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
(銅仁市第三十六小學,貴州 銅仁 554300)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正處于學習的初始階段,此時的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了解甚少,自然對于事物的理解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在這個階段當中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對知識有足夠的理解,他們才會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學習效率才會大大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運用兒童文學來進行課堂輔助教學,從而使得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的高效。
對于小學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尚少,因此他們對于周邊的許多事物都感到非常的新奇,他們此時正處于一個好知好學的狀態。而教師的教學應該滿足學生此時的學習狀態,讓他們學習到更多的事理,進而不斷地提高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了解和認知,而此時的學習也有利于他們三觀的培養和形成。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這個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而教師在教學的課堂上,運用兒童文學進行輔助教學不僅豐富了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還滿足了學生對于知識的需要,進一步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兒童文學當中也同樣充斥著許多簡單的語文基礎知識,各種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等,這些都可以給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語文知識積累庫。
俗話說得好:“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意思就是說不同的人群,他們對于同一件事物的認知和看法會產生很大的差別,而這些差別的產生不僅跟人的個體差異有關系,還與人所處的階段有關系。而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是如此,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他們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會有所偏差。在大多數人眼中,小學語文是非常簡單的一門科目,相對于一些理科性質的學科來說,它的學科包容性更加的強大,學生的自主發揮空間也更加的大。但是他們往往卻忽略了學生個體在這個階段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的理解能力跟他們的年齡階段以及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年齡尚小經歷的很少,因此他們的理解能力也處于不斷地提高和完善當中。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注重知識的簡單化傳授。語文這門學科看似簡單,其實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并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因此學生首要做的就是理解文章內容背后所暗藏的一些信息。而運用兒童文學進行課堂輔助教學,則可以運用一些簡單的故事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的社會問題。在這樣的教學下,可以使得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的簡單化,從而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教學一直強調的是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意思就是說知識學習來源于生活,而學生學習知識最后也需要在實踐當中得到具體的運用,在實踐當中進行相應的檢驗。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運用兒童文學進行教學,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化的故事引入到課堂當中來幫助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讓學生充分地把生活當中的事件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找到知識的出處。而學生通過學習也能夠明白許多生活當中的事理,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及時有效的處理。因此在小學語文當中應用兒童文學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增強知識的具體作用性和實踐性,滿足現如今教學的需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當中運用兒童文學進行輔助教學,固然帶來了許多好處,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幫助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解學習。但是教師在運用的過程當中,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題材選用的合理性。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現階段學習的課本理論知識以及現階段的接受能力選取相應的題材,讓學生能夠充分的理解這些兒童文學,進一步的才能夠理解書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同時教師也應該對于這些文學進行篩選,選擇一些在社會上和國際上富有盛名的作家所著寫的兒童文學作品。運用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需要,不斷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以及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說需要教師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兒童文學進行教學,這樣才能使得兒童文學的輔助教學效用達到最大化。
教師在進行兒童文學解讀的時候,也應該注重課堂講解的引導性。不能夠僅僅把兒童文學當作一種故事性的文章進行閱讀,在閱讀之后學生卻不能得到有所收獲。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應當帶著批判性的思維進行理解和思考,思考這個文學作品背后所蘊藏的一些哲理。而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則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引導,組織學生對于這些兒童文學進行閱讀后的討論和思考,從而表達出自己對于這個故事的看法。只有在學生的探討和思索當中,他們方能得出自己關于這些文學作品的見解,從而逐步地提高他們對于一些事物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運用兒童文學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使得書本上一些抽象理論的知識變得更加的簡單化和具體化,不斷地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實際相聯系起來,不斷地增強知識的實踐性。而教師在運用兒童文學進行教學的時候,也應當注重選材的合理性和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性,從而使得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效用達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