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佳莉 / 李肖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在闡述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時提出的重要理論成果。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民族文化的不斷流傳象征著一個國家在向前發展的道路上永不停止的步伐,鹿寨平山山歌到今天已經有1700 多年的悠久歷史,富含豐厚的民族文化韻味,對于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優越性。文章從鹿寨平山山歌在傳承中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出發,解讀鹿寨平山山歌在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所具有的融合性,并提出鹿寨平山山歌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獨特優勢。
鹿寨位于廣西省柳州市地區,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歷來有“桂中寶地”之稱。那里文藝氣息濃厚,在藝術創作方面可謂“百家爭鳴”,其中山歌在鹿寨文化的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鹿寨也有著“廣西山歌之鄉”的稱號。鹿寨平山山歌最早是在明末清初時期由第一代歌手張老溜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河池市開始流傳,經由鹿寨縣的平山、中渡等地域傳播開來,因其飽含濃厚并悠久的民族文化底蘊,在2007 年和2016 年分別被評為區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然而,如今擁有一千多年歷史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平山山歌,目前卻面臨著生存難、發展難的種種壓力,如果不盡快采取措施對其保護及傳承,這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面臨銷聲匿跡的危險,也將意味著如此原始、傳統的壯族平山山歌將永遠銷聲匿跡。因此,在這種面臨重重困境的現狀下,將鹿寨平山山歌與當代的主流價值觀相結合而發展,既能延續平山山歌的生命線,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傳播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使山歌能夠緊隨時代步伐,在新時代得到與時俱進地傳承與發展。
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是這個民族向前更好發展的導向與準則,是在前進的路上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的明燈與警鐘,一個好的核心價值觀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黨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分別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誕生于中華的優秀民族文化,在新時代仍需依靠中華優秀民族文化進行涵養與傳播。平山山歌是在中華民族的創造與積累下產生的優秀民族文化,蘊含著深刻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不斷奮斗、努力拼搏的重要精神支撐,在新時代的條件下,將平山山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少數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將平山山歌所體現的傳統價值觀與當代中國的現實價值導向、價值理想有機結合,使鹿寨平山山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創造出源于民族文化又高于民族文化的當代價值觀。此外,在少數民族地區將本地的山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也有利于發揮民族音樂文化的向心力作用,對于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鹿寨平山山歌既要不斷傳承與發展,還要盡可能的擔負起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任務。在平山山歌的涵養與傳播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更積極地影響到壯族人民的生活與思想,起到潛移默化地精神滲透作用,并且平山山歌也會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潤下愈發頑強的成長并壯大。
鹿寨平山山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有著很好的融合性,因而在平山山歌的內容中也能發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相契合的地方。1987 年,鹿寨縣為了搶救和保留這筆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繼承并發揚這優異的民族文化傳統,編輯出版了《鹿寨縣歌謠集》,據其所記載的鹿寨平山山歌題材廣泛,包含了多種類型的曲目,如勞動歌、時政歌以及生活歌等。從中發現,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鹿寨平山山歌中就已經能找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相契合的地方,例如采錄于1985 年的《富民政策是源頭》中唱到“富民政策是源頭,幸福河里水長流;千家萬戶爭致富,好比端陽賽龍舟。”這一山歌中的內容正是體現了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處于國家層面的“富強”這一內涵,山歌倡導人們緊跟政府的富民政策,呼吁家家戶戶爭致富。“自人類產生以來,擺脫物質匱乏,不斷創造、積累物質財富就成為社會主體的生存所需和基本追求。社會個體如此,民族、國家亦如此。”[2]
再如《惡霸地主你莫囂》中:“不是我們命里窮,只因地主剝削兇,敲詐勒索高利貸,吃人算盤掛在胸。惡霸地主你莫囂,五大財產你要交,斗你不倒繼續斗,砍柴不斷不丟刀。惡霸地主莫囂張,斗你不垮不收場,睜開雙眼看一看,如今世界我們當”,歌詞體現出人們在早期就已經運用了山歌的形式來呼吁“人人平等”,內容與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關于社會層面的“平等”這一內涵相契合。在社會上生活的每一個人對于社會來說都應該是平等的,社會也需要去確保每個人在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受到同等的尊重與照顧,將“平等”這一內涵融于山歌中,也使人們更好的吸收這一內涵的意義。
平山山歌中還有體現出個人層面中“愛國”這一內涵的山歌,例如采錄于1951 年的《抗美援朝保家鄉》:“扛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鄉;抗美援朝上前線,打敗美國野心狼。”從山歌內容上能感受到當時人們對國家的熱愛以及想要守護國家的強烈感情。中華民族在這艱苦的道路上一路走來汲取到了非常多的實踐性經驗,愛國主義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國家的強大需要我們的貢獻與支持,國家的美好未來應由我們所有人來共同建立,在山歌中倡導愛國精神,能夠潛移默化地將其烙印在人們心中。
