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在當前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積極組織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將德育融合滲透在美術的各個領域中。具體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學實踐、提升審美認知等多個角度去實現。美術用以表現生活、表達生活,也正好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向小學階段學生展示美的平臺。本文針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工作,探尋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
手工課堂,是小學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泥塑、剪紙等傳統藝術均在美術教材中占據一席之地。在手工課中 ,傳遞德育,可以指導孩子們做一些創意的嘗試,如進行班徽、班旗的設計,由孩子們自主選材、自主設計,結合自己對班級的理解去完成這項工作。班徽、班旗等的設計,追求美觀、簡潔,是對學生美術功底的要求,又是創新;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關注到班級,表達出自己對班級、班級文化等的理解與愛。類似于這樣的主題設計,也可以表現在如“我為奧運助威”等活動中,逐漸引導孩子關注到這些值得驕傲的大事件,引發集體榮譽感和熱愛祖國的信念。在每一節具體的手工課,盡量設計需要孩子相互交流、幫助去完成的任務,這樣,學生在完成課時任務的同時,開始與周圍的同學交流,互助,增強團隊協作能力,也是德育的一種形式。
小學階段學生,正是想象力豐富的時期,此時在學習美術時,也會不經意間展現出自己的智慧和想法。作為小學美術老師,要能善于捕捉到學生所反饋出來的點,加以引導與教育。如以今年疫情為例子,開學后,某節課要畫人物,一些孩子自覺地畫出了醫護人員,白衣天使的形象。此時,正好是借此指導孩子致敬“白衣戰士”,借助學生靈感展開教育教學工作等。把握課堂教學工作,及時將德育從每一個細節、每一次學生的反饋傳遞出來。新時期,德育教育乃至整個思想品德教育,都不是閉塞的,而是交流開放的,盡管小學生表達能力還稍顯薄弱,但是教師應當能聽到他們的表達,捕捉他們的反饋。
小學美術本身就有啟蒙的意義,在美術課堂中組織美術鑒賞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知識,傳遞關于美的感知。同樣的,良好的品德也是美,優秀的文化還是美,在美術鑒賞課中,積極將美展現出來的過程中,傳遞德育。例如,前文提及,在小學美術手工課,學生可以接觸到泥塑、剪紙等傳統手工,而這些完全可以作為一節鑒賞課,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出我國傳統藝術,如雕刻、木雕、糖畫等的美,并借機將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展現出來,激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的愛與關注,全面促成發展,鼓勵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及時將積極的元素展現出來,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帶來豐富的體驗。在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實現發展,才能更進一步為學生的學習與知識的積累做出鋪墊,德育正是在無形間展現出來的。
美術作品是對現實世界的藝術處理 ,基于此,不妨嘗試將生活與藝術結合,實現對美的引導。很多藝術作品通常能夠用藝術的形式,展現美好、揭露丑惡等,此時,不妨將知識點充分地展現出來,為學生帶來豐富的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將一些作品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一半現實、一半藝術,學生才能逐漸從中找尋到美的痕跡,發現原來美好就在身邊,感受到一絲絲溫馨與溫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將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與對生活的映照結合起來,真正參與到藝術感知中,探尋美術作品的美好與互動等,積極感知到美與藝術,找尋到美好的來源,找尋到對美的啟發與關照,及時調動學生學習與感知的積極性,從不同角度實現德育。
組織開展趣味美術活動,是推進德育的又一重要環節。美術活動走出課堂,以美的形式去創造、展現一些事物。如,鼓勵孩子在新年時為家人制作一些窗花等,這樣的簡單手工,增加節日氣氛的同時,也能使孩子深刻體味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每年開學的課程中,鼓勵學生帶家中的舊報紙等紙張,一起為新書包書皮,從小培養孩子環保、節約的能力,全面促成發展。從不同的細節、各個環節的設定,帶孩子體驗到美術的魅力同時,實現心靈浸潤,找到德育突破口。
高尚的品德,本身就是美的,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實現德育滲透,真正將德育與藝術,生活與藝術結合起來,傳遞給學生,能夠幫助孩子理解德育在生活中的熠熠生輝,感受到美,并自覺去追尋這份美好。在課堂教學中,設定德育目標,創設具體實踐,以創意的教學形式、豐富的課堂表現力等,展現德育的美好,積極促成德育工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