并以此為指導進行教學活動的合理安排。初中生興趣愛好廣泛,只有充分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才能夠讓學生產生即興創作的靈感,避免即興創作教學流于形式。游戲活動是激發學生音樂興趣的重要元素,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心理特征引入節奏游戲,讓學生的創作靈感被激活。例如,在學習《渴望春天》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實踐中為學生說明四種基本節奏類型,之后積極開展節奏接龍游戲。教師可以先即興拍四個拍子,第一位學生以教師拍出節拍,最后的節奏類型展開創作,以此類推,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并完成即興創作展示。這樣的創作活動會因為興趣的支撐,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創作熱情,促使學生生產并積累更多的創作靈感。
體態韻律在即興創作活動當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也是其中極具影響力的要素。結合這一規律音樂,教師在即興創作,教學當中就可以巧妙利用體態韻律來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讓課堂教學品質得以提高。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借助聽覺、視覺、身體動作等將音樂作品當中的情緒情感與內容直觀展現出來,彰顯學生的創造性。初中生有著活潑好動的特點,再融入并展示舞蹈動作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獲得獨特而又深刻的創作體驗,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例如,在教學《我們來到美麗的山谷》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現學生到野外春游的情景,促使學生在視頻領導之下步入學習情境和良好的學習狀態。接下來教師可以選出幾位學生展現不同的動作,讓剩余同學結合動作猜測表演者來到了山谷中的哪個地方。在猜測以及動作表現的過程中,學生的創作表演熱情到達了一個極高的層次。另外教師可以借助樂器演奏的方式呈現音樂曲調,讓學生邊聽邊編排舞蹈動作,讓學生的創編活動更加豐富,也讓即興創作更具吸引力。
在以往的初中音樂教學當中,教師通常更加關注歌曲內容與情感的鑒賞與分析,而面對音樂作品的詞和曲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常常不會過多提及,導致很多學生對作詞作曲的認識停留在表面層次,甚至是存在不少誤解。由于曲調編寫這種即興音樂創作活動能夠讓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得到極大程度的發展,也可以增加學生參與創作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入曲調編寫的訓練活動,發揮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絲路駝鈴》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展示絲綢之路的地圖與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在這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繼續補充《瑪依拉》、《敦煌》等音樂作品,讓學生在細細聆聽當中感知西北民歌的特征與獨有的民族風情。接下來,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入到曲調編寫的實踐活動當中,為學生提供西北地區不同風景的圖片,讓學生針對教師所展現的風景畫面,運用不同的曲調節奏進行曲調編寫,讓學生盡情抒發自己的感受與情感。
即興創作教學的核心目標指向了學生自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學生的創作能力又需要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當中得到強化。初中生有著很強的表現與也渴望利用各種各樣的學習平臺來檢驗自己的學習能力,于是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大的創新創造舞臺,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在音樂創作學習當中的系列成果,增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善于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與音樂理解融入到創作活動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自主寫詞時,教師可以積極選擇學生已經學習或者是比較熟悉的歌曲來改詞創作,并對學生創作完成的作品進行綜合賞析,讓學生取長補短。《成都》這首民謠歌曲在初中生群體當中傳唱度很高,歌詞與情感也符合教學要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歌詞所流露出來的對成都的喜愛情感與無限眷戀,然后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挖掘內心情感,根據旋律發自內心的創作歌詞。
即興創作是一種科學有效,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形式,把即興創作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并貫穿音樂教學全過程,可以為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音樂藝術本身就是極具創造性特征的藝術形式,音樂本身就開始于即興創作。由此可見,即興創作是音樂藝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在音樂教學當中,就要把即興創作放在重要地位,增加這一教學活動的比重,同時引導學生在參與多樣化創編活動的過程中累積實踐經驗,增強學生的創造信心,為藝術創編活動提供動力,在持續訓練當中不斷增強學生音樂藝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