由此可見,壯族人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創作的山歌就已經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內涵孕育其中,因此平山山歌的題材內容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意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
平山山歌是鹿寨人民在一千多年來不斷地努力傳承并發展而來的,是每一代壯族人民共同凝結的智慧結晶,其樸實的音樂風格,濃郁的鄉土氣息,真摯的演唱,這些品質都在積極地影響著當地人民的生活。眾多學者受困于民族語言、文字、風俗等障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鹿寨文化結合起來存在諸多困難,而平山山歌具有傳播途徑廣泛、群眾基礎龐大、傳播載體穩定的優越性,也有著聚集性、組織性、自覺性的特殊功能,因此在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語言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文化遺產,平山山歌中所特有的方言是其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獨特優勢。“要使用貼近傳播客體的話語方式傳播核心價值觀。語言是思想的直接體現,要注重語言的親和力、對話的平等性、受眾的接受能力,要用簡明易懂的方式來解讀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用鮮活生動的事例來詮釋核心價值觀的實質,用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傳播核心價值觀的要素。”[3]目前來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多使用的是漢語言文字以及普通話,這在漢族聚居地區是完全可行的,但在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普及時卻遭遇著重重困境。
每一個地方的方言都是本地文化的一種標志,當地人民在用方言進行交流的同時,在心理上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歸屬感。中國地大物博,各個省份都在發展中形成了屬于自己地區的方言文化,并且省內的市、縣也都有著不同且特色的溝通方言,以鹿寨縣的一首山歌《鄭小谷官壯半詞歌》為例,“走到長街里每解,魚崽炒酸大里來,但得須些哽底簍,何必拘拘哽諾外。”[4]山歌中的每一句歌詞都包含有一種鹿寨方言:“里每解”是沒有葷菜賣之意;“大里來”中的“大”字讀音為“代”,“來”字讀上聲,意為很好吃;“哽底簍”即吃點酒;“哽諾外”中的“外”字讀上聲,意為吃牛肉。僅從這首短短的山歌中就強烈感受到了方言的獨特性,那么在當地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可以以在當地流傳久遠的平山山歌為載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意義與其契合在一起,運用方言進行山歌傳唱,這樣更能貼近當地人民的生活,使當地人們在創作、演唱以及欣賞平山山歌時可以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意義,增強鹿寨人民用山歌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發性,潛移默化地使鹿寨人民從心里認同并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在今后更加自覺地實踐并執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鹿寨平山山歌由于歷史悠久,在繼承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些相對傳統而經典的傳承方式,因此在新時代也成為了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獨特的“先天”優勢,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家族傳承,平山鎮在鹿寨可以說是“山歌窩”,是個非常有名的山歌之鄉。在平山鎮眾多人口中,有將近一半的人能夠隨口唱出山歌,而這種文化氛圍,其實是受到平山當地家族傳承方式的影響。平山山歌沒有像如今的專業院校,沒有專門的聲樂教師教授演唱,更沒有一系列的相關書籍供給學習,大多數平山人民都是深受濃郁的山歌文化影響,即家家戶戶唱山歌,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叔父姑姑等都會唱山歌,一出生就長在“山歌窩”,活在“山歌窩”,從小耳濡目染。歌王李語松老師的叔父就是當地有名的歌師,李老師深受其叔父的影響,跟隨叔父討教山歌理論,學習山歌演唱,并經常參與對歌現場進行觀摩“實習”,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代“平山山歌王”。[5]
其次是師徒傳授,在舊時,由于科學技術、經濟建設等方面并不發達,并沒有像如今一樣有著多種多樣獲取自身所需信息的途徑與方式,當時的歌手們沒有好的條件且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只能通過拜師學藝,師傅一句一句的教唱,徒弟一點一滴的積累。徒弟學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出師參加“打擂臺”,長期積累得到豐富經驗后,這些歌手往往也會成為新一代的歌王或歌師,進而也會有徒弟向這些新的歌王投師求學,平山山歌就這樣歷經師傳徒,徒成師,師再傳徒的方式不斷傳承下來。
最后是競賽刺激,鹿寨縣造就了數批的山歌王,人們想親臨“打擂臺”現場并聽到平山山歌,不用等到每年的“三月三”或節慶日,而是到每次的“圩”日子走走看看就會發現,那里聚集著愛唱山歌的人們。山歌對唱,你問我答,比比誰的嗓音好,誰的出自快,誰的積累多,誰是名副其實的“山歌王”。平山山歌最年輕的“山歌王”,19 歲的韋德運就是在這種競賽中嶄露頭角,據悉,老歌王在與其進行比拼時經常多次為難他,而韋德運在面對刁鉆野蠻的老歌王時也絲毫不懼怕,并且對答如流,一點都不像剛初出茅廬的孩子,老歌王在被震驚之后也因此甘拜下風,就這樣,韋德運最終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山歌王”。平山山歌這些傳統而經典的傳承方式為其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途徑,因此要利用好平山山歌傳承與發展的獨特優勢,使壯族地區的人民能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予更深的認同和支持,讓平山山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共同的成長下一起得到更久的延續與流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流傳中產生的重要成果,在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涵養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下的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期望。作為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鹿寨平山山歌,要與時代同步,與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鹿寨平山山歌的結合成為時代進步的新鮮活力,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鹿寨平山山歌共同帶來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