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五中等職業學校,河南 南陽 473055)
現在,很多公司都非常愿意接受實踐經驗比較的多和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行政管理專業人員。所以,提升和培育行政管理專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可以達到符合用人單位實際要求的目標,而且還是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關鍵之處。怎樣利用自身專業的強大實踐特性來促進教學的改革,以達到和完成優秀人才培養的目的,這一目標將是大學行政管理專業需要一直堅守的方向和肩負的重任。
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活動與校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作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單一角色主演者,這樣做會使得學生對社會現實及其自己有更準確、更深入的了解。此外,通過校外的實踐活動學生就能夠完整地理解和熟悉行政職務的工作職責和資格要求,有針對性的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優勢,進而明確所要努力的方向和具體目標,解決一切負面的影響和內心的困惑,形成一個良好的擇業理念。
盡管行政管理專業一直以來都是各個高等院校比較受歡迎的專業,但是,根據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卻沒有理工科專業的畢業生有競爭力,理工科專業學生總體呈現出的狀態是供不應求。中山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雇主對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工作表現從整體上來說是不太滿意的。而出現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能力和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之間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很難迅速為單位創收一定的利益。所以,培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引導他們在職業競爭過程中獲勝的最好方法。
對于行政管理專業來說,它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實用性,這一特點是它價值與生命力存在的基本保障。以往的應試理論與教學方式都倡導要確保學生具有充裕的理論知識體系,但是,對于如今的社會來說,一旦缺乏實踐能力的培育或者接觸實踐活動的時機很少,那么就很難甚至不可能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適應多變的外界環境,不能恰當地應對各個行業的變化,用人單位也無處獲得高質量、高素養的具有個人特色、又富有創新能力的行政管理專業人才。
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想要轉變,就必須從以往的教學觀念方面來入手,要從根本上來改變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完全依靠理論教學的被動形態,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實施以老師為指導者、以學生為學習活動實踐者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崗位職責的具體要求,并以達到工作需求的目的為基礎,制定一個簡便、實用、可實際操作的技能板塊,尋找并創造機會供學生來練習。這種工作與學習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更完整地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可供老師實際運用的辦法具體包括案例教學法、專題研討法、情境模擬法、合作學習法等;除此之外,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分配需要按照社會的基本要求以及專業方向來進行,在合理安排的前提下要反映人才培養的特點與能力標準的要求,根據這樣的方法來開設課程就滿足了課程具有針對性、方向性的要求,培育的學生也會富有綜合性與個性化的特征,因此就減少了就業競爭時代的人才被替代的可能性[1]。
為了培養迎合市場需要的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就需要在課程教學中要加強實踐培訓的內容,增加實踐培訓課程的比例,開設更多的應用型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在設置相應課程的時候,需要學校根據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知識步調,及時的加以調整,促進學生養成一個會靈活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可以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并在實際運用的時候得到更進一步的升華。讓授課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多結合“案例分析教學法”“情景模擬法”等方式,從而促進實踐環節的教學,在講授的過程中使得學生運用有關的理論知識與相關原理從不同角度來辨析和考慮問題,并嘗試進行深入的分析,這一方法對提升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可以促進學生成為新時代具有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的管理人才。
行政管理專業可以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開展校內實訓活動,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應加強校內實訓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軟件要及時更新;還應不斷推進校企合作、校政合作,要廣辟校外實訓基地并與其建立長久合作關系,力求產學結合,促進“雙贏”發展;此外在安排學生實習時,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采編行政案例,這樣能夠提高其調研和寫作等方面的能力,且有利于充實案例教學資源庫[2]。
總之,新形勢下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充分結合當下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從教學內容、教學管理制度以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著力,不斷地推動行政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