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昌市高豐中心小學,江西 瑞昌 332200)
據了解,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很容易將自己的想法無意間強加給學生們,之后便立即轉換下一環節,這樣的話學生們并沒有完全進行思想交流,反而是在經過了解教師的閱讀想法后,跟著教師的節奏走并完成教師下達的任務,這一過程學生們無論是思想還是個性都沒有充分得到發揮。為此以下的幾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就是根據現存在的問題所提出的教學。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需要利用好啟發語言,適當地提供引導,讓學生們嘗試自己感受文章,這個過程就是想要讓他們充分體驗感受到閱讀的意義,通過自身與文章密切接觸,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反差,體察作者的情感。在閱讀之前教師通過部分故事內容來吸引學生們嘗試閱讀,讓他們主動去探索故事發展的背景與高潮環節,這個時候就不需要教師插手,需要給學生們充足的時間來讓他們自主閱讀,在他們閱讀的過程中不要過早地插入自主閱讀,也不要干涉。過程中可以適當地給予贊揚,可以對他們說:“某位同學讀得可真仔細,在書上圈畫了一些好詞好句,大家可以向這位學生多學習學習啊。”通過這樣的行為引導,學生們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慢慢養成圈畫的閱讀習慣。還可以這樣說:“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你們可以把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語言或是最讓你感動(印象深刻、最喜歡、認為有趣驚悚)的語句圈畫下來。”這樣學生們才會真的進入閱讀情節,心沉下來平靜閱讀。比如:在進行部編版三年級《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先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看今天咱們需要學習的課文題目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嗎?或者是說為什么這水泥道鋪滿了金色巴掌呢?”以此來吸引學生們去自主閱讀,在他們閱讀一遍之后,教師也可以再讓他們進入閱讀,這次的閱讀教師進行行為引導,讓學生們在第二次閱讀的時候圈畫出有關于場景的修飾詞,就像是“潮濕的地面”等,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對閱讀形成良好的習慣,隨著次數的增加逐漸就會養成這樣隨手圈畫的習慣。過后也可以讓學生們把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語句做個標記,等到這些學生們都獨立完成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進行解讀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來談一談對題目的理解,通過匯總學生們自己的想法,然后對學生們的解讀進行評價,緊接著共同解讀大家不理解的地方,最后對該課文做一個全面的總結。
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讓學生們在面對一篇文章時,經過閱讀后有所感悟,然后經過積累課文中的用詞語句,最后可以達到學有所用的地步。那么,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重點要求學生們能有所感悟,教師就需要好好進行問題式教學,以此啟發學生主動思考。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四年級《寓言二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自行閱讀第一則寓言,讓他們歸納出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樣的故事,倘若學生們在歸納主要內容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提供關鍵詞(扁鵲、蔡恒公),等到學生們歸納好主要內容之后,就可以引入不同的問題來考察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像是扁鵲幾次拜見蔡恒公,蔡桓公的反應是怎樣的、以及這幾次蔡恒公的狀況是怎樣的?等到問題式教學后,讓學生們嘗試說出自己的感悟;進行《紀昌學射》這則寓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自行閱讀,教師可以提供關鍵詞來讓他們歸納出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樣的故事,隨后引入問題帶領學生們深入理解寓言后的道理,并讓他們有所感悟。
閱讀不單單要求學生們對課內的閱讀資源都有了解和感悟,也需要廣泛閱讀課外讀物,這樣才能拓展學生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更多并可以積累更多的知識儲備,運用也會更加自如順暢。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像學生們提供閱讀資源,以此來拓寬學生自主閱讀。提供閱讀資源之前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年齡特點進行選取閱讀讀物,這樣既能符合他們閱讀的能力,也能夠為他們提供廣泛的閱讀并提高自己的知識層面與拓寬視野。教師可以根據課程進度來安排適當的課外讀物片段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給出良好的閱讀方法,給出具體的指導,方便學生掌握閱讀技能,除此之外也可以嘗試讓學生們寫下閱讀感想,做好標注,逐漸增加嘗試次數以此形成習慣。
【結束語】總而言之,教師在培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需要從原先的強勢灌輸思想向平和的思想交流方向轉變,秉持著學生個性發展的原則,進而從教學語言、引領方式等方面開展閱讀教學工作,如此不僅能夠保證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又能強化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們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