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文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會計學院,廣東 廣州 510970)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高校全面實行學分制已是大勢所趨。為實現學分制的有序實施,必須要結合高校實際情況,推進教學管理工作創新。現階段,我國很大一部分高校推行的學分制某種意義上并非是完全的學分制,其實質上是學分與學年相結合的“學年學分制”。伴隨我國高校辦學經驗和辦學條件的不斷積累、改善,如何進一步推進學分制下的教學管理工作創新,有序從學年學分制向學分制過渡,儼然轉變成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學分制是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它的推行可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資源。在學分制下,有助于實現課程共享、師生互選以及專項共建,進而推進各項資源的優化整合。同時,哪些優秀教師選擇的人數相對較多,哪些熱門的精品課選擇的人數相對較多,在學分制下都會一目了然,以此可有效提升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率。而隨著優質教育資源使用率的提升,會進一步推動高校推出更多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以此建立起一種良性循環,促進高校教學管理的有序進行。
學分制是一項尤為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下,高校可為各層次學生提供與他們相適宜的學習科目,以此有助于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學科知識。另外,因為每位學生學習經歷、學習基礎等都是各不相同的,高校通過推行學分制,可有效針對地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課程及授課教師,以此很好地秉承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得學生可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
學分制的推行要求高校設立大量的課程供由全校學生選擇。所以,一門相同的課程可能出現多位不同教師講授的情況,又或者一位教師可能要同時講授多門課程。以此為學生提供很大的選擇空間,學生既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這無形中增進了教師之間的競爭,教師唯有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教學水平,方可贏得學生的青睞。伴隨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高校教育質量自然也能夠得到有效提高,進而可促進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學分制下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旨在幫助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進而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所以,建立完善課程體系尤為關鍵。首先,高校應結合學生專業實際、就業方向及行業發展前景,科學針對地開設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課程,并將其與專業課程一同融入進專業課程體系中,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次,體現課程的綜合性,推進相近或同類學科的有效整合,引導學生掌握多元學科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此基礎上,還應建立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通過豐富實踐提高自身實踐應用能力,進而將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轉化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現階段,不少學生面臨選課不知所措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高校應建立起科學完備的選課指導計劃,幫助學生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課,進一步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首先,針對大一新生,高校可組織學生會的學長學姐為他們提供選課指導,幫助學生形成對選課的基本認識,并明確選課的重要性。其次,高校教務部門應結合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針對的培養計劃,并確保通知到位,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發展方向,依照具體專業的培養計劃來進行科學針對地選課。最后,高校可結合學生在大一時選擇的課程方向為學生建立后續的教學計劃。以管理類專業學生為例,該專業學生每學年選修課程學分應在20學分及以上,在這20學分的課程中,管理類課程應控制在6 學分及以上,經濟類課程應控制在4 學分及以上,營銷類課程應控制在2學分及以上。如此一來,同時可提升學生選課及課程學習的科學針對性,進一步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學分制的全面推行,牽涉到高校多個不同部門的改革跟進,一系列改革工作應當作為其的子系統出現,諸如學籍管理子系統、選課子系統、教學質量監督子系統、教學質量保障子系統等。為將這一復雜的管理工作集合成一個系統工程,高校可基于大型數據庫打造緊緊圍繞學分制的現代化教學信息管理系統,如此方可保障學分制能夠真正意義上地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學分制是當前高校教學管理的一項新型管理制度,高校相關人員應明確學分制對高校教學管理的促進意義,不斷開拓創新,建立完善課程體系,建立科學完備的選課指導計劃,打造圍繞學分制的教學信息管理平臺等,從多個方面著手切實實現學分制與高校教學管理的有機融合,進一步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帶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