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靜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目前舞蹈文化市場欣欣向榮,一片繁華景象,越來越需要舞蹈專業能力強、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所以如何高效進行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讓學生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滿足舞蹈文化市場的需求,是很多高職院校經常探討的話題。而“以賽促教”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各類舞蹈技能競賽,能不斷的了解舞蹈人才市場的發展方向,從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舞蹈專業技能和藝術水平,還能豐富學生舞蹈實踐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本文對“以賽促教”的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要素、作用進行了分析,并對“以賽促教”的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進行了探索。
高職院校的教育宗旨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實踐性專業人才,其主要內容以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技術實踐能力,從而讓學生能適應時代發展,滿足社會的需要。而作為藝術高職學院,被賦予的社會責任遠遠大于其自身所擁有的藝術資源。舞蹈藝術市場對高水平的專業舞蹈人才需求量比較大,高水平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活動,必須掌握舞蹈藝術市場發展的動向,將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真正滿足藝術市場對舞蹈專業人才的需求。“以賽促教”是指組織學生參與相對應的舞蹈技能競賽,根據競賽的規則,將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掌握的基礎舞蹈技能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與實操,讓學生在舞蹈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訓練完美結合的模式下,切實提高學生的舞蹈專業技能。
“以賽促教”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教學活動,但不能盲目參賽,因賽而賽。因此,要注意競賽演出的內容與教學計劃要一致,同時組織學生參與的競賽要符合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水平,比賽難度系數不易過高,會導致學生產生挫敗感,對學生學習舞蹈的信心和學習積極性產生負面影響;比賽難度系數也不易過低,這樣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舞蹈水平,也不利用教學計劃的有效開展。
組織學生參加藝術領域內認可度和知名度較高的競賽,不但對學生的舞蹈專業技能培養有具體的方向,豐富學生的實踐生活,而且競賽所獲得的獎牌和獎勵能得到舞蹈市場的高度認可,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舞蹈技能競賽和演出比賽往往考查的是學生對舞蹈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了充分準備舞蹈技能競賽和演出比賽,教師應掌握每個學生的舞蹈學習情況,根據競賽和比賽的內容,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因材施教,讓學生最大化的發揮自身的特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邀請舞蹈專家進行指導,對技能競賽和比賽的內容和方向加以解答,并進行集體備課、重難點知識的討論與探究,讓學生既能了解每次競賽和比賽的意義,還能在教師和專家共同輔導下,有效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在進行備戰競賽的訓練時,要根據舞蹈專業教學計劃提前組織相關的競賽培訓,并就競賽內容所要求的舞蹈技能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理論知識講解,對學生舞蹈技能教學方面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從教學內容、訓練強度、理論知識或實操的重難點等方面進一步做側重和改進,從而全面促進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提升。賽前進行集中式的理論知識講解和技能訓練,以爭取競賽獎項和名次為訓練目的,反復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賽后還要繼續培養與發展,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進行鞏固性的練習,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與競賽相關的舞蹈職業技能,有利于學生舞蹈綜合能力的提高。
舞蹈技能競賽和比賽,豐富多樣,有不同類別、不同級別、不同年齡層次的競賽和比較,學生參與不同的技能競賽和比賽,既能開闊他們的視野,明確各項舞蹈技術的要求,還能讓高職教師確定未來教學的內容及方向。同時在競賽的過程中,通過比賽的形式,能與其他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技能知識上的交流,教師學習借鑒其他學校良好的教學理念及培養優秀舞蹈人才的心得體會,從而不斷改進與完善本校的教學內容,整體提高本校的教學水平。學生通過豐富的競賽和比賽活動,也能不斷的提高自身在舞臺上表現自我風光,正常發揮自身舞蹈技能的能力。