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詩薇 / 冮毅
在20 世紀,法國引入了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但沒有吸引到國內的觀眾,隨即在百老匯、倫敦西部原有的風格下融入本土文化打造了一部法國搖滾音樂劇《星幻》,上演后深受青年的喜愛,在接下來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星幻》幾乎壟斷了整個法國的音樂劇市場,期間法國音樂劇的新作品極少,質量且較低,在編導、舞臺設計、歌曲、舞蹈等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創新。1998年《巴黎圣母院》開創了法國音樂劇的新紀元,開創了歌舞分離的表演模式,通過舞蹈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能夠讓觀眾直觀的感受到人物的內心活動,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音樂劇《巴黎圣母院》是根據19 世紀法國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家代表人雨果的同名著作小說改編的舞臺音樂劇,故事場景設定于1482 年的巴黎圣母院,內容圍繞著一名吉卜賽少女愛絲梅拉達(Esmerelda)和敲鐘人卡西莫多(Quasimodo)的愛情故事展開一系列的內容。作品抨擊了宗教的丑惡,宣告禁欲主義的結束,歌頌勞動人民的善良、勇敢、勤勞,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在導演、演員和制作人員近兩年的創作后,于1998 年9 月16 日在巴黎首演。
作品由加拿大導演吉列爾斯. 米舒(Gilles.Msheu)執導,邀請擅長搖滾音樂會燈光設計的Alan Lortie、法國歌劇布景設計Charistian Ratz 和來自巴黎時裝界的服裝設計師Fred Sathal、以及共同締造了一流的舞美效果,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震撼。首演后觀眾好評如潮,《巴黎圣母院》很快魅力席卷歐洲,此劇在法語系國家連演130 場,盛況空前,同時榮獲加拿大FELIX 術獎項“年度劇作”、“年度最佳歌曲”與“年度最暢銷專輯”多項殊榮,《巴黎圣母院》音樂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與世界“四大音樂劇”齊名的優秀音樂劇作品。
在這部音樂劇中,舞蹈種類上劇中融入了國標舞、街舞、現代舞等舞蹈種類,舞蹈形式上融入了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舞蹈類型,用舞蹈在不同的劇情用不同風格的舞蹈推動的劇情發展,以劇中愛斯米拉達為例,當她唱起《吉普賽女郎(Bohemia girl)》的時候,在她身旁的青年舞者搭配她的演唱跳起了一段狂熱的現代舞,歡快狂熱的舞蹈更能讓觀眾直觀感受到愛斯米拉達內心的奔放,從而讓其人物形象更加立體。比較而言百老匯經典音樂劇《貓》通過各種舞蹈來表達每種貓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特征,吸引觀眾,使觀眾通過舞蹈了解每種貓的特征,使貓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貓》劇中的每只“貓”都擔任著唱、跳、演的表演片段,《巴黎圣母院》則采取了歌舞分離的方式,打破了百老匯音樂劇的傳統模式,是音樂劇表現形式上的創新。
在音樂劇中有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比如舞臺造型營造氛圍、主角演唱的歌詞表達情感思想,歌唱和舞蹈是音樂劇中最主要的藝術表現手段,主導著一部音樂劇的藝術元素,舞蹈在《巴黎圣母院》音樂劇中展現的感染力是極為強烈的,是歌曲、劇情、舞臺造型等其余藝術表達形式都無法代替其感染性作用。例如在《巴黎圣母院》中運用“愛與恨”、“喜與悲”的對比表現手法,利用舞蹈動作的快慢、強弱等來表達其中的情感,產生比較的表現手法。在《巴黎圣母院》中,“愛與恨”是本劇的核心,通過卡西莫多和愛斯米拉達純潔的愛情故事對比在巴黎圣母院里以嚴酷的教條,黑暗的禁錮著的人民,揭示當時的社會狀況來抨擊當時社會的宗教主義。
