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欣杭 (寧波大學音樂學院)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主要是為素質教育培養音樂教育方面的人才,這就要求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基礎教學的能力。但在現階段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單一專業技能的發展,試圖培養學生專一且精湛的技術,而忽略了培養學生具備教師基本功底和教學技能的訓練,使得聲樂能力好的學生只會唱歌,鋼琴表演能力強的學生只會彈琴,嚴重脫離了教師技能培養的軌道。因此,音樂師范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發展,能夠在日常學習活動中,結合多種技能形成專業能力,從而使得音樂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在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學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以唱歌為主的課堂教學和以活動為主的實踐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以帶領學生演唱歌曲的方式,讓學生逐步掌握樂理、器樂等方面的知識,進而形成音樂鑒賞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鋼琴是音樂教師最常用的工具,在鋼琴的伴奏下,讓學生融入到歌曲的演唱過程中,從而使得教學效果更加明顯。由此可以看出,鋼琴伴奏與歌曲演唱的結合能力是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備的素養,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作為培養音樂教育專業人才的基地,這一能力是音樂師范生必須掌握的技能。
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想形成“彈唱結合”的能力,鋼琴伴奏能力是必備的技能,但并不是唯一的。在現如今的高校課程設置中,學生要廣泛學習聲樂演唱、基礎樂理、鋼琴演奏等多方面的內容,從而能夠增強學生學習內容的縱深感。足以看出,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為了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學生要充分掌握這一協調配合能力,并在實踐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從而促進學生操作能力和音樂思維的發展,進而逐步形成音樂教育方面的綜合素養。
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鋼琴伴奏的“彈唱結合”能力的培養,是要求在與不同的聲樂演唱者的合作練習中,達到技術、音色等各方面的完美融合。在這一過程中,經過多次實踐訓練的磨合,能夠鍛煉鋼琴演奏者與他人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協調配合能力的發展,進而能夠達到鋼琴伴奏能力的創新發展。
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中,鋼琴伴奏課程的開設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和聲樂表演技能的結合,從而演繹出更加完美的聲樂作品。但是,在現今的高校課程設置上,大多數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以聲樂、鋼琴、基礎樂理知識為主,這些往往是高校課程中的必修課,而相關的鋼琴伴奏課程往往設置在選修科目中。這樣的課程設置雖將專業發展設置得比較全面化和豐富化,但是沒有重視課程內容之間的有機結合,足以看出這些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對技能結合的綜合發展有所欠缺。
在高校教師的教學上,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大多數的教師具備了應注重學生“彈唱結合”能力培養的創新意識,但只有少部分教師能夠將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體現。教師還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上,將各種音樂技能進行融合的教學實踐較少。在鋼琴教學中,往往以學生鋼琴獨奏能力的發展為主要目的,并不會與其他樂器或表演形式進行充分的結合。甚至有的教師認為鋼琴伴奏是模糊了鋼琴在課程中的主要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上就不會過度強調伴奏“彈唱結合”能力的培養,而是專注在某一專業的培養過程中。在高師學生的能力形成上,多數的學生具備鋼琴伴奏“彈唱結合”培養的意識,但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缺乏正確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伴奏理論知識不足,伴奏課程較少,也缺乏彈唱結合的實踐機會,因此造成現階段音樂專業學生伴奏“彈唱結合”能力發展得十分緩慢。
不論是作為鋼琴獨奏者,或是伴奏者,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都要注重加強自身的能力基礎的訓練,從而具備扎實的演奏能力。可以通過多聽鋼琴演奏旋律,來逐步建立自身的音樂審美感和判斷能力,從而使得在演奏鋼琴時能夠具備良好的體驗和感受,增強多旋律的整體把握;還要通過不斷地練習來提高自身的演奏實戰能力,以此來適應伴奏過程中的不同風格的旋律,從而為與演唱者的協調配合奠定基礎。最后,還要注重演奏前的準備工作和與演唱者的充分交流,從而準確掌握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并能夠了解演唱者與歌曲的情感配合,為即將演奏的作品從技術、情感和合作等方面奠定基礎。如,在演奏《葬花吟》時,除了要把握歌曲的準確節奏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這首歌曲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要在演奏中充分體現出林黛玉的嘆息、控訴以及吶喊,從而通過鋼琴伴奏渲染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為整個歌曲的演繹過程添彩。而要想實現這一演奏水平,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鋼琴伴奏能力。
要想實現鋼琴伴奏“彈唱”的有機結合,需要伴奏者和演唱者把握好自身的作用,并在過程中進行不斷磨合,以此在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中,掌握“彈唱結合”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對歌曲的整體情感進行把握,確保伴奏者和演唱者的情感高度統一,從而實現歌曲表演過程中的和諧發展。其次,就是技術層面,伴奏者和演唱者要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對歌曲與伴奏的音量、音色等方面進行充分溝通,從而使得鋼琴彈奏的音量能夠配合演唱者的音量,伴奏也能充分烘托體現出演唱者的音色,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配合。最后,就要進行音準和節奏之間的磨合,伴奏者要能夠突出不同節奏的律動感,從而在與歌聲的配合中,達到歌曲情感的充分表達。如,在演奏《西班牙女郎》時,整體節奏十分規整,通過圓舞曲的節奏將西班牙女郎的性格特點刻畫得生動鮮明,因此,伴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要注重節奏之間的變化,從而突出演唱者情緒的奔放和舒緩,使得整體作品表現得流暢自然,使得聽眾能夠融入到音樂意境中,達到歌聲與伴奏的完美融合。
在音樂專業的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對理論的考察和檢驗都是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的,俗話說,實踐是檢驗能力的唯一途徑,只要經得住實踐檢驗的理論知識,才能形成音樂方面的能力基礎。因此,作為音樂專業的學生,我們要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從而在活動中檢驗對教師教授的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創新水平。鋼琴伴奏與演唱結合能力的培養也不例外,同樣也要通過實踐活動的參與,來檢驗結合的水平,增加“彈唱結合”的經驗。如今,各個高校中除了重視學業教育之外,各種類型的課外活動也十分豐富,省內甚至全國的比賽也大都會在高校內設置賽場,這些都為我們參與實踐活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機會。多多參與這些實踐活動,能夠增強我們鋼琴伴奏時與他人演唱相結合的經驗,對鋼琴伴奏能力是一種訓練,還能在實踐活動的參與中促進自身個性的發展,進而使“彈唱結合”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總而言之,培養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彈唱結合”的能力,是新時期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方向,不僅能夠增強課程內部之間的有機聯系,還能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使得自身發展能夠更加契合音樂教學的需求。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自身“彈唱結合”能力的培養,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專業鋼琴伴奏的基本技能,并掌握有效的技能結合方法,通過在實踐活動中的不斷訓練,從而促進鋼琴伴奏和演唱的協調配合,達到音樂教育專業的現實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