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文化藝術領域對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舞蹈表演人才更加符合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方向,滿足文化市場的需求,是各個藝術高職院校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賽促教”能明確未來舞蹈教學的內容和方向,將單一的舞蹈理論知識與社會文化的競賽相結合,進而調整舞蹈表演人才的培養模式,使其更符合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更加科學合理化,并在舞蹈的教學中不斷的引入一些流行元素和符合現代人思維的想法,在舞蹈的內容、風格、形式上不斷創新,在原有的舞蹈表演基礎上加入一些靈感和新鮮元素,制定更加靈活、高效、符合社會發展的舞蹈人才培養模式,讓培養的優秀舞蹈人才在踏入社會后,通過自己獨特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符合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文化市場需求,從而為文化藝術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若本院學生在舞蹈技能競賽和比賽中取得良好的名次和獎項時,為有效提高公眾對院校的認可度和知名度,其辦學實力和名聲會得到有效傳播,從而會吸引優秀的莘莘學子和師資力量,綜合提高院校核心競爭力和辦學資歷。通過每一次的技能競賽和比賽,有效加強不同藝術院校之間的聯系和溝通,進而不斷改善教學方案,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高效培養優秀的舞蹈人才,為文化藝術市場提高優秀的人物和作品。通過更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收獲更多參加舞蹈賽事的機會,吸引廣大觀眾和媒體的關注。
將“以賽促教”的模式更有效的運用在培養舞蹈表演人才上,離不開“以賽促新”。舞蹈本身就一門藝術,目前各種各樣的舞蹈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層出不窮,想要在競賽中取得良好的名次,除了提高自身的技能,還要不斷的創新,加入一些新鮮元素,才能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以賽促新”根據競賽的內容,將原有的舞蹈技能進行有機的整合和拆分,并搭配其他元素和多個舞種,還可以分組討論,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創意,這樣能鍛煉他們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師將各級別、各類舞蹈競賽分類劃分在相應的教學課程中,并將舞蹈教學內容與競賽有機結合,根據比賽的規定與要求,及時調整改進教學機會。
當然,除了注重賽前的準備和比賽過程中的安排,還要注重賽后的心得感受,為今后的競賽總結出寶貴的經驗。教師還要綜合分析評價每個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情況,提出比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現象,為下一個階段教學內容做更科學合理的規劃。賽后還要進行技能溫習與鞏固,讓學生真正掌握舞蹈技能的要領。
為了有效開展“以賽促教”的教學模式,學院應該設立相關的賽事管理負責人與服務部門,全面配合參賽學生日常訓練,并根據不同的賽事,設定專業的人,對賽事的整體安排進行策劃和統籌,確保比賽的每個步驟、每個細節貫穿落實,萬無一失,以保障賽事能順利進行。
第一,藝術高職院校可以為參賽選手邀請較權威較專業的舞蹈專家,和教師一起,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舞蹈學習情況,基于賽事的內容和規則,制定有針對性的輔導計劃,既能進行日常的教學,又能訓練與賽事相關的技能。并可以充分利用專家自身的影響力和資源,為學生安排多個演出實踐活動,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表演經歷,又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慢慢地找舞臺感覺,從而有利于學生在比賽中正常或超常發揮自己的舞蹈水平,同時讓學生及時適應舞臺,盡早步入備賽狀態。
第二,優秀的舞蹈作品,需要舞蹈教師有較強的創編能力,搜集相關的舞蹈素材,進行整理與歸納,再加一些新奇的構思和流行元素,創新出一部優秀的作品。另外,專家、教師、學生可一起就賽事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想法,集思廣益,構思出好的作品。同時學院應該給予舞蹈教師相應的活動經費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并將學生參與比賽的表現情況列入教師績效考核中,從而增進教師的責任感,提高教師對工作的積極性。
參賽不是最終目標,最重要的是學生賽后的收獲。通過比賽,能不斷開闊學生和教師的視野,還能與其他優秀舞蹈院校的師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學習借鑒他們的優秀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同時應立足于本土,發揚自身的獨特的本土傳統文化與本院舞蹈專業教學相結合,創新改進教學的形式與內容,注重每個學生特有的風格,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差異,讓學生在進行本土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舞蹈風格。并將學生比賽的情況納入日常學習情況的考核之一,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反饋,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借助各種比賽的機會,學生學習舞蹈的專業知識也將不斷改進與完善,而且舞蹈訓練的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功訓練更符合學生身體與思維的協調統一,有助于學生心身全面發展從而實現促進舞蹈表演人才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以賽促教”的舞蹈表演人才培養模式,將各個級別、各個類別的比賽與日常教學活動進行有機結合,文化藝術市場的發展方向與教學目標統一,使教學的內容更有開發性和多元化,教學的效果更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出高效的舞蹈才人培養方案。同時學院要加強賽事管理負責部門的工作,為參賽的學生提高全面的幫助與服務,讓他們能全身心的投入日常的學習和備賽中,從而在比賽中取得較好的名次,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深造提供更多寶貴的機會。