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紀念館,河北 石家莊 050040)
革命歷史博物館的首要功能就是對具有歷史紀念價值的物品進行陳列和保管,以供后人參觀,感受歷史的魅力,并起到對后代的教育功能,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如今的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大多以實物為主,人們的參觀也僅僅流于對實物的外邊進行觀看,涉及的內容比較少,導致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所以想要開發出博物館更大的社會教育功能,就必須要對博物館的展覽模式及展品內容進行升級,才能保證革命歷史博物館的不斷可持續發展。
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教育對象除了廣大人民群眾外,更多教育的對象是黨員,而一般情況下黨員都是在單位的要求下才會走進博物館進行黨性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會有機會主動走進革命歷史博物館,即使是進去,其參觀也是走馬觀花,粗略的參觀,這就使得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使得博物館對大眾的教育功能流于表層。革命歷史博物館黨性教育功能缺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實現,不利于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建設和管理,不利于紅色文化的傳播,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自然無法實現革命歷史博物館社會教育升級的目標。
在社會文明程度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經濟水平和精神文明傳播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發展,使其逐漸發展成為和現代生活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場所。但是,現階段很多革命歷史博物館都處在傳統層面,和現代博物館的定位具有極大的差異,很難在實現黨性教育的基礎上提高革命歷史博物館社會功能。革命歷史博物館社會教育和時代嚴重脫節,不利于博物館的整合和發展,使博物館的功能性存在缺失。
為有效解決革命歷史博物館只向少部門群眾開放的問題,革命歷史博物館相關人員必須重視黨性教育,大力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自發地接受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精神洗禮。例如:相關負責人可以在重要的節假日舉辦革命歷史文物展覽會,以黨性教育活動的形式,增強群眾的凝聚力,使其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提高群眾的黨性精神和愛國情懷。或者播放黨性教育紀錄片,讓人們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提高黨性思想。
在革命歷史博物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發展情況,不斷拓寬社會教育的渠道,利用媒體資源加強黨性教育,讓廣大人民群眾掌握博物館的最新狀態,在新舊媒體的基礎上,編制黨性教育紀錄片,讓廣大人民群眾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將其和革命歷史博物館陳列的藏品聯系起來,激起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懷,提高他們的黨性思想和黨性意識,吸引廣大人民群眾主動參與到革命歷史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中。
黨校是黨性教育的重要場所,黨校黨性教育的很多內容都和革命歷史博物館具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革命歷史博物館發展中,要想加強黨性教育,必須加強與黨校之間的合作,讓黨校的學員成為博物館的受眾,博物館成為黨校的課外教學點。還可以采用圖片考察和知識競賽的形式,改善黨校學員的黨性學習進程,進一步加強黨性教育的效果,有效促進革命歷史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升級。
在革命歷史博物館發展過程中,運用硬件設施加強黨性教育,增大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資金投入,有效提高博物館的館藏質量,這樣才能吸引公眾的眼球,讓革命歷史博物館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發展壯大。在博物館陳列藏品時,合理設置藏品的位置、順序和亮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觀賞興趣,豐富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文化底蘊,提高黨性教育的效果,使革命歷史博物館充分發揮社會教育推廣作用。
講解是加強黨性教育,促進革命歷史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基本方式,為了有效提高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促進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升級,必須運用軟件設施加強黨性教育,在改善講解質量的基礎上,整合語言藝術,使得講解更加生動形象,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革命歷史博物館藏品中的黨性內涵和革命文化內涵。在革命歷史博物館發展中,運用軟件設施加強黨性教育,為群眾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更在極大程度上促進革命歷史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升級。
黨性教育是革命歷史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有力支撐,為了更好的發揚革命歷史的社會教育功能,除了要對博物館的管理模式進行改善,更要提高博物館對教育活動的策劃,讓博物館成為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重要陣地,群眾路線教育的生動課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學習交流的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