舞蹈在音樂劇中是表達劇中人物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舞蹈在《巴黎圣母院》音樂劇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核心部分。舞蹈可以直觀的表達出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和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將《巴黎圣母院》音樂劇中作者想要表達出的內心感受與情感掙扎發揮得淋淋盡致。舞蹈在《巴黎圣母院》音樂劇中有一點不可替代的作用,那就是通過舞蹈的展現把人物的內心感受用身體形態表現出來。著名的唱段《鐘》(Les Cloches)作為表達敲鐘人卡西莫多內心感受與情感的重要唱段。在鐘聲與吉他的伴奏下,卡西莫多對著大鐘訴說內心的孤寂和對愛斯米拉達的愛意,此時舞臺上從天而降懸掛著三個大鐘,每一個大鐘下都有一位舞者,他們都穿著和卡西莫多一樣破舊的衣服,如同卡西莫多的“分身”一樣。舞蹈演員在大鐘上搖擺,力度或輕或重,方向或上或下,三個大鐘表示卡西莫多給三個時間段敲鐘表達的不同意思,表達出敲鐘人卡西莫多每天和大鐘相處、日復一日重復的工作和堅守自己的職位、與大鐘相依相伴的孤寂生活,在此段搭配著卡西莫多嘶啞而強有力的聲音感動著觀眾。在最后一段,激動的音樂慢慢緩和下來,此時大鐘的上方和下方都有舞蹈演員,卡西莫多在與自己的內心斗爭下喊出自己內心深藏已久的心聲“告訴全世界,卡西莫多愛上了愛斯米拉達”表達了卡西莫多已經開始相信自己的內心,不再唯唯諾諾,此段用舞蹈直觀的表達出來劇中人物卡西莫多的內心情感和人物的形象塑造,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效果。
音樂劇《巴黎圣母院》中的各種人物形象是通過舞蹈進行塑造的,雖然每個主角都是通過演唱,在歌詞、表情、內心情感等來飾演劇中人物,但舞蹈演員在每個情節環境用不同的舞蹈表達出劇情所要表達的情感,使觀眾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劇情的變化,用肢體語言塑造劇中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觀眾人心。我們可以發現文學作品和音樂歌詞可以通過用文字來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但在音樂劇中舞蹈動作的不同展現也可以塑造出人物的內行活動與情感特征,如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變化節奏加快和方面能表現出此人物內心的歡樂或憂愁等等,音樂劇用演員表演、情感、表情來塑造文學作品幾萬字描述的人物,例如《愛之谷(valley of love)》的群舞場景中,舞蹈演員的野艷撩人的舞蹈動作搭配活力的音樂,展現了吉普賽女郎與生俱來的熱情、開朗性格,塑造了吉普賽人愛斯米拉達開朗、陽光、善良的人物形象,為后續劇情的發展作鋪墊。
舞蹈在《巴黎圣母院》音樂劇中最重要的作用便是通過舞蹈的表現手法進行展示,以舞抒情,推動劇情發展,以舞敘事,使得觀眾能夠通過舞蹈的指引了解故事情節當中的跌宕起伏與轉折轉變。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個人情緒的轉變也是通過舞蹈動作的展現形式表達出來,例如《巴黎圣母院》中愛斯米拉達因為被他人污蔑陷害而被警察強行逮捕時,導致巴黎圣母院中的人驚慌、混亂。這時舞蹈演員通過用現代舞演繹人群從自由到驚慌失控再到絕望的形象,從節奏上的變化、舞蹈動作的變化、舞蹈演員的表情管理各方面使觀眾能真實感受到音樂劇劇情的推動。這樣直觀明了的表達形式顯得更加富有創意性和簡單易懂性。
音樂劇的舞蹈畫面和舞蹈形式是影響和調動觀眾情緒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質量的舞蹈畫面可以使觀眾得到高質量的視覺享受,相反,低質量的舞蹈畫面會拉低音樂劇的整體效果。在音樂劇發展之初,舞蹈只是陪襯作用,是吸引觀眾的手段,更多在于歌唱的質量,歌唱演員的表演等,沒有發揮到舞蹈在音樂劇中的作用。例如,在法國音樂劇發展之初,法國第一部音樂劇《星幻》1989 年版本中,它用歌唱、表演等不同的藝術表演形式來完成了這部作品,在黑星組織的頭目Johnny Rockfort 在女友Crstal 垂死之時絕望的呼號,對人生意義的叩問這段感情片段,是用歌曲旋律的突變,歌唱演員感情的演繹,來表達這一唱段故事,沒有用到舞蹈的舞臺形式來展現音樂劇不同的風采。但在音樂劇《巴黎圣母院》中,很多唱段在歌唱、表演的基礎上運用了舞蹈的舞臺形式,在《巴黎圣母院》中,青年軍官菲比斯(Patrick Fiori)一段獨唱《撕裂(Dechire)》配合舞者的表演,讓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的抉擇。用這兩部法國不同時期經典音樂劇的舞臺形式做出對比,完美展現音樂劇的活力。
