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義隆永學區中心校,內蒙古 通遼 028300)
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其在教學中進行運用具有積極影響,和教學進行整合也是教學的發展趨勢。現代教育技術具有顯著的特點,如,直觀性、靈活性以及生動性等,這就可以提升教學的趣味性,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將現代教育技術和語文教學進行全面的整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被廣泛的運用到各科教學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意識到了其在教學中的運用作用,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然而還是有一些教師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缺乏全面、正確的理解,沒有在教學中有效的運用,限制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效果發揮。現代教學技術把課堂教學放在網絡環境中,這也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創新,然而很多語文教師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都很有限,這就導致現代教育技術的效果發揮有限。
要想讓小學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教師就需要運用計算機以及多媒體,創設具有豐富情感的教學情境,讓情感能夠在學生學習中相互傳遞,讓學生能夠更進一步的感受情感。小學生很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是積極的創設情感情景,那么就可以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知識[1]。比如,在學習生字詞時,要想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正確的記憶,教師就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制作教學動漫,讓這些靜態的生字詞可以動起來,用不同的字組成不同的詞語,設置語音朗讀,這樣就能夠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運用動態視頻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生字詞,實現寓教于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比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在描述西沙群島時可以用這是一座海島、有海灘和海水的詞語,然而對于沒有接觸過海島以及大海的學生來說,教學還是較為抽象,學生無法生動的想象出相應的畫面。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以及美麗,教師就可以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進行導入,給學生展示動態的畫面和視頻,記憶聲色結合的課件,可以讓學生仿佛感覺到身臨其境,深入的感受西沙群島的特征,還能夠讓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對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和維持,進而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2]。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之后,教師就可以把教學知識以及內容形象的呈現給學生,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變得有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田忌賽馬”時,有些學生無法通過文章中的文字全面的理解和想象出景象,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將整個賽馬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的感受賽馬,進而明白其中的哲理。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之后,教學會更生動,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教學內容,加深他們的記憶。尤其是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改變傳統教學下的枯燥、乏味現象,通過運用多媒體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當前科學技術在快速的發展中,在教學領域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運用之外,還在日常學習中得到了有效的運用,所以,教師要對各種信息教學工具進行有效的運用,這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要想符合現代化教育的便捷要求,很多教師就在教學中運用了各種新媒體工具,比如,智能手機應用軟件、微課、慕課等,這些工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改善以往教學課件的繁瑣問題,在課后運用這些新媒體工具,也可以讓學生保持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樣就可以逐漸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師在布置作業上,就可以使用這些新媒體教學工具,學生使用這些設備能夠更加高效的完成作業內容,給他們的學習提供便利,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例如,在課堂教學要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微課視頻,通過幾分鐘的時間總結這節課的知識內容,并且布置作業,學生能夠在微課內容的引導下有效的完成相關的作業,提升學生的課后學習效率和效果。通過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展要求,促進教與學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合理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出其優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