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市北區登州路街道辦事處,山東 青島 266000)
我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可以滲透到經濟實力、政治發展、社會生活中去,成為決定這些要素的關鍵性因素。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協調推進其他各方面建設的靈魂所在。新時代,筑牢文化建設之基,要充分發揮青年干部隊伍的創新效能和干事精神,以“青春活力”推動基層文化建設水平提升。
國家實施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其主要目的是發揮文化資源的整合作用、打通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從現實來看,許多地方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依然圍繞設施建設進行,忽略了整合機制的構建,基層文化資源短缺與文化設施閑置浪費并存的情況依然大量存在。某社區在建設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過程中,從面臨的困難入手,針對轄區內能夠提供文化服務的組織、機構較多的優勢,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從一開始,就將構建整合機制架構作為關鍵性策略,通過組建文化服務聯盟的形式將轄區內的圖書館、文化館、中小學校、青少年活動中心、企業、個人文化室等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合作治理,將不同利益主體整合為一個利益共同體,不僅強化了治理的合法性、科學性基礎,而且大大提高了服務資源的配置能力和水平,可實現各方利益與整體利益的平衡發展。整合機制的核心作用就在于將零散的資源實現組織化、體系化,從而提升效能。
當今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公眾不可或缺的信息渠道。因此,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過程當中,群眾文化工作者應當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并依托這一信息載體實現對群眾文化工作的升級,使得群眾文化工作者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之下傾聽到社會公眾對于文化服務訴求的真實心聲,進而為下一階段的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群眾文化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之中,要借助互聯網技術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文化服務品質。舉例而言,群眾文化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這一新媒體技術,邀請文藝積極者加入微信群,通過群聊的方式了解社會公眾對于當下階段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進程和開展質量的意見和看法,這樣便能夠極大地提升群眾文化工作的工作效率。
基層文化娛樂活動突出的一方面就是文化活動不具有多樣性和創新性。有些偏遠地區文化活動還只是保留在對傳統文化的復制上,既沒有創新也沒有將傳統更好地發展,甚至還包含很多封建殘余,文化的表現既不健康也不具備多樣化。這樣的文化只能停留在原點,不能滿足人民對創新的渴望,也不能留住優秀的文化工作者,造成惡性循環。文化的發展必須要在保留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不斷引入社會新出現的文化娛樂項目,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如政府可以在原有歌舞、棋牌、健身等項目的基礎上,加大科技投入,吸引大眾特別是年輕人的眼光,既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又把科技創新和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帶動了科技產業的發展。除了創新還可以深入發掘傳統項目,讓傳統在新時代的發展下迸發出一樣的新光彩。比如在組織節目中,改編傳統節目,讓傳統更具有現代性特征,不再是老一輩人的熱愛,也能夠被年輕人所接受和熱捧,延長傳統文化的歷史年齡,讓群眾在娛樂中接受優秀的傳統文化熏陶。
各個文化團隊需要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加強學習和交流,深刻踐行國家在發展群眾文化上的號召。基層文化的建設主要是服務于基層群眾,讓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實,當地的文化部門要通過新聞、報紙和網絡等手段宣傳活動的開展情況,讓更多的群眾看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進展,進而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多,打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這樣才能滿足基層群眾精神需求,讓群眾生活更加充實。
基層法治文化建設離不開相關制度機制的引導,這樣才能確保整個工作能夠有序、規范地推進,最終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要堅持“地方黨委統一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只有做到各方充分配合協作和溝通交流,才能完成這項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還要建立健全相關考核機制,納入政府干部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嚴肅懲處貪腐等違法行為。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加強基層法治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應該做到帶頭學法、守法,不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還要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基層法治文化建設要注重樹立典型,打造品牌,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鼓勵涌現“法治中心戶”,從而做到群眾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宣傳管理。例如,可以以法治惠民為普法工作出發點,結合當地實際,開展文明創建系列法治宣傳廣場活動,培養全社會樹立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促進基層人民群眾法治認同感的有效提升。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廣大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高。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資源投入、完善基礎設施、豐富基層文化活動內容、創新基層文化活動形式,推動基層文化建設全面發展,不僅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將促進群眾自身素養不斷提高,激發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塑造鄉風民風文明氛圍,不斷為美麗鄉村建設和實現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