在《巴黎圣母院》的電影中每一個人物的笑容、表情、心理活動靠鏡頭展現給觀眾,而音樂劇是直面觀眾的,帶給直接的視覺和聽覺的震撼非常激烈。在電影《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沒有音樂劇中動聽的音樂和用肢體表達的舞蹈,是通過演員的臺詞、表情、演技和在化妝服裝上來塑造卡西莫多悲慘的人物形象,通過外表形象的丑和演員演技表現出卡西莫多的情感表達人物的善良、內在的美。在文學《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是通過幾萬字文字來表達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情感等,但在音樂劇中卡西莫多的唱段非常優美,使人物的內在的美與外表形象的丑概念形成了強烈對比,更加直觀的展現本經典作品的內容,舞蹈使《巴黎圣母院》音樂劇更具有觀賞性。在電影《芝加哥》里一個舞蹈段落,把提線木偶通過攝像機的鏡頭展現給觀眾,用鏡頭里的內容去感動觀眾,與現場的音樂劇不同的是,音樂劇在劇場是讓觀眾現場能看得到的,音樂劇的舞蹈起到更加直觀的視覺效果,而不需要語言去表達。
在音樂劇中,舞臺氣氛通過舞美、舞蹈、演唱來營造,比如每個場合的舞臺設計、每個唱段代表的劇情,《巴黎圣母院》中的舞蹈,營造出特有的氣氛環境,在舞蹈的營造下,使得音樂劇看起來會更加生動的描述劇情發展。如一個活力四射的舞蹈便可以點燃《巴黎圣母院》音樂劇的舞臺氣氛,如在黑夜來臨時可以通過舒緩節奏的舞蹈進行氣氛營造,在緊張的氛圍下,舞蹈演員通過緊張的舞蹈步伐、緊張的舞蹈表情來搭配緊張的音樂背景來完成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思想,是推動觀眾感受劇情的氛圍和劇情發展變化的重要載體。
在<愚人慶典(The feast of fools)>段落中,舞蹈成為這段落的中心,舞者在道具的配合下,用舞蹈營造出一場夜晚陰暗、混亂的舞臺氣氛,使觀眾有一種神秘、緊張的感覺,在劇院觀眾席上直接感受到劇中的氛圍和劇情的發展,能跟隨著劇情的發展,舞者通過舞蹈動作的快慢、力量、位置的變化,和現場的舞臺設計使全場有一種緊張的氛圍。所以所有的舞臺氣氛都可以用不同的舞蹈種類、動作進行渲染,增添劇情色彩,使劇情的發展更容易受到觀眾們的理解和接受。
舞蹈在《巴黎圣母院》音樂劇中展現出的感染力極為強烈,是歌曲、臺詞和舞臺造型等其余藝術表達形式都無法代替其作用,舞蹈的突出優勢在于舞蹈可以用肢體表達音樂和臺詞不能表達的情感,在音樂劇的主題思想,每一段落都有用舞蹈來演繹人物的內心情感,例如在劇末卡西莫多抱著愛人愛斯米拉達冰冷的“尸體”,痛徹心扉的演唱“舞吧,愛斯米拉達”表達了卡西莫多失去愛人的內心痛苦,此時四位女性舞蹈演員穿著白裙,一邊舞動一邊升向舞臺上空,就像愛斯米拉達的靈魂升向天堂一樣。
通過對音樂劇的創作背景、主題表達、舞臺效果和舞蹈表現特征進行分析和結合分析深入研究舞蹈對其這部作品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第一舞蹈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二舞蹈具備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第三舞蹈具有豐富了舞臺形式的作用;第四舞蹈具有使音樂劇更具觀賞性的作用;第五舞蹈具有營造舞臺氣氛的作用;第六舞蹈具有表達主題思想的作用。這部音樂劇打破了音樂劇的傳統編導模式,本采用了歌舞分離,開創了新的演出方式。這種編導模式使《巴黎圣母院》音樂劇的表現形式更加完美,它對音樂的旋律和舞蹈肢體動作語言的配合尤為別出心裁,使其別具一格的獨特舞蹈價值受到全世界觀眾的喜愛,體現出舞蹈在音樂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劇作為法國本土的音樂劇是法國向世人表明,這不是百老匯和倫敦西部的音樂劇,這是法國打破了傳統模式用法國人的感覺制造的本土音樂劇。用音樂劇的形式表現當時社會的狀況,引發觀眾對現實社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