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方順橋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課堂提問是我們教師課堂引導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通過課堂提問,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從而有的放矢展開教學。但我們的課堂,依然存在滿堂問、問題過于瑣碎、過于空大等現象;問題的設計不能引發孩子的深入思考,不能促使師生、生生之間的深度對話,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影響了學生的自身發展。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展智慧。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引發探究欲望、激發思維,使情緒處于最佳狀態。因此,如何優化課堂提問,值得我們思考與研究。
不同水平層次的問題,教師關注和提示的著眼點有所區別,學生的思考活動也有所不同。處理好提問的預設的水平層次,提問的深度和廣度也就比較清楚了。筆者認為提問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記憶層次的提問。教師提問方式:我們學習過哪些知識?是什么?學生在教師的提問后重在知識的重現、識別、命名、分辨、列表、識記。
2.理解水平層次的提問。教師的提問方式: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看圖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在老師的提問后會闡述、舉例、解釋、展示、總結、比較、分類。
3.應用層次的提問。教師提問的方式: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或策略?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哪里出現問題?學生會執行、實施、解決、運用。
4.分析層次的提問。教師提問的方式:通過對比與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兩者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你可能推出什么?假設是什么?根據是什么?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會分類、排序、剖析、歸類、區別、組織、歸因。
我們的課堂提問在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所提的問題不能低于或過分高于學生的水平,要學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來”。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分數的認識》一課,很多教師還會像三年級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一樣設計問題: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一個小朋友分幾個?現在又一個蘋果每個小朋友分多少?可以怎樣表示?這個問題的設計是無視孩子三年級已經認識了幾分之一。可以把問題的設計建立在孩子已經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構新知。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同學們,你們學過分數嗎?你能不能在心里想一個分數,然后用圖畫一下,畫完后給你的同桌猜一猜你畫的是哪個分數?這樣的問題設計使孩子呈現出自己的已有水平,并且抓住平均分,一個部分占整體的幾分之幾。既有記憶層面又有理解分析層面。
提問的方式千變萬化,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呈現方式有時會收到不同的效果。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能夠更有效的調控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在思考與探索中解決問題,對于鞏固知識、啟迪思維、開發潛能、培養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質數與合數時,學生在根據因數的多少對1—20的數進行分析引出質數與合數概念后,我提問:“1是什么數”?有的學生說是“質數”,有的學生說是“合數”,這時我適時引導:“想一想什么是質數?什么又是合數?”學生通過回答,質數只有2個因數,合數至少有3個因數,而1只有1個質數,自己就能判斷出:1既不是屬于質數的范圍,也不屬于合數的范圍,從而知道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這樣的課堂提問抓住知識的本質內涵,通過引導,幫助學生運用已有舊知解決新知,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像這樣抓住時機,采用循循善誘、開導的方法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充分運用他們的才智,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出現停滯、閉塞的時候,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來誘導學生,調整疏通思路使思維活動和思維能力順利的發展。
利用教材的內在邏輯性,把所傳授的知識分解為一個個小問題,一環扣一環系統的提問學生,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逐一解決了,整個問題就解決了。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教師在學生自己動手用小棒擺三角形后提問:圍成三角形的舉手?為什么這樣長度的3根小棒圍不成三角形?學生看著小棒圖再來思考:要想圍成三角形可以怎么辦?看見演示動態的過程,是學生看到由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到大于第三邊的過程,加深了認識和理解。
巧設懸疑式就是精心設計問題提問學生,但是問題提出后,不是要求學生馬上回答,而是自問自答或問而不答,它常用于引入新課,設置懸念,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和求知欲。在教學年、月、日時,課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明今年13歲了,猜一猜他過了幾個生日?小明說他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這時孩子一臉的茫然,有的孩子開始小聲議論,這時我并不期待孩子的任何回答,教師也沒有對這個問題有任何回答,而是順勢引出今天的課題: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年、月、日,上完今天的課大家就知道為什么了。這樣孩子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在懸疑中尋找法寶,使課堂充滿活力。
及時恰當的評價極為重要,它可以將正確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以便于學生及時修正或保持對知識的原有認知。在評價時要注意客觀公正,客觀公正是尊重學生的表現,只有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每一次回應,學生才能夠積極思維、踴躍發言,課堂效率才能提高。評價還要善待錯誤,不要過分關注錯誤本身,應多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與過程,要善于鼓勵學生質疑和討論,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如果提問能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的狀態,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就會不斷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