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婧 孫鳴
熱奈特于雙層時間情境提出“時間倒錯”,內蘊順序、時距、頻率。于景區交通線索而言,順序突破景區故事敘述時間單一,運用順、逆、倒、插方法將故事情節內容重新排列組合;時距基于完整線索營造省略、概要、場景、停頓情形,豐富游客形式認知體驗;頻率于線索營造呈現單一敘事、某種特殊種類、重復敘事及概括,景區線索呈現韻律化。
春季,生機勃勃,景區內部景觀春意盎然;夏季,烈日炎炎,景區內部景觀郁郁蔥蔥;秋季,碩果累累,景區內部景觀紛繁艷麗;冬季,白雪皚皚,景區內部景觀安寧祥和。景區交通內部景觀呈現于整體線索營造并扮演重要角色,其枯榮基于四季交替發生變化。
所謂“時間情境下的景區交通”,即通過對不同時間尺度范圍景區交通具體形態與審美文化范式解讀,分析其演進內在邏輯及發展脈絡。針對該范式轉型及轉化,將其與時間不同尺度、維度相聯系,時間尺度延展呈現不同時期景區交通脈絡得以延續的歷史文化內涵及內在審美意蘊,時間維度得以變化呈現因時而變,成為富有諸多可能的景區交通境域。
景區交通線索營造隨時間流逝不斷發生變化,于該過程中蘊含某一時刻美態。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是景區交通線索呈現瞬間性美態的具體條件,于特定季節、時間及氣候條件產生波動,景區內部景觀就其特定狀態持存富有感染力的最佳狀態,并于故事情節設定中捕捉瞬間美態。
靜態景區交通呈現瞬間性,瞬間性既包含游覽過程中明確性時刻、時點,又包含相對靜止時段。基于借景方法,時間情境下景區交通建構得以有效展現,日月星辰、天光云影、陰晴雨雪、四季輪回作用于景區交通內部景觀,于時空雙重維度增添游客形式認知體驗,使游客主觀認知與交通客觀營造產生共鳴,景深無限、意味深長。
景區交通呈現變化性,如其他生命體一般隨環境改變而改變。動態化景區交通其故事情境變化程度及延展過程呈現動態美,該過程廣延至生態社會更迭。景區交通內部景觀于每時每刻發生變化,其自身物質形態變化彰顯景區交通線索由開端至發展至高潮至尾聲全過程。
景區交通時間情境指交通內部景觀順序性及持續性,空間情境指物質景區變化廣延性。富于運動變化的景區內部景觀存有時間及空間形式基于時空雙重維度產生存在、運動及發展過程,空間體驗過程伴隨時間過程涌動。空間體驗過程中對景區交通多感官通道認知隨時間情境變化而變化,獲得不斷變化視覺印象。
人體生物節律包含日、周期節律:日節律即人體生物鐘,白晝為人類理想活動時間。不同時段體能變化不同,景區交通線索建構情節內容發生變化;周期節律共計23天,分為高潮期、臨界日、低潮期,高潮期體能充沛、臨界期體能不穩、低潮期體能疲憊。
景區交通線索建構過程中,縱向維度外延至時間脈絡,尊重其原有歷史,關注脈絡基本,深度挖掘景區過往歷史及交通道路使用過程,以保留、提煉方式翻新景區,賦予景區全新外在形式及內涵意義。于橫向維度,安排情節內容與景區交通完整線索于時間序列上的有效展示,利用相關自然要素、情節內容對觸、聽、嗅、視多感官通道觸動游客產生共鳴。
放慢敘述速度:①故事里套故事,使敘述起飛至敘述降落間的距離無限延長。②細節內容是調節景區交通故事情境敘述速度的關鍵所在。③脫離景區主題的枝節敘述,使敘述從容不迫自然而然離開故事主線或主題。④無限緩慢的敘述,紛繁、細膩、延宕的敘述,需要無與倫比的記憶、敏感、耐心和毅力的敘述。
旅游業迅猛發展的今天,時空雙重維度和諧共存能夠有效解決景區交通敘事在該層面所產生的現狀問題。現今景區設計中,敘事學運用廣泛,結合時間情境塑造有意義、能夠參與對話的景區交通,超越傳統交通的物質屬性并注入全新的時間內蘊,在線索組織與建構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