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文偉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受到應試教育現狀的影響,個別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還是采用“講授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小學數學課程教育凸顯枯燥、乏味,往往只獲得知識的結果和機械的方法,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創造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角色位置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知識發生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學習潛能創造機會。
數學課程中有許多理論性的知識點,課堂教學中如教師一味地講解,讓學生被動接受,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枯燥、無味的整體印象,數學學習主動性嚴重不足。長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都會悄悄消失,無法形成數學課標中所要求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課時,利用學校的各個建筑、教室等資源,以國旗臺為中心觀測點,學校大門在什么方向,操場又在什么方向。大家都知道課間休息時想要去操場玩應該怎么走,這個行動路線從“方向”的角度應該如何表達。又如,學生每天放學時,從學校出去后有各種行進方向,互相道別時可以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在學校的哪個方向。這樣的學習交流很容易讓學生喜歡數學知識內容,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用而有效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教學方式。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提問往往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學生從師生的問答中學習的只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自主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明顯的實踐,提問的潛力遠沒有被挖掘出來。數學課堂教師應該科學使用提問手段,讓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通過更多思考,在思維過程中得到不同解法。并與同學合作探究,力求讓課堂提問更加有效,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主學習對于掌握課堂知識的必要性。
還是以學習“位置與方向”的教學實踐為例。教師在講解后,組織學生自選校園中某個建筑為中心觀測點,從而確定校園內其他建筑 的相對位置,通過動筆畫線路圖或語言表述。由于選擇的中心觀測點不同,學生的答案可能各有不同。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互相交流,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優點。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明白了對于事物的看法可以有很多種角度,不論對于什么事情,只有多學習、多了解,才能做到全面、客觀,認識到平時注重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
在數學活動探究中,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學習的感性材料,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使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進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內容時,整個教學活動要圍繞“看一看、比一比、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掌握圖形的基本特征和面積的計算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進而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尤其是在推導面積公式時,教師更應該注意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提出假設,并動手操作來進行驗證,如剪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將其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剪兩個完全一樣的任意三角形,將其進行拼擺,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并在已會求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推導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學生在充分利用學具經歷知識假設、探究驗證、證明結論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形成鮮明的表象,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進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發展思維、培養動手能力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根據例題特點,運用對比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例題組中的異同之處,抓住思維的切入點,掌握科學、有效的解題方法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例如在“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一課教學中有這樣一組例題:①足球有20個,籃球比足球多1/4,籃球有多少個?②籃球有25個,足球比籃球少1/5,足球有多少個?③籃球有25個,籃球比足球多1/4,足球有多少個?④足球有20個,足球比籃球少1/5,籃球有多少個?初看例題學生們一頭霧水,理不清例題的條件和問題。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例題進行整體比較,發現其中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對實際例題的解答,總結出“已乘未除,多加少減”的八字口訣。在自我思維不斷碰撞,不斷反饋,以一個整組例題為一個思考模塊,從解題入手,進行舉一反三,在反復對比訓練中讓學生扎實掌握此類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歸納此類題目解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正確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對于學生學習成長至關重要,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實踐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