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泰 / 王守榮
涼州賢孝是流布于甘肅省武威市及周邊地區(qū)的一種敘事性民間說唱藝術,2006 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李三娘碾磨》也叫《白兔記》,是涼州賢孝里的重要曲目,大部分賢孝藝人都會說唱。所謂“十曲九不同,曲兒相同了沒人聽”,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藝人演唱就有不同的風格,曲本也有差異。在此以省級傳承人王雷中彈唱的《李三娘碾磨》為例,來賞析涼州賢孝的特色,并探索這部涼州賢孝作品的淵源來歷。
《李三娘碾磨》講述的是五代時期后漢的開國君主劉知遠與其結發(fā)妻子李三娘的故事。劉知遠拋下妻子,投軍出戰(zhàn),統(tǒng)率十萬軍隊殺死了敵將王彥章。得勝回朝后,劉知遠“隱婚”娶了百花公主為妻,最終成了五代的天子。妻子李三娘在老家受盡了磨難,遭受哥哥李宏信和嫂子“一丈青”的百般虐待。李三娘自己咬斷臍帶生下了兒子“咬臍郎”,托人將兒子轉(zhuǎn)交給劉知遠撫養(yǎng)。劉知遠享受榮華富貴,全然忘了老家的妻子。“咬臍郎”長大后,在觀音菩薩點禳之下,由一只白兔帶領,見到了生母。經(jīng)歷一番周折后,劉知遠最終認回了李三娘,封其為正宮皇后。
涼州賢孝有著程式化的曲目結構,一般由三部分構成:開篇詞、正文、結束語。賢孝開篇詞,是盲藝人演唱正文之前的開場白,往往以演唱詩句的形式開場,賢孝藝人也稱其為“詩條對句”“詩句閑言”“開場詞”。
王雷中彈唱的《李三娘碾磨》以這樣的“詩條對句”開頭:上山的松柏下山的花,花笑松柏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霜殺,只見松柏不見花。
之后,進行簡單銜接后,即引入正文,開唱“李三娘碾磨的《白兔記》”:也就是大將投了主,好比是俊鳥兒落高枝,要說了說上個賢德女,不說刁家不賢的,說的是李三娘碾磨的《白兔記》。
正文講述完了故事后,是一段簡短的結束語。結束語是賢孝的結尾,一般告訴聽眾一個賢孝曲目唱完了,同時交代賢孝曲目的名稱,甚至故事的取材來源。這部賢孝的結尾是這樣的:不得相見唱相見,不得團圓么唱團圓,要問哪個朝代的,五代殘?zhí)剖掷锏模獑柷纸袀€啥,李三娘碾磨的《白兔記》。
正文部分,講述了劉知遠與李三娘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整個故事可以分為五節(jié),劉知遠負心娶公主,咬臍郎射兔見生母,劉知遠掩丑殺親兒,賢公主撫琴勸丈夫,劉知遠回鄉(xiāng)認發(fā)妻。
為了增強賢孝的信服力和神秘感,賢孝藝人對人物事件等往往進行神化、宗教化。在《李三娘碾磨》中,劉知遠是紫微星下凡,李三娘是鳳團星下凡,咬臍郎則是文曲星官下凡。飽受磨難之下,李三娘和咬臍郎能夠得以存活,完全也是神靈的保佑。最終,咬臍郎大難不死,李三娘把咬臍郎交給郭石匠,送到了劉知遠處撫養(yǎng)長大。歷經(jīng)十六年的分離,觀音菩薩認為應該是龍鳳團圓,文曲星官認母的時節(jié)了,便指引咬臍郎去打獵,一場黑風就把咬臍郎刮到了沙陀國的馬鞍縣,母子得以相見。
涼州賢孝被稱作是涼州文化的活化石,涼州民俗風情的三棱鏡。在這部唱詞中,我們可以了解諸多涼州民俗。在涼州,小孩子讀的私塾被稱作“南學(男學)”,而皇子皇孫們讀的也可叫作“皇學”。女子如果要改嫁,就要反穿羅裙。古時候,婦女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丈夫可以將妻子典押給岳父家,換得銀錢,娘家也可逼迫其改嫁,獲得銀錢。
涼州賢孝使用涼州方言說唱,使用的是老百姓的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表現(xiàn)力非常強。如果不使用涼州方言,則涼州賢孝也不成為涼州賢孝,必將大失風采,了無趣味。如咬臍郎初見李三娘,“一看這婦人確實可憐了,頭上的青絲就像松篷蓋,臉上的垢痂如同鍋煤染,穿著一個刺花布的汗衫差半片,馬籠頭褲子遮不住寒,腳上的裹腳一個泥蛋蛋,簡直那嗓子里的白泡能把人照見。”
涼州賢孝唱詞散韻相間,說唱并用,使用排比,對仗、夸張、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往往能把一個場景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來。如描述咬臍郎打獵時遇到一場怪風時的唱詞為:“咬臍郎扎下了營,晴溜溜的天爺就黑洞洞,一場黑風天昏地暗眼難睜,刮著飛沙走石樹倒立,這一場風刮得黃風洞洞眼難睜。刮得青石沙沙就打人的耳邊上過,刮著九曜星君閉門戶,刮著玉兔兒偎不住白月宮,刮著嫦娥抱不住梭羅羅樹,刮著廟里的城隍找小鬼,刮著天上的仙女駕不起云,刮著江洋湖海波浪滔滔,刮著四海里的龍君進了水晶宮,刮著昆侖頂上的石頭滿天飛。”
