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妍
傳統小學音樂中,教師認為帶領學生聽幾首曲子,讓學生會唱就行了,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一些學生逐漸認可了教師的教學形式,即便有自己的情感想法也不外露,不僅影響了學生的音樂興趣,還影響了師生之間的情感鞏固,最終打擊了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要想完成音樂教學的基本目標,要想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教師要通過創設積極的情境、直觀呈現場景、激勵性評價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動力。只有讓他們帶著積極的情感愿意學音樂,才能最終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情感,也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一門學科的學習通常在很大程度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生才會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同時,小學生自身的音樂知識積淀較少,基于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之初,教師可以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審視小學音樂,并采取符合小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形式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讓小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還可以帶動他們的積極情緒,提升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果。
在教學《春之歌》之初,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我先是讓學生欣賞了有關春天的景象,讓學生觀看春天的相關自然景色。這時,學生的注意力紛紛集中到了課堂上,在播放完視頻后,我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你們覺得春天是什么樣的,春天美不美呢?你所理解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在提問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并回答。之后,我肯定了學生的“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溫暖的”“春天是色彩斑斕的”等說法,并順利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春之歌》。這樣,通過在課堂教學之初巧設情境,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學習的樂趣。
基于多媒體擁有視、聽、說三方面的功能,可以帶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觀看等器官,讓學生收獲較多的體驗,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暢想,為此,音樂教師要將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應用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在多方面認識到音樂中的相關景色和體會到其中的情感。在常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所教的內容為學生創設視頻的直觀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情境的刺激,也感受到音樂中的基本情感,提升學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
在教學《勇敢的鄂倫春》這首歌曲時,我先是運用多媒體展現了鄂倫春人的生活圖景和相關視頻,并向學生簡要介紹了鄂倫春族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點。在學生欣賞到盡興時,我對學生提出一些實際的問題,如:你們知道鄂倫春人住在哪里?他們平時的穿著和飲食習慣是什么樣的?然后,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去思考,并讓他們進行積極的交流,之后,我再讓學生回答且認真聆聽,并對他們的答案進行了補充,以此帶動學生對鄂倫春人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之后,我將《勇敢的鄂倫春》歌曲播放給學生聽,如此,在相關視頻的刺激下和在歌曲的刺激下,學生對歌曲的整體理解能力提升。因為,在音樂的刺激下,學生一方面產生了想象,一方面對觀看到的場景進行情感深化,其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自然提升。
音樂課堂中的評價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體現,是學生學習情感的激勵和理解能力的深化。為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給予學生以多方的評價,在評價中要做到客觀和中肯,讓學生看到自己在音樂中的長處,也要讓學生看到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在給予學生評價中,教師最好要用中肯的語氣,要讓學生找到學習信心,最終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結合音樂的教學內容,并綜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為他們組織了音樂常識競賽、音樂特長比拼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具體的活動中。在活動中,部分學生表現出一定的不自信,我及時上前給予學生鼓勵:“你要相信自己,也許會表現得很棒呢!”而一些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知識理解錯誤的現象,我也及時將學生單獨叫到一邊,并鼓勵道:“你可以在課下下功夫,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進步。”在活動結束后,我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比如唱得不錯!相信你下次會表現得更好!在下次活動希望看到你更好的表現等等,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是音樂教學中的基本助力,是豐富學生情感和素質的基本途徑之一。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基本魅力,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音樂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