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學
(河南宇萃律師事務所,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庭前證據展示制度也稱為證據開示制度,指訴訟中控辯雙方在庭審前依特定程序相互交換案件所涉及的證據及相關信息的一種機制,在我國推進庭前會議證據展示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能夠促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配置審批資源,各方面認識上也比較統一。但是,仍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主要問題為庭前會議證據展示的范圍、證據展示的順序,證據展示的方式,參與展示的主體及各方的權利義務、違反庭前會議證據展示規定的法律后果等問題需要解決。
一種認為所有的刑事公訴案件,均應適用這一制度,以體現開示的公正性。另一種認為對于一些控、辯雙方無爭議的按照簡易程序處理的案件,不需要進行庭前證據展示,應當對適用案件的范圍加以限制。筆者認為,庭前會議證據展示應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基礎上,應當考慮到訴訟的效率。具體來講,對于一些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對定罪量刑無爭議的普通程序簡化審理案件及被告人認罪的適用簡易審理的案件,不必再進行庭前證據展示。對于其他疑難案件,特別是存在認定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方面有爭議的案件;認定主、從犯,自首,累犯,立功等重大事項有分歧案件;在從重、從輕、減輕處罰情節方面有爭議的案件;有新的證據或證據線索的案件以及被告人及辯護人擬做無罪辯護的案件,必須進行庭前會議證據展示,以利于實現公正和效率,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的訴訟權利。
現行《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公訴機關向人民法院移送案卷材料、證據。該規定為庭前會議證據展示提供可能。
觀點一:庭前會議只做程序性工作,即只確定出示證據目錄、出庭證人名單、回避。
觀點二:庭前會議不僅解決程序性問題,并且要解決實體性問題,特別是非法證據的排除、了解案件情況、聽取各方意見,防止證據偷襲,保證案件庭審的順利進行。筆者認同該觀點。
作為控方公訴人雖然全面握著控方的證據,但對辯方掌握的證據卻無從了解。由于其提供的證據材料數量與辯護方所掌握的證據不對等,以及出于對抗策略的考慮,往往對于那些有利于被告人而對己不利的證故意隱而不出示,使其起訴的案件能夠得到有罪判決,只求案件草草結案。如果不存在強制性的全部證據展示的情況,公訴人自然希望辯護人知道的證據少一些。同樣,辯護人為達到擊敗對方的目的,也往往將那些關鍵性證據或信息直至庭審時才出示,以此攻擊毫無準備的對方。而庭前會議,搭起了控辯雙方交流的平臺,實現證據交換,對防范冤假錯案的發生有積極有效的作用。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刑事訴訟的上述不完備情況,筆者認為,對控方即公訴方應當要求其出示在偵查、起訴過程中獲得的與案件指控事實有關的全部證據材料,對與案件事實無關的材料無須出示;其中確定在庭審時提出的證據,公訴人應主動出示,不準備在法庭上應用的證據,經辯護人要求,也應當出示。辯護人則應當出示準備在法庭上使用的書證、物證、鑒定結論等證據,并提出準備傳喚出庭作證的證人名單,將關鍵性證據據直至庭時才出示的做法,同樣是影響案件公正和效率,應當禁止。這樣才有利于實現與公訴方在庭前證據展示形式、內容、方式、方法上的對等。
庭前會議證據展示的參與主體,首先包括控方公訴人和辯方辯護人。其次是被告人和被害人及其代理人。證人和鑒定人等不在庭前會議參與人之列。被害人的代理人是否有資格參與庭前會議?筆者認為,被害人代理人與公訴人一塊承擔的控訴職能一致,出于保護被害人合法權益,發揮代理人職能考慮,應當允許被害人的代理人參與庭前會議證據展示。
庭前會議證據展示制度,應當確立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和控辯雙方的平等地位,控辯雙方均應無保留的出示相應的證據。各方參與人除遵守證據展示程序的規定外,不得利用庭前會議所獲取的信息,授意或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供翻供、證人拒證翻證,不得實施有礙證人、鑒定人等客觀公正反映案件真實情況的行為。在庭前會議證據展示完成之后,至開庭前各方調取的證據,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并展示,未經展示的證據原則上不得在法庭上出示。
對于違反庭前會議證據展示制度,必須建立制約機制。控辯雙方進行庭前證據展示必須嚴格遵守法律,不得利用證據展示,互相串通,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雙方都應充分履行庭前會議證據展示法律義務,對隱匿證據拒絕向對方展示證據的,法庭應強制其出示證據;對沒有正當理由而拒絕向對方展示證據,而使對方不能對該證據核實或反駁該,法庭可以拒絕采信隱匿證據,使其喪失證據效力。對于不出示對己方不利證據而導致冤假錯案,證據隱瞞者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公訴人在庭前會議上,能夠充分發揮證據優勢方的作用。作為辯護律師在庭前會議上,由于掌握證據的不足,往往處于不利地位。庭前證據會議展示制度,特別要體現辯護律師的作用。
庭前會議證據展示制度,目前沒有詳細的立法規定,與此相關的配套規定也不完整、全面。司法實踐中,控、辯、審三方都已認識到刑事訴訟中證據重要性,確立庭前會議證據展示制度,特別是明確非法證據排除,已然成為我國法治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