涼州賢孝是一種民間說唱藝術,每一部作品有相對穩(wěn)定的程式化的結構和內(nèi)容,但不同的賢孝藝人表演時又可以靈活演繹。《李三娘碾磨》作為涼州賢孝的經(jīng)典作品,經(jīng)過了千百年的演變,經(jīng)過了許多藝人的集體創(chuàng)作。我們根據(jù)其故事情節(jié),根據(jù)其涉及的人名、地名等,可以從多個方面推測其淵源來歷。
《李三娘碾磨》講述的故事是有歷史原型的,講述的是五代后漢開國君主劉知遠和皇后李氏的故事。
大唐王朝經(jīng)過安史之亂后由盛轉(zhuǎn)衰,經(jīng)過黃巢起義后進入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歐陽修曾言: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公元907 年,朱溫篡唐建立了后梁,之后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在中原地區(qū)依次更替。960 年,后周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天下又歸于一統(tǒng),五代宣告結束。
創(chuàng)建后唐的李存勖,后晉的石敬瑭,后漢的劉知遠都是沙陀族人,史稱“沙陀三國”。劉知遠是一個短命的皇帝,947 年,在太原稱帝建立后漢政權,但并沒有更改國號,繼續(xù)沿用后晉天福年號。948 年,劉知遠進入開封并建都,改國號為漢,改元乾佑,立李氏為皇后。同年,劉知遠因為感傷長子劉承訓之死而染病,不久便因病逝世。其次子劉承佑(即咬臍郎)繼位,是為后漢隱帝。后漢隱帝成年后剪除輔國大臣,逼反了郭威(也稱作郭彥威),郭威于951 年建立了后周,后漢宣告滅亡。
宋太祖趙匡胤有三位皇后,其中的皇后宋氏,是劉知遠的女兒永寧公主的女兒,這樣說來,劉知遠的女兒卻是趙匡胤的丈母娘。
趙匡胤執(zhí)政期間,命宰相薛居正等人編修了《舊五代史》。后來歐陽修私人編修了《五代史記》,為了區(qū)分也稱作《新五代史》。劉知遠與妻子李氏的故事,在官修和私修兩部五代正史中都有記載。
《劉知遠諸宮調(diào)》,也題作《劉知遠傳》,是宋、金年間的無名氏所作。今存殘本一冊共四十二頁,約為全書的三分之一。此書為1907-1908 年沙俄柯智洛夫探險隊發(fā)掘中國張掖“黑水故城”時所得,1958 年由蘇聯(lián)贈還給中國。
河西學院的李貴生在《涼州賢孝曲牌聯(lián)套音樂結構組織形式探源》一文中,也專門考證了《劉知遠諸宮調(diào)》。根據(jù)學者們對《劉知遠諸宮調(diào)》殘卷的研究,認為《劉知遠諸宮調(diào)》最遲在12 世紀就已產(chǎn)生,諸宮調(diào)在北方宋、遼、金、西夏廣為流傳,十分盛行。《劉知遠諸宮調(diào)》在西夏黑水城的出土,足以說明,西夏也很流行諸宮調(diào),這已經(jīng)成為學界的共識。著名的西夏學專家孫壽齡認為,涼州賢孝起源于西夏。西夏乾順、仁孝二代,向宋王朝學習,推崇孔孟之道,大量出版《孝經(jīng)》,教育人們忠君愛國,孝敬父母。正是在西夏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諸宮調(diào)曲牌聯(lián)綴的音樂結構組織形式與“說賢唱孝”的思想內(nèi)容相結合,宣告了一種新的民間口頭說唱藝術——涼州賢孝的產(chǎn)生。
元代南戲作品有《白兔記》,也稱作《劉知遠白兔記》,與《荊釵記》、《殺狗記》、《拜月亭記》并稱作“四大南戲”。《白兔記》署名為:永嘉書會才人編。《白兔記》在湘劇、越劇、潮劇等多種地方戲劇中都有演繹,李三娘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白兔記》中講述,劉知遠因賭博敗家,落魄流浪,被財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當傭工。李文奎發(fā)現(xiàn)劉知遠天生異象,睡覺時有蛇穿七竅,斷定日后必然大貴,于是將女兒李三春許配給他。李文奎去世后,李三娘的哥嫂容不下三娘一家,以分家為由讓劉知遠看守有瓜精作祟的瓜園意欲陷害,不料劉知遠因禍得福,戰(zhàn)勝了瓜精,獲得了兵書寶劍。劉知遠離別三娘,投軍從戎,因為屢立戰(zhàn)功而官居高位,負心又娶岳氏為妻。三娘在家里受盡了哥嫂折磨,在磨坊里產(chǎn)下一子,因為沒有剪刀,用嘴咬斷臍帶,故而取名“咬臍郎”,又托付竇公將兒子送給劉知遠撫養(yǎng)。十五年后,咬臍郎外出打獵,在一只白兔的帶領下與李三娘團聚。
