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彥 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芭蕾舞基訓課程是大學舞蹈類專業中的一門重要課程,這門課程主要訓練學生身體各個部分的肌肉能力,并解放關節,讓學生能夠輕松自如地完成舞蹈表演的基本技術和技巧,同時也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舞蹈感覺,使學生更加有藝術表現力。
西方芭蕾舞的課程有一套相對完善和合理的訓練體系,其核心主要可以分為“開”“繃”“直”“立”四個基本準則。按照這些準則進行訓練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訓練效果,培養出優秀的舞者。這四個因素作為芭蕾舞訓練的基礎,可以充分開發學員的身體條件,使其達到最優美的體態。但是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較少、學生課下訓練的機會不多等,造成大學舞蹈系的芭蕾基訓效果比較差。基于此,本文針對綜合性大學舞蹈系中芭蕾舞基訓課程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對相關教師有所幫助。
綜合性大學舞蹈系芭蕾舞基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上課課時較短、專業的教學場地較少兩方面。課程課時少導致很多學生要在課下進行訓練,造成學習和訓練效果差,上課內容質量不高,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不高。大學舞蹈教育是素質培養的重點,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舞蹈比賽等接觸較少,同時學生需要的專業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學習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目前,大學舞蹈教育應該積極跟隨時代的發展,在專業課的設置上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創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用一套較為現代化的培訓方式培養時代需要的舞蹈人才。
對于綜合性大學的學生來說,如何才能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用全新的知識體系和培養體系來學習舞蹈,這是一個較為緊迫的問題。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要汲取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中的精華,摒棄糟粕,通過使用國內較為前沿的教學方式來設置課程。其次,在教育模式和理念上,教師要積極地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不能只側重于舞蹈技術和風格的訓練,也要改變授課方式,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和基層陪練等各種途徑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融入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和創造意識,培養學生對舞蹈專業的認同和探索精神。
舞蹈美感是舞蹈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舞蹈看起來沒有一點視覺美感,那么整個舞蹈過程也就枯燥無味,芭蕾舞亦是如此。在芭蕾舞基訓課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結合古典舞蹈,創新出具有極高審美價值的舞蹈動作,讓芭蕾舞能夠結合時代特色,融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因此,在舞蹈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把舞蹈美感貫穿于其中,無論一個眼神,還是一個動作,都要進行一定的訓練。舞蹈的審美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做好示范,不管動作還是表情,都要做到位。
當前,綜合性大學舞蹈系芭蕾舞基礎訓練課時設置相對較少,在以后的課程設置中需要對此進行改善,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學習。同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創新和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舞蹈意識和審美意識的形成,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芭蕾舞的練習中,陶冶身心,塑造良好的身形,增強韻律感。
21 世紀作為個性化時代,文化的表達途徑多種多樣,我們不僅要有感性的認知,還要有理性的思考。以上筆者主要分析了綜合性大學舞蹈類專業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和基本的改革方向。在舞蹈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舞蹈動作,還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引導學生在舞蹈課程中達到情感升華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另外,教師也要在教學觀念上進行轉變,提出一些比較符合時代特性的教育教學方案,還要關注舞蹈藝術的發展,使學生用藝術舞動生活,用藝術表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