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勇鵬
擁有成熟的地理學科思維,是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高中地理課程內容復雜,系統化特點明顯,各個知識點之前的關聯千絲萬縷,只有捋清知識主干,分析地理現象背后的成因,才能完整地學習地理知識,也才能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思維可視化由諾瓦克教授等人最早提出概念圖術語,通過將某一領域內的知識元素按其內在關聯建立起來的一種可視化的知識網絡,形象化的形式闡明了概念知識之間的關聯。目前,思維可視化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逐漸成熟,應用思維可視化理論可以形象地呈現知識的內在聯系,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信息能力,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啟發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
高中地理學科主要以研究地理環境氣候為主,這些知識點既相互獨立,又有著密切的內在關聯,地理課程綜合性極強,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對不同的地理要素進行的綜合性分析,但是由于知識點眾多,學生很難進行統一性學習,所以應用思維可視化理論可以系統地學習地理不同知識點的要素。在地理要素學習中,每一個地理區域都有其獨特之處,有著不同的地理風情和氣候特點,之所以形成了不同地理風情,只要由氣候、洋流、季風、緯度等不同要素導致,要分析一個地理區域的綜合性特點,不僅要分層探索成因,而且要綜合不同因素 從更加完全的角度進行探究和分析,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思維可視化工具將不同地理因素、特點、成因用線連接起來,形成一定的關聯,從而將零散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將抽象知識的轉化成簡單的、形象知識體系,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在學習《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一課時,在對不同地理因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應用思維可視化工具進行知識點總結和歸納,形成知識點的概念圖,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可以激發自身的思維,提升自己對地理知識的認知,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習地區相關性問題時,也可以靈活地應用思維可視化工具,對地區特點進行兩方面的分析,從內部和外部分別進行分析,在對地區內部進行分析時主要是對區域內優勢和問題進行分析,對地區外部進行分析時主要了解該區域后期的發展,并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念,從而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在對地區外部成因進行分析時,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了解該地發展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找出解決方法,同時對后期的發展要進行詳細的分析,才能全面地促使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并在概念圖的引導下發散思維,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可視化工具對課程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歸納,從內部和外部兩個角度分析西北地區問題、問題形成的原因、后期的解決方法以及我國西北地區后期的發展,通過系統性的分析和歸納、總結,形成明確、清晰的地理概念圖,促使學生清晰地掌握該課程的知識概念,在繪制概念圖的過程中,應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概念圖的繪制,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掌握地理知識,刺激自身的思維,提升自我解決問題、分析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
地理教學,關于空間和時間的地理知識內容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不地理情況,在不同時間和空間都有著不同的情況,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在學習這些知識點時,也可以應用思維可視化工具將不同知識點構成概念圖,通過概念圖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空間和時間要素的關系,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認知。時間和空間知識內容很多,綜合性極強,不僅涉及農業、工業,還涉及交通、社會等內容,要建立不同要素的聯系,就要靈活應用思維可視化工具。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思維可視化理論可以打開地理教學的新視野,可以促進學生明白知識和概念之間的聯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新的工具,高中生學習能力的較強,經過引導,可以激發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形成更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