羅貫中,自然是大名鼎鼎,因為他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講述五代時期群雄爭霸故事的《殘?zhí)莆宕萘x》也是羅貫中的作品,兩部小說頗多相似之處,但在結構和藝術上有文野精粗之分,《殘?zhí)莆宕萘x》明顯較為粗陋。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體小說的鼻祖。
《殘?zhí)莆宕萘x》現(xiàn)存有幾種刻本,常見的有署名李卓吾評點版本和湯顯祖評點版本。
書中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飛虎將軍李存孝和鐵槍將軍王彥章的故事。李存孝本名安景思,在飛虎山牧羊。晉王李克用收服了安景思,并將其改名李存孝,認為養(yǎng)子,封為十三太保,號稱飛虎大將軍,手下率領副將數(shù)人,及三千飛虎兵。李存孝在后來征剿黃巢以及晉王和梁王朱溫的爭斗中都立下了不朽功勛,但不幸被奸人所害,五牛掙死。
王彥章也是五代時期的著名勇將,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提到的“鐵槍廟”,就是祭奠鐵槍將軍王彥章的。王彥章的實力遠不如李存孝,被李存孝輕易打敗后便隱姓埋名,不敢出世。在李存孝被害死之后,王彥章投靠梁王朱溫,被封為兵馬大元帥。王彥章打敗晉王李克用二百余陣,令晉王氣死沙場。后來小將史建唐在狗家疃人頭峪,設下了五方五帝陣才逼迫王彥章拔劍自刎。
李存孝此人,在正史中并無記載,應該是小說中杜撰的人物。卓吾子評論說:考諸唐代,存孝之名,實未之聞也,此亦好事者之說歟!
在王雷中彈唱的《李三娘碾磨》中唱到:“我說的早晨死掉了李存孝,下午閃出了北國的王彥章,王彥章要奪了中央地,狗家疃上扎老營,雁門關上打頭陣。”這些描述足可證明,《李三娘碾磨》納入了《殘?zhí)莆宕萘x》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
在《殘?zhí)莆宕萘x》中,也記述了劉知遠的婚姻。劉知遠初在同臺節(jié)度使岳彥真手下為將。朱溫為了拉攏滄州節(jié)度使王鐸,強逼王鐸將女兒王如翠嫁與自己的兒子朱友珍為妻。王如翠已經(jīng)許配給了岳彥真的兒子岳存訓。劉知遠與岳存訓一起截殺了朱友珍,搶回了王如翠。朱溫率領大軍進攻同臺為兒子報仇,劉知遠與朱溫大戰(zhàn)數(shù)日,被朱溫用毒箭射傷。最終,岳彥真請來了晉王李克用,飛虎將軍李存孝將朱溫擊退。在與朱溫交戰(zhàn)期間,岳彥真的女兒岳玉英偶然之間看到熟睡的劉知遠紅光罩體,鼾聲如雷。岳玉英與父親商議之后認為,劉知遠累有異能,有帝王氣象。岳彥真遂將岳玉英許配給劉知遠為妻。
在涼州賢孝的唱本中,劉知遠負心于李三娘,后娶的妻子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說法。王雷中彈唱的《李三娘碾磨》中,劉知遠殺了王彥章,老皇后將百花公主許配給了劉知遠,并且把五代的天子傳給了劉知遠。
省級傳承人王月彈唱的《李三娘碾磨》中講道,韃子兵進犯,皇帝派遣劉龍擔任大元帥,招兵買馬,對抗強敵。劉高投軍后,英勇無比,殺死了韃子首領摩巖青,打敗了韃子兵。劉知遠因為戰(zhàn)功卓著,被皇帝招為東床駙馬,與公主“月娘兒”成親。這個“月娘兒”估計是以岳彥真的女兒岳玉英為原型。劉知遠的兒子叫做“劉化王”,也就是“咬臍郎”劉承祐。
史書記載,劉知遠的長子劉承訓,被封為魏王,年長而賢明,深受喜愛,不料英年早逝。劉知遠病重時劉承祐還未來得及封王,劉知遠逝世后在宰相蘇逢吉的主導下進封周王,后來繼位為后漢皇帝。
在《殘?zhí)莆宕萘x》中記述劉知遠,是“姓劉名皓表字知遠”。在王月彈唱的《李三娘碾磨》中則直接稱為“劉高”。史料記載,劉知遠稱帝后改名為“劉暠”,大概和武則天稱帝后改名為“曌”用意差不多。
綜上所述,涼州賢孝《李三娘碾磨》以五代后漢開國君主劉知遠及其皇后李氏為正史原型,吸納了宋金時期的唱本《劉知遠諸宮調(diào)》,元代的南戲《劉知遠白兔記》,元末明初羅貫中的小說《殘?zhí)莆宕萘x》的成分,歷經(jīng)千百年流傳,由無數(shù)的涼州賢孝藝人不斷創(chuàng)編,才